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三个师追堵,他率全团成功突围,未丢一人一枪,获彭总表扬

飞翔历史说 2024-12-21 09:05:20

1951年5月,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在团长李长林的带领下,孤军深入至三七线下珍富里敌后。当时,美军调集三个师的兵力展开围追堵截,兵力对比达到惊人的30:1。面对如此悬殊的态势,91团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凭借指挥员的沉着应对和将士们的英勇作战,采取巧妙战术,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苦跋涉,最终成功突出重围,全团数千人安然无恙,未丢一人一枪。

红色血脉铸就英雄部队

志愿军第12军31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黄麻起义。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一批怀抱革命理想的先驱们高举起反抗的旗帜,在湖北黄安、麻城一带揭竿而起。

这支部队从最初的一个连发展成为一支威震敌胆的劲旅。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南征北战,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逐渐成长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

31师91团正是这支英雄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麻起义的一个红军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武装,再到解放战争中的主力部队,91团始终保持着红色传统,继承着革命精神。

这支部队的指挥员们都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军事指挥人才。师长赵兰田,年轻有为,指挥才能出众,在多次重大战役中表现优异。91团团长李长林,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带领部队屡创佳绩。

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31师作为志愿军第12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派往朝鲜战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红军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书写着新的战斗篇章。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之所以如此强悍,源于他们特殊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积淀。从诞生之日起,他们就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战斗,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部队的每一次转折都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从最初的红军连,到后来的主力团,一代代革命军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这支英雄部队的钢铁脊梁。

到了朝鲜战场,31师更是展现出了过硬的军事素质。他们不仅继承了红军时期机动灵活的战术特点,还结合新时期作战需要,创新战法战术,屡创战争奇迹。

这支英雄部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军队的发展史。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红色基因,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光发热。

千军万马追堵时,智取奇径破重围

1951年5月16日,第91团接到了一道特殊的命令:深入敌后,渗透至三七线以南的珍富里地区。这道命令的背后,是志愿军司令部精心设计的战役意图。

团长李长林带领全团官兵,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预定位置挺进。在穿越三七线的过程中,他们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将部队分散成若干小股。

美军情报部门很快发现了91团的行踪。美军司令部迅速调集了第3步兵师、第25步兵师和第1骑兵师的主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包围圈。

三个师的美军部队形成了三道封锁线,他们妄图将这支志愿军部队彻底围歼。美军投入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炮,在空中还有战机不断盘旋侦察。

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李长林团长临危不乱,立即召集团部军事主官召开紧急会议。他们研判地形,分析敌情,制定了一个大胆的突围计划。

91团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们派出小股部队在东面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和火力。主力部队则在西面寻找突破口,准备一举突出重围。

第一道封锁线上的突围战异常激烈。91团的突击队利用夜色,悄悄接近敌军阵地。在发起突击时,他们没有开火,而是采用白刃战的方式,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穿过第一道封锁线后,部队并没有喘息的机会。美军很快反应过来,调集兵力加强了第二道封锁线的防守力量。

李长林团长果断决定改变战术,放弃了正面突围的打算。他命令部队向北而行,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突破口。

第二道封锁线的突破战中,91团充分发挥了我军特有的山地战术优势。他们选择了地形最为险峻的山区,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在这里难以发挥优势。

整个突围过程持续了六天六夜。在这期间,91团将士们只能在行军途中抓紧时间休息,食物和弹药都异常紧缺。

为了减轻负担,提高机动性,团里下令将所有非必需品全部销毁。但是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却被官兵们牢牢护住,一件都没有丢失。

在穿越第三道封锁线时,91团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战术。他们将部队分成多个小组,利用地形地物的掩护,像细雨渗透一般穿过了敌人的防线。

最终,91团成功突出重围,安全返回了志愿军阵地。这次行动不仅保存了全部有生力量,还带回了所有武器装备。

这场突围战的胜利,充分展现了志愿军指挥员的军事智慧和将士们的过硬作风。他们在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时,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指挥若定军心齐,战术创新破重围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中,91团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艺术。李长林团长带领团部反复研究地形,分析敌情,制定了一系列战术措施。

