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又神秘的北纬 66°34′以北,有个被冰雪捂得严严实实的亚马尔半岛,这儿就是涅涅茨人的家。祖祖辈辈以来,他们就像冰原上的忠诚卫士,一直遵循着老祖宗传下的法子,与驯鹿相互依偎着生活,在这冷得够呛的地方,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涅涅茨人,差不多算是俄罗斯最后的驯鹿牧民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驯鹿的作用可大了去了。就说那鹿皮吧,经过一番精心处理,就变成了能抵御严寒的衣服和暖烘烘的帐篷。拿鹿皮衣来说,样子挺别致,就像一件连帽的厚棉衣,是用一整张鹿皮做的,没领子也没扣子,袖子连着能暖手的手套,帽子还往前耷拉一点,衣服下摆和像靴子似的部分能长到大腿根呢。这鹿皮衣不光能把人裹得严严实实,暖和得很,在他们那儿还代表着这家的家底和地位。鹿肉和鹿血呢,那可是他们补充能量的好东西,每天吃饭都离不了。鹿骨、鹿筋这些也都没浪费,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大到划船用的家伙,小到衣服上的扣子,驯鹿浑身都是宝,满足了涅涅茨人生活的各种需求。
而且啊,驯鹿还是他们搬家时最靠谱的伙伴。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冰原上,每年春秋两季,涅涅茨人都要带着驯鹿来一场浩浩荡荡的大迁徙。一家人一家人地组队出发,走得那叫一个整齐。前面有经验丰富的牧民带路,中间是一群一群密密麻麻的驯鹿,后面还有人紧紧跟着,生怕驯鹿跑丢了。一路上,女人们手脚麻利地搭起用鹿皮做的帐篷,这些帐篷用几十根木头杆子撑着,外面包上鹿皮,搭起来速度快,还特别暖和。搭完帐篷,她们还得忙着砍柴、做饭、缝补衣裳这些杂七杂八的活儿,男人们就一门心思地盯着鹿群,毕竟这可是全家的生计来源。这么个分工明确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冰原上都传承了好几百年了,成了涅涅茨人特有的文化。
在涅涅茨人的心里,驯鹿的地位那是相当高。他们觉得,领头的驯鹿过得好不好,和主人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到了该祭祀的时候,他们可庄重了,把驯鹿分成两半,一半恭恭敬敬地献给老天爷,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另一半留给自己,维持生活。要是需要杀驯鹿,他们也有讲究,专挑那些老了、病了、残了的,这样既能让鹿少受点苦,也能让鹿群一直保持健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涅涅茨人有个习惯,就是直接生吃鹿肉和内脏,对他们来说,这是对驯鹿的敬重,也是他们和大自然独特的相处方式。
可是呢,日子一天天过去,外面的现代文明也慢慢渗透到这片安静的冰原上来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让亚马尔半岛一下子成了大家都眼馋的能源宝库。但这对涅涅茨人的传统生活来说,可真是个大灾难。好多钻井冒了出来,占了大片原本是驯鹿吃草的地方,硬生生地把涅涅茨人祖祖辈辈走的迁徙路线给截断了。
这下可坏了,涅涅茨人没办法,只能绕着走。这么一来,驯鹿能吃到草的地方越来越小,他们不得不过度放牧,结果鹿群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多养鹿,可这么一折腾,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地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差。
经济上的麻烦也跟着来了。虽说鹿肉在欧洲能卖个好价钱,但是销售的路子不畅,还有那些国有贸易公司垄断着市场,涅涅茨人根本挣不到钱。在当地,道路不好走,交通不方便,鹿肉卖得特别便宜,挣那点钱根本不够花,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巴。
现代的科技进来了,看起来好像有点好处,其实是利弊参半。雪地摩托是快了些,搬家的时候方便不少,可买个雪地摩托太贵了,对普通的涅涅茨家庭来说,差不多相当于一百头驯鹿的价钱,保养起来还费钱。还有卫星电话、电视这些玩意儿,虽说能让他们跟外面联系上,生病了能找人帮忙,也能看看外面的新鲜事儿,可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年轻一代的心变了。年轻的涅涅茨人越来越不把老祖宗的手艺当回事儿,都被外面繁华的现代生活给迷住了,对以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没兴趣,这么一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断了线,涅涅茨人的未来也变得让人看不清了。
涅涅茨人平均寿命也就 46 岁,在这艰苦的地方,能有个百岁的老奶奶,那可真是稀罕事儿。她的一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也目睹了族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变化。现在,涅涅茨人还在冰原上不停地奔波,就像没脚的鸟一样,一直寻找着下一个能让驯鹿吃草的地方,守着和驯鹿相依为命的老日子。可是,外面的现代文明冲击这么大,他们还能坚持多久呢?他们的文化传承又该怎么办呢?这事儿不光涅涅茨人得好好琢磨,咱们也得认真想一想,在追求发展的时候,怎么保护好这些珍贵又脆弱的传统文化,让人类的文明一直这样丰富多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