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来说,伊万科维奇排出的菱形中场并不是单后腰,是放一个队员去防守,而是三个防守型的中场配置。
如果你有看比赛,看中国和澳大利亚队的比赛就能发现,比赛中球员的实际站位是比较靠后的,三名中场都有承担大量的防守任务。
三中场谢文能偏左、黄政宇居中,徐皓阳偏右,大概会是这样的位置。
防守时,中国队除了张玉宁、韦世豪顶在前面,至少会有7-8个人处于防守端的状态。看似首发阵容是排单后腰,实际上伊万是排出的一个防守的阵容。
从截图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中国队防守球员的站位会是怎样的画面。
真要说伊万科维奇的防守到底有什么问题?复盘比赛的时候有个细节需要注意,就是队员之间的层次感不是太好,队员与队员之间两点之间的保护距离过远,使得防守端的时候会导致漏人,让对手抓住空间把握住机会。
这是中国队丢球的原因之一。
光说不太好解释,大家可以先看看上面这张图,中国队防守时的站位,这一瞬间,有没有发现问题?
注意左下角的那个队员,他是无人盯防的,球队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右路的持球人身上了。还有中间那一大片的区域,黄振宇前面真空的那一片。
有没有发现,在这短短的过程里面,中国队的防守层次感是出现了问题?
一个是给对方球员前插的空间过大,能够有舒服去接应的拿球时间,缺乏对于身旁接应人及时地干扰和逼抢。
队员之间的层次感要么过紧,要么过宽,使得前中后的队员层次不够分明,队员之间保持得不是很紧凑,这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机会。
中国队的第一个丢球,其实就来自于这防守的失误。澳大利亚的杰克逊·欧文,从中国队那个中间地带穿过。
穿过之后,队员之间那一刻都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结果让对手从容地禁区内打门,使得王大雷反应不及,球是应声入网。
从比赛的观感来看,中国队的防守最大的问题不是人数不够,而是层次感和默契实在太差。禁区边缘很难说保持一致性,不够紧凑。
人员不密集,总是漏人,给人太多的出球机会和空间,这让澳大利亚队在空间肋部是做了大量的文章。
为了能直观地感受两支球队的差距,这回我截了澳大利亚队的防守图片。跟中国队相比,大家发现了什么细节?
没错,就是澳大利亚的防守压缩得很紧,队员之间的层次感很紧凑,肋部空间基本上没有给中国队渗透和舒服传球的机会,像那种中间大片区域的那种场面,是不存在的。
看一看这防守层次感吧,一对比就能够感受到差距是在哪里。无论从站位、保护还是球员间的接应,澳大利亚做得都特别好。
包括左上角那边,都有人做出要去补位的动作,封锁住中国队传球的空间。
第二个丢球,中国队同样是中圈漏人,队员之间的站位太散了,既缺乏保护,也缺少沟通,这使得对方传中之后中路的韦卢皮莱马上能够抓住机会,直接从容地抬脚打门。
跟第一张图片一模一样,就在这一瞬间内,中国队漏人特别厉害,防守端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有七八个人在禁区,但完全没有意识到还有哪个球员出现空位需要去跟防,站位和协防的意识上都出现了问题。
等到前场的队员再过来补防,已经来不及了,距离太远对方已经抬脚打门,球应声入网。
要说伊万现在执教有什么问题,我认为比较大的困扰是在于他在人员结构以及攻防两端的方面调教得还不够,或许是初来乍到打的比赛不多,临时接替扬科维奇上任还不太熟悉这批队员。
又或者是在磨合阵容,在试哪种组合更好,于是比赛时临场指挥以及布置会显得不太细和完善。
看似防守人堆得很多,实际面对对方进攻时还是会有很大漏洞,使得在关键比赛中还是会丢很多不该丢的球。
这可能短时间内会比较难解决,哪怕塞尔吉尼奥来了,归化有好的球员也还不够。
之前有人问为什么不上他?看看中国队这防守的漏洞也很清楚,即使塞尔吉尼奥上场,恐怕能做的事也不多,加上他才刚来,还没和队友熟悉,想要立刻改变球队局面也不现实。
但愿之后面对印尼和巴林的比赛,伊万的防守层次感问题能够更好一点,把防守漏人,不够紧密的问题给把握住了,那么获胜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