团部采取的第一个关键战术就是化整为零。全团数千人被分成多个战斗小组,每组百余人,各自携带武器弹药和必需品。

为了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团部特意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联络信号。各个战斗小组通过预先约定的烟火信号和哨音,保持彼此间的联系。

在穿越敌军封锁线时,他们采取了"蚂蚁搬家"的战术。各个战斗小组保持一定距离,互为犄角,既能分散敌人火力,又能相互支援。

团部还专门设立了侦察小组,负责为主力部队侦察地形和敌情。这些侦察兵往往需要爬上最危险的高地,甚至潜入敌军阵地附近。

李长林团长特别重视对地形的利用。他命令部队尽量选择山区和丛林地带行军,避开敌军机械化部队容易活动的开阔地带。

在夜间行军时,91团采取了独特的引导方式。每个战斗小组的尖兵都配备了荧光标识,后续部队跟随标识前进,既保证了行军速度,又避免了暴露。

为了应对敌军的空中侦察,部队在白天尽量避免活动。他们选择隐蔽性好的地形设置临时休息点,等待夜幕降临后再继续行军。

团部还制定了严格的战场纪律。在整个突围过程中,除非遇到敌人的正面阻击,否则严禁开火,以免暴露位置。

对于携带的武器装备,团部也做出了周密安排。重型武器由专门的运输小组负责,在遇到地形险要时,全体官兵齐心协力搬运。

团部还针对不同地形制定了相应的战术预案。在通过开阔地带时采取快速突击,在山地丛林则进行迂回包抄。

李长林团长格外注重发挥部队的特长。91团官兵大多来自山区,具有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这成为突围战取胜的重要因素。

团部还建立了灵活的指挥机制。各战斗小组的指挥员都有一定的临机处置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

在整个突围过程中,团部始终保持着对全局的掌控。通过预先设置的集结点,各个战斗小组能够按计划重新集结。

最令人称道的是,91团在整个突围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整的军纪。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出现擅自行动或脱离队伍的情况。

这场突围战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志愿军优秀的军事素养和战术创新能力。他们面对装备优势的敌人,创造性地运用了游击战术的精髓。

彭总亲自接见团,战例载入军史册

这场突围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司令员在听取汇报后,立即派人将91团团长李长林叫到司令部。

在司令部会议室里,李长林向彭德怀详细汇报了突围战的全过程。彭德怀对91团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表扬了团部在战术运用上的创新。

这次突围战迅速成为志愿军各部队学习的典范。志愿军司令部将这次战例编入作战经验汇编,在全军进行推广。

司令部专门组织军事专家对这次突围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91团在战术运用上的创新,为部队在面对优势装备敌人时的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彭德怀司令员特别指出,91团的这次突围战充分展现了我军特有的灵活机动作战传统。这种战术在朝鲜战场上具有特殊的实战意义。

战后,志愿军司令部将91团的突围战例写入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例选编》。这本战例选编成为了后来军事院校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李长林团长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的指挥才能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他的许多战术创新被总结提炼,成为部队战术训练的教材。

91团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的战斗作风,也成为了志愿军部队的学习榜样。他们严格的军纪、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了广泛赞誉。

这场战斗的经验被写入了《志愿军战史》,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记录了一次成功的突围战,更展现了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

军事专家们在研究这次战例时指出,91团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将游击战术与正规作战完美结合。这种结合充分发挥了我军的传统优势。

这次突围战的成功,也为志愿军后续作战提供了重要启示。很多部队在后来的战斗中,都借鉴了91团的战术经验。

战后,91团的很多官兵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这支部队不愧为一支英雄的队伍。

这场战斗也成为了军事教育中的典型案例。它向后人展示了,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灵活的战术和坚强的意志取得胜利。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