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一直在吃亏!

英炜硬十 2024-08-23 16:35:51

为什么会强调“不让雷锋吃亏”

因为雷锋一直在吃亏。

很多时候,越是提出口号,就是因为有严重的问题。比如:强调要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因为根本没有以客户为中心,越是强调“不要让雷锋吃亏”,就是因为雷锋一直在吃亏。

很多企业在面临某个突出问题时,会通过反复强调某个口号来试图纠正或掩盖这些问题的存在。例如,当企业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时,往往正是因为他们的实际操作中并未真正做到这一点。同样,强调“不要让雷锋吃亏”,反映了企业中确实存在“雷锋”吃亏的现象。

管理层的认知与实际的差距管理层可能意识到了某个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下,口号就成了缓解员工不满情绪的一种工具,但如果问题没有实际解决,口号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反感。

企业文化的滞后性文化的变革通常比口号的提出更为缓慢。即使企业已经认识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口号,实际的文化变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口号可能在短期内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承诺,而实际的行为改进可能还未跟上。

执行力的不足许多企业在提出口号后,缺乏相应的执行力。管理层可能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或精力去推动相关措施的落实,导致口号停留在表面,而实际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口号成为掩饰问题的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出于公关或管理压力的考虑,提出某些口号以应对外部或内部的质疑。这时,口号更多地是一种掩饰手段,而非真正解决问题的意图。

“雷锋” 指奉献精神、默默付出、兢兢业业工作、积极为团队做贡献而不追求个人私利的人。

现在社会如果有这样的“雷锋”,并不是因为他有特别的奉献精神,往往是因为他有责任心,并且比较喜欢张扬自己的贡献。

这些人以利他主义为导向,主动承担责任,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价值却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他们可能是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员工,也可能是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等。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如同雷锋一样,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责任感。所以这里的 “雷锋” 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具有类似优秀品质的一类人。

往往“雷锋”比较内向,所以吃亏

俗话说,咬狗不叫,叫狗不咬。往往工作中,有两把刷子专注工作本身的人,往往不善于向上汇报,或者仗着自己技术好,懒得汇报。

对于那些有真本事、专注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工作质量上,从而在向上汇报方面有所欠缺。然而,有效的沟通和汇报在工作中同样至关重要。一方面,上级领导需要了解工作进展和成果,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另一方面,及时汇报也能让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被看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那些仗着技术好而懒得汇报的人,其实是在错失展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机会。在团队合作中,良好的沟通和汇报有助于协调各方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积极主动的汇报也能体现出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和敬业精神。

对于组织而言,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既专注于工作本身,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汇报和沟通。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也应该认识到汇报的重要性,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上级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价值。

但是如果主管没有深入研究,往往绩效考评就会倾向于善于汇报的人,而不是专注于工作本身的人。

以结果为导向

每个人都自认为是“雷锋”,都吃亏了。

为什么雷峰总在吃亏,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雷锋。

为什么雷峰总在吃亏,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雷锋。大家都认为自己对团队有超出本分的贡献,都认为自己贡献大,没有得到响应的回报,认为自己吃亏了。

“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这种偏差使得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贡献,同时低估他人的贡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可能认为自己做了比别人更多的工作,因此当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便会产生“吃亏”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可能认为自己是“雷锋”,即认为自己在为团队做出无私贡献,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贡献可能并没有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么大。当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时,团队内部可能会出现不满和矛盾,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要解决这种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沟通机制,让团队成员对彼此的贡献有更清晰的认知,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同时,领导者应当积极引导团队成员学会从整体角度看待团队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关注个人的付出。

有一个综艺节目,让创业团队成员分别写自己对贡献的百分比,然后把大家写的比例加起来,都是大于200%,甚至有团队加起来大于500%。有的成员认为自己的贡献度是100%,认为其他成员的贡献度为0%。其实每个团队都这样,都觉得自己是“雷锋”,都认为自己在吃亏。

制度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却在打击“雷锋”的积极性

在组织中,管理制度的初衷通常是为了规范行为、激励员工并确保公平。然而,现实中,有时这些制度不仅未能激励员工,反而可能挫伤那些做出额外努力、无私奉献的“雷锋”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标准化规则导致忽视个别贡献:管理制度通常是基于标准化和一致性的原则制定的,旨在对大多数员工进行管理和激励。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制度往往忽略了个别员工的特殊贡献。当“雷锋”们的额外努力无法被制度有效识别和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奖惩机制的反作用:有些管理制度可能过于注重惩罚机制而忽视奖励机制,或者奖励机制与员工的实际贡献脱节,导致那些真正付出更多努力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那些只遵循最低要求的人却因为制度的庇护,反而不会感到任何压力,这让“雷锋”们感到不公平和失望。

透明度和沟通不足:当管理制度缺乏透明度,或者领导层与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时,员工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到或认可。这种情况下,即使管理者有意激励员工,也可能因为信息传达不畅而事与愿违。

短视的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如果只看短期的、量化的指标,往往会忽视那些对团队长期发展有贡献的无私行为。比如,团队合作、知识分享、帮助新员工等行为可能在短期内无法直接转化为可见的绩效,但对团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制度忽略了这些长期贡献,可能会打击那些具有“雷锋”精神的员工。

文化的负面影响:在某些组织文化中,如果“雷锋”行为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没有被领导层认可和奖励,那么久而久之,员工就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进而逐渐失去积极性。

此计甚妙,速速办之

绩效导向向雷锋倾斜

尽管强调“不让雷锋吃亏”的口号本意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实际的制度和文化保障,口号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关键在于,企业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并解决导致“雷锋吃亏”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更加灵活、透明和公平的管理机制,以及有效的激励与沟通手段,真正让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

组织文化和绩效的导向性问题

除了你提到的制度和文化滞后性问题,组织文化本身的导向性也可能是导致“雷锋”吃亏的关键因素。如果组织文化倾向于奖励那些善于表现、善于营销自己的人,而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做出实际贡献的人,这样的导向会让“雷锋”们感到不公正,最终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我的一位主管曾经直接安排内向的勤勤恳恳的同事考评最优,如同“徙木立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一样,就是告诉大家,只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善于表达和汇报,也考评可以非常优秀。

领导者的认知

领导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关注的是容易量化和观察的行为,比如业绩指标和目标达成情况,而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但同样重要的无私奉献行为。领导者的认知失误可能导致他们在绩效评估中偏袒那些显而易见的功劳,而忽视了“雷锋”们的默默付出。

一些整天想着怎么汇报的领导者,也不会关注业务本身,就会关注善于汇报者,而不会关注“雷锋”。

研发管理相关文章

如何避免硬件项目进度拖延

好的管理是“过程管理”

项目成功的精髓:做好价值管理

研发KPI迷思

绩效管理

此计甚妙,速速办之

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哪些“软实力”?

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结果为导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工程师

心中有地图

硬件不是连连线

寻找 能解决问题的人

技术精进“日积月累”:解构+验证+文档化+分享+总结+改进+夯实

“转身”——从技术岗到管理岗

融入开发流程的“技能提升”,达成“事成人爽”

为什么其他公司模仿华为搞流程容易失败

问题攻关

构建 开发流程

需求、进度、成本的基线与管理

从“公司战略”落地到“需求管理”

在华为我是一颗螺丝钉,离开华为我只能拧拧螺丝

书籍推荐:

了解详情:硬十《开发流程篇》

一本体系化讲解硬件开发流程的一本书。128套餐更有多位作者视频分享,还有热设计、结构设计、工艺可靠性设计电子版文档分享。

0 阅读:0

英炜硬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