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第二次高考失利的同学,他进入大学后一直觉着以自己的水平不应该屈居这个大学。于是他经常早出晚归学习,而且是超前学习四级英语以及专升本的知识,而且他还觉得室友很堕落,不愿意和室友来往。但是期末成绩出来后,他却成绩平平,甚至不如那些他看不起的室友。在大学,努力真的可以考高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且不说大学,这点在高中都不适用。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学力,做一个会学习的人,远比只会下死工夫重要。
高中时谁不是天天努力的学习,但成绩仍分三六九等。而且高中还是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只需要按照规划往前走就行了。大学没人给我们指明道路,一切都要靠自己探索,只靠下死工夫肯定是不行的。除了努力,有创造型和难度系数的目标目标是拉动我们前进的动力,能让我们更有干劲儿。同时目标也是我们每天做复盘的前提,通过复盘目标的完成与否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所谓进步,就是下一个目标比目前的状态层次更高,有创造性,以及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创造新方法量变引起质变,仅靠量的积累是不够的,一定是当我们有意识的寻求新方法时,我们才能有质变。拿背单词举例,如果每天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背单词的速度一直不会提升。只有当我们去学习方法(如词根词缀)后,速度才会发生质变。主动请教高人最好的朋友一定是亦师亦友,导师>直系学长学姐>班里学霸。与思想和能力远高于自己的人在一起,他们会像催化剂一样,推动我们飞快进步。
我真见过笔记满满却挂科的同学,大学的学习是有方法的,大学的考试更是有方法的。研究课本包括研究重点和研究出题。考过的永远是重点,不论平时自己练的是什么题,只要发现某块知识或某几句话反复出题,那它一定是考试的重点!不同知识板块会出不同的题,比如分1.2.3条的内容,容易出简单题,重点概念容易出名词解释。用联系来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相信大家也都有实验课,利用好实验课,真的比理论课更有价值。联系不同科目不同的科目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大学的课越学越简单,越学越有趣。因为大一学的都是基础课,只能靠死记硬背的学,到了大三,之前学的课就形成了铺垫,这时候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研究考试期末考试是有技巧的,找资料,撞原题本科的老师很少出原创题,很多题都是从题库里面抽的,虽然我们拿不到题库,但能找到与题库撞很多的资料:比如学校打印店,学长学姐曾经用过的资料,各种学校QQ群文件……研究大纲,找重点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是公开的,一般每节课开始老师都会用一页PPT展示各种掌握内容,理解内容和了解内容。按照大纲进行复习,把精力放在重点知识板块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