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反腐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医院医生们,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自己的一日三餐情况。
其中,华西医院陈主任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照片中,他穿着手术衣啃着一块馒头,令人感叹医生们的朴实与奉献。
陈主任作为华西医院的重要领导,他在镜头面前展示了自己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有网友在评论区好奇地问道:“平常也是吃馒头吗?”
陈主任毫不避讳地回答说:“啃馒头都习惯了。在给患者看病的过程中,有时一整天都无法顾及自己的饮食,只能在闲暇时间啃个馒头充饥。”坦率而真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华西陈主任忙的手术间隙啃馒头,其实只是许许多多临床医生的一个缩影而已。
曾经,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的餐厅,一份还未动几口的饭菜下面压着一张用餐巾纸写的字条“勿动,插管去了”。
这个字条的是中国科大附一院急诊一线的麻醉医生栾远航留下的。午饭时间,栾医生在手术室餐厅盛好饭坐下来吃了两口,就接到急救电话称有病人需紧急气管插管,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饭碗,奔赴急救一线。
而之前,栾医生也曾因病人急救,顾不上吃饭就走了,在忙完工作回到餐厅后,发现工作人员已经把餐盘收拾了。这次,为了避免餐盘被收走,就留下了这张纸条。
栾远航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急诊医生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忙,急诊手术麻醉一晚上五六台,多的时候十多台也很正常。”
在那年大年初一值班时,栾医生24小时一共做了23台急诊手术麻醉,还包括肝移植、肾移植这样的大手术麻醉。
谈到自己的工作,这位“90”后麻醉医生说,“虽然有时候会很累,不被人理解,容易被忽视,但看到患者抢救成功、挽回生命的时刻,心里还是很高兴、很有成就感的!”
一张写在餐巾纸的字条充分反映了医生工作的繁忙和紧迫,安静的吃顿饭成为了许多医生的奢望,莫说饭点儿随叫随到,即使是深夜也得随时候命,时刻准备。
像华西陈主任和中国科大附一院栾医生这样,连吃饭时间都没有,去抢救病人的医生,还有很多很多。医护人员的手机24小时开放,许多医生已经习惯了饿肚子治病救人。只是陈医生和栾医生的事情被公开到了网上,才让大家了解了医疗行业的辛劳和繁忙,无奈与辛酸。
网上有一句话:拿着买面粉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用在医务人员身上,其实真的蛮贴切的。
说实话,作为一名医生,我喜欢我这份职业,却不喜欢医务人员的生存环境。人生的无奈,都在这个职业里了,一边救死扶伤,一边被人误解被人谩骂,还要时时接受医保的监管,面对病人的无厘头投诉。从来没有按点下过班,没有按点必吃过饭,熬夜班熬得面黄肌瘦不说,身体一堆毛病。什么难听的话都听过,有时候病房里Wifai断了,都被骂过闹过。
一线医护人员有多忙?
前段时间,当大家都在吐槽996工作制时,一位急诊医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全年365天无休,节假日不仅无休,反而要更加忙碌。几乎从没有准时下班,甚至还要在原本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时义务加班。早上8点上班,零点下班非常常见;刚下夜班回家,却还要被被迫加班、参加各种会议、考试.....
我不知道你们加班有多久,我也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很多辛苦的职业。但是,我依旧想说的是:996工作制,在医护面前算个屁!像我这样的一线医务人员,三天的工作时间总和就会超过多数人一周的工作时间!
据调查显示,约50%的医生“工作日平均与家人相处时间”不足2小时,仅3%医生有“双休日”……
这个春节,万家欢聚的时候,他们却每天依然紧守在医院,与死神赛跑,随时听候生命召唤,无比神圣,也异常辛苦。
医生的工作中,有明亮的,也有暗淡的时刻。多给医生一些阳光吧,这样才足以支撑他们走过职业生涯中那些至暗的时刻。
过年期间,医务人员不休息为我们奔波在第一线如果到医院就诊,请不要着急、不要吵闹,对医护少一些责备。由于人员紧张,医护人员难免匆忙,请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理解。如果到医院就诊请给他们一个微笑,道一句新年好!
请尊重和祝福春节值班的医务人员,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肯定和鼓励,是对他们崇高职业精神的赞美和传承。让我们一起,用爱传递力量,用行动表达敬意,让这个春节因他们的坚守,而更加温暖,更加有意义!
谢谢每一位关注并转发的朋友,让我们共同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白衣天使点赞,向他们致敬!
今天是大年初五,接财神日。但也请接力和转发这份尊重与祝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感谢默默付出的医务人员。愿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