辛弃疾,这个名字让人想起的,总是那个以词名世的文学巨匠。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在他骨子里,其实一直流淌着一个军人的血。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占领下的山东历城,从小经历了家园沦陷、生灵涂炭的苦难。
亲眼看着北宋灭亡,南宋在硝烟中崛起。
年少的辛弃疾,毅然加入了耿京的义军,抗金。
非凡的胆识和谋略,屡建奇功,可恨起义失败。
虽然梦想破碎,但热血未冷。
他毅然南下,投奔南宋朝廷,希望能继续为国效力。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锤。
梦想破碎,壮志难酬。
“八百里分麾下炙,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辛弃疾一生的夙愿,也是他永远的遗憾。
深夜,辛弃疾一定常常独自一人,面对满天繁星,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想起自己的理想,想起自己的誓言。
然而,这一切已成泡影,他只能将这些无奈、惆怅、喟叹,写进诗词,借由文字来宣泄内心的苦闷。
然而,就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让他在文坛声名鹊起。
他的词,句句都是心血,字字都是泪。
那些酣畅淋漓的豪情,是他内心澎湃的家国梦;
那些哀婉凄美的柔情,是他对百姓苦难的悲悯。
翻开《稼轩词》,600余首词作,如同600余颗璀璨的明珠,在纸页间闪耀生辉。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柄利剑,直刺人心;
每一句,都像是一声号角,震撼灵魂。
读这些词,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的世界,耳边响起激昂的战鼓,眼前展现波澜壮阔的场景。
这些词,精炼且有力。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诞生于辛弃疾人生中一个低谷。
那时,他刚刚经历了仕途挫折,被弹劾,被贬谪。
满腔报国的热忱,化为泡影;
一腔为民的抱负,成为奢谈。
他,被困在这江西铅山带湖的一隅,无能为力,无计可施。
闲来无事,辛弃疾常在博山道中游荡。
这本该是一个欣赏美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但辛弃疾却无心欣赏。
他的心,被沉重的愁绪所占据;
他的眼,被泪水模糊了风景。
于是,在一个感情迸发的时刻,辛弃疾在博山道中的石壁上,题下了这首《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少的辛弃疾,何曾真正体会过忧愁?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建功立业。
所以,总爱登高远望。
他站在高处,眺望远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那里,有军旗猎猎,有战马嘶鸣,有他的英姿飒爽。
那时候爱登上高楼。
为了触发诗兴,无病呻吟,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今识尽愁滋味”,短短八个字,道尽了辛弃疾内心的巨大变化。
那个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已经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饱尝世事的中年人。
投奔南宋朝廷,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
但,好景不长。
每当辛弃疾取得一点成绩,议和派就会开始忌惮。
他们看不惯辛弃疾的锐气,看不惯他的正直。
于是,设法阻挠辛弃疾,打压他。
有时,他们甚至会诬陷辛弃疾,捏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在这种环境下,辛弃疾感到无比的沮丧和无力。
他的理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他的抱负,似乎成了一个笑话。
无奈之下,辛弃疾只得离开朝廷,回到江西上饶带湖的新居。
这一赋闲,前后就长达二十多年。
对于一个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山河的将士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这句话,道尽了辛弃疾内心的挣扎。
一方面,他迫切地需要倾诉,迫切地需要宣泄;
但另一方面,他又发现,自己的苦楚,根本无人能懂。
最终,他选择了沉默。
既然无法倾诉,既然无人理解,那么,还不如干脆不说。
于是,就有了那句看似轻松,实则满含愁意的:
“却道天凉好个秋”。
表面上,这句话只是在谈论天气,只是在感叹秋日的凉爽。
但实际上,它却是辛弃疾内心苦闷的另一种表达。
“天凉”,象征着他内心的冷寂;
“秋”,暗示着他生命的凋零。
这,就是辛弃疾的悲哀,也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悲哀。
这首词,字字血泪,句句心声。
它记录了辛弃疾在人生低谷时的心境,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彷徨。
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
那种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
那种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这种痛,何止辛弃疾一人?
但辛弃疾并没有就此放弃。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停止对国家的关心,对百姓的牵挂。
他用词来宣泄情感,用文字来抒发胸臆。
这,就是辛弃疾的伟大之处,也是这首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可怜白发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和情怀!
最硬核的文人,最有文化的武将,一顿输出吓跑了陈亮,他醒了还去追,没追上遗憾而归[笑着哭]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从我看到辛弃疾的歌词,令我回想起今日的郑强教授,如出一辙。赤胆忠心为国理念,反遭排斥,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