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 一组标注“被家暴第197天”的九宫格长图空降热搜榜首。情感博主玫瑰以《沉默的淤青会说话》为题,实名指控男友毛子实施包括掌掴致耳膜穿孔、强迫服用安眠药等暴力行为,并晒出带血迹的纱布、车辆剐痕特写及22段私密对话录音。

争议焦点集中于三段关键证据:1)某日高速行车记录仪显示,副驾安全带在时速118km时异常解锁,车辆S型轨迹与玫瑰所述“抢夺方向盘”高度吻合;2)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可查,玫瑰2024年11月-2025年3月三次急诊均标注“外伤性耳部出血”;3)声纹机构初步比对显示,录音中施暴者声纹与毛子直播声纹相似度达91.7%。

面对舆论极化,科学研究院亮出技术性破题方案:通过车辆EDR(事故数据记录仪)解析碰撞前5秒油门/刹车状态;利用医药大数据核验安眠药处方流转记录;委托心理咨询机构对玫瑰进行PTSD临床评估。家暴专委会强调:“若高速危险行为查实,涉事者可能触犯《刑法》”

这场裹挟着情感与法理的风暴,意外推动反家暴取证技术革新。在情与法的终极博弈中,或许正如物证专家所言:“皮下淤青会消退,但智能时代的数据记忆永不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