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AI照护机器人能实现精准喂食、急救响应、陪老人下棋聊天……”4月14日,一则关于“2.3万元购买钢铁保姆”的消息引发关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研究专家、养老机器人生产公司等多方了解到,目前“钢铁保姆”即养老机器人主要实现的是比较基础的陪伴或护理功能,如帮助老人翻身、进行基础聊天等,“精准喂食”“急救响应”等说辞可能存在夸大嫌疑。
4月14日,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特聘教授黄智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技术上来看,达到人类能力范围的养老机器人大约需要3-5年;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要真正实现完全可靠的机器人照护,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2024年上海老博会期间,展出了国内首款智能养老机器人“大头阿亮”。无锡日报图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我国现存88家养老机器人相关企业,区域分布上,广东有16家养老机器人相关企业,江苏现存15家养老机器人相关企业。
“养老机器人的开发、应用发展相当迅猛,也是未来养老照护、心灵陪伴的必然方向,但目前是在理想的应用环境下实现的。从安全性的角度看,目前还很难完成所有特殊环境和场景的测试,比如,当养老机器人拿起锅炒菜时,是否能够保证他们不会突然失控伤人?”黄智生表示,一个能够依靠机器人养老照护的时代终将到来,为了实现更多安全场景的测试、技术的保障,不妨放慢脚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