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院士:混血颜值背后的热血报国传奇

菩提心看社会 2024-12-24 05:09:49

咱这岁月的大河里啊,总有那么些厉害的人物,就像特别亮的星星,给咱照亮了往前走的道儿,王德民院士就是这样的人。

1937 年,王德民出生在一个让人眼馋的家庭,他爹是医院副院长,妈是瑞士人。按说这样的家庭,他小时候应该过得特顺溜,可实际上呢,那时候因为他长得像混血儿,可没少遭罪。同学们都欺负他,叫他“二毛子”,就因为他打小就说英语,那些同学还笑话他不会说中国话、写中国字。不过王德民这孩子有股子倔强劲儿,没被这些难听的话给打倒,反而把这些苦处变成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学习那叫一个刻苦。

时间过得快,到了高考的时候,王德民可厉害着呢,好多学科都考了快满分的成绩。他满心想着能去清华或者北大读书,就把这俩学校放在了志愿前面。以他的本事,上这俩学校那是十拿九稳的事儿。但谁能想到呢,就因为他这西方人的长相,还有父母的跨国婚姻,清华北大都没要他。没办法,他最后只能去了中国石油大学,这是他的第五志愿了。不过王德民没灰心,在大学里还是拼命学习,不放过一点知识。

大学毕业的时候,他面临两个选择。留校教书吧,日子肯定安稳舒服;去大庆油田呢,那可就苦了,啥情况都不清楚,全是困难和挑战。但王德民一点都没犹豫,铁了心要去大庆,家里人、朋友都劝他,可他就是不听,决心特别大。

刚到大庆的时候,那条件比他想的还糟糕。住的地方就是个破破烂烂、四面漏风还漏雨的牛棚,一下雨就得拿个桶接着雨水,不然连觉都睡不好。白天呢,他和工人一起干特别重的活,几个人一块儿,把那一百多斤重的绞车,从一千米深的井里,一点一点往上拉。那些工友一看他斯斯文文的样子,一开始都不信他能坚持下来,还跟他开玩笑说,没几天他就得跑回城里去。可王德民不吭声,就知道闷头干活,用汗水让工友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东北的冬天,那可冷到了极点,原油经常把井口给冻住,仪器根本下不去井。这时候,王德民干了件让人特别感动的事儿,他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紧紧裹在井口上,用自己的身子去暖化那些冻住的原油。在做科研的时候,他也是拼了命的。就说过年的时候,除夕夜大家都热热闹闹包饺子,他为了省时间,就把面团分成两块,弄了两张大面皮,把肉馅也分成两半包进去,包了两个又大又扁的饺子,煮了老长时间才熟。别人都笑话他,他还一本正经地说:“反正吃到肚子里都一样,咋省时间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他花了一百多天,没日没夜地钻研,成功弄出了咱们国家第一套地层测压计算公式,叫“松辽法”。这成果可不得了,一下子在国内外都出了名,比当时国际上厉害的测量法还准两倍呢,用了上百万次,给国家挣了上千亿的钱。后来,他又研究出了聚合物驱油技术,让大庆油田采油的成功率一下子达到了 70%,创造了至少 3000 亿元的收入,当时国外那些先进国家,采油成功率才 30%。王德民这么厉害,国外的人都看上他了,出大价钱想把他挖走,可王德民根本不理会,他就说:“我不稀罕那些钱,我就想给祖国出份力。”

工作中的王德民院士

在感情这块儿,王德民也有自己的故事。他长得帅,本事又大,追他的姑娘不少。可他提了两个条件,把好多姑娘都吓跑了。一个是他得专心搞研究,没时间约会;另一个是不能打扰他看书学习。只有王曰英这姑娘有眼光,看中了王德民的志气,主动和他接触。俩人互相了解后,就好上了,后来还结了婚。结婚后,王曰英把家里的活全包了,一心一意支持王德民搞科研。

2016 年,对王德民来说是特别风光的一年。国际上把编号 210231 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德民星”,和牛顿、居里夫人这些大科学家一样有名。现在,王德民院士都 80 多岁了,还在岗位上坚持着,当博士生导师,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人才。

王德民院士这一辈子,真是太传奇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啥叫遇到困难不低头,啥叫一门心思搞科研,啥叫死心塌地为国家。他的故事就像一座高高的山,立在我们心里,让我们不光是佩服,更是从心底尊重他。他是老一辈给国家撑门面的人里的优秀代表,他的精神值得咱每个人去学,去传下去。咱们得记着这些给国家发展出了大力的人,以他们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干,为了实现咱们国家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自己的一份力。同时,咱也得给王德民院士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为国家、为咱老百姓做的一切。

0 阅读:0

菩提心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