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花轿血案”,激怒青年毛泽东,连发9篇文章向一传统开战

落花草 2022-09-06 17:58:09

男婚女嫁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今天。

关于如何找到真爱甚至成为了一门生意,2021年12月仅互联网婚恋用户规模就达到了3012.3万人。

这些对婚恋的需求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许多争论,甚至有人希望回到过去,那个男婚女嫁全靠“父母之言,媒说之约”的时代里。

对这种做法,对于身处那个时代的人可能有更深刻的体会。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一连写下9篇文章讨论这一问题。这要从一场“花轿血案”说起。

1919年的毛泽东

1919年11月14日,这是长沙古董商人吴家办婚礼的日子。

迎亲的队伍在接到了新娘子赵五贞之后,按照传统的形式,队伍将从娘家前往夫家。

走到半途之中,抬轿的人发现新娘的轿子里竟然渗出了血迹。打开一看,新娘脖子上有一处刀痕,血流不止……

众人急忙将赵五贞送往医院,但最终无力回天。经过当时的警方调查,她是用剃头刀在花轿内自杀的。

这样一件大案立即引起了当时长沙各界的关注,很快事情的原委便被搞清楚了。

图文无关

原来,这个新娘曾经是女校的学生,一方面知书识字,喜欢看一些与佛教相关书籍,而且从小就不吃肉;另一方面,她还是个擅长刺绣和烹饪等家事的人,很擅长料理家中事务。

这样一个女孩,在那个普遍早婚年代会拖到21岁才出嫁,其背后与她曾经被许配给一户人家,但因为未能完婚对方就已经身亡有关系。

更重要的是,这个女孩赵五贞自己并不希望再嫁。

赵五贞像

据当时的湖南《大公报》报道,赵五贞曾经多次表示过拒绝这门婚事。

在七月份她曾经对自己的母亲表示,她梦到了自己的前夫,对方希望她守节不要再嫁。甚至在七月婚期定下来之后,她还上吊过一次,幸好被人救下。

在花轿上自杀之后,她的父亲赶来之后向她保证“永不再嫁”之后,濒死状态的赵五贞竟然还点了点头。

那赵五贞的父母没有尊重她的意见,选择退婚呢?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媒人佘四娘从中说和,以及吴家给予赵家的高额聘礼。

图文无关

要知道吴家在当时经营着一家颇大的古董商号,可谓是家大业大。而求娶赵五贞的是商号的少东家,所以家财十分丰厚。

这位夫婿以在现在看来,也有不少问题。譬如说他已经年过三十,比赵五贞大了好几岁,之前结过婚,只是因为妻子死了才要续弦,而且,他们家里有一位十分凶悍的婆婆。

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是赵五贞的父母贪财,以及媒婆佘四娘在其中挑唆才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

但是,青年毛泽东看这个问题的角度却与这些“就事论事”的看客全然不同。

图文无关

事情发生后,毛泽东立即安排刚刚加入新民学会的女学生李思安等前去调查,并且在11月16日到28日这13天内连发9篇书名为“泽东”的文章。

这些文章里,青年毛泽东对旧的“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尤其强调,逼死的不只是赵五贞的父母和夫家,也是整个社会。

他强调说,这件事情是社会制度的黑暗、是婚姻制度的腐败!也正因此,对于这样一件事情,需要人们从各个角度上提赵女士发出声音。

这背后,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对于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分歧所决定的。

毛泽东所写文章剪影

在当时,对于传统的婚姻制度,湖南新文化界一致强调应该要做出一定的变革。只不过,他们的观点分成了“和缓派”和“激进派”两派。

和缓派主张逐渐改革婚姻制度,要逐渐改变婚姻制度,首先从修改结婚年龄开始,然后要求孩子选择的对象要父母许可,而父母选择的对象要孩子许可。

但是,在毛泽东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他认为夫妇关系的中心应当是以恋爱为中心的,只需要两人许可,便不需要父母的认可。

这对于当时的思想界而言,无异于一声惊雷,直接指出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这个社会病了。

那么,作为一名当时不过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毛泽东为何会对这一问题有这样深刻的洞见呢?我们必须到他那几年的生活经历里去寻找。

说起毛泽东对旧婚姻制度的不满,应当从他的母亲和罗氏说起。

毛泽东的家庭是一个传统家庭,在家里父亲的权威是绝对的,母亲始终处在弱势地位。然而,儿子为她打抱不平,母亲始终持着反对的态度,认为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毛主席父母

而罗氏则是父母为他找的“妻子”,她1908年嫁到毛家,当时毛泽东才15岁,罗氏当年19岁。

毛泽东在后来的采访中说,自己从来没有了对方一起生活过,也不认为对方算是自己的妻子。可是罗氏对自己的命运没有反抗,在毛家帮着母亲文氏做针线活等工作。

可是,由于身体不佳,才嫁到毛家两年的罗氏在1910年2月病逝。这给了年轻的毛泽东不小的影响,让他对这种包办婚姻的反感又更进一步。

毛泽东(右一)与弟弟毛泽民(左二)、毛泽覃(左一)和母亲文七妹

罗氏病死后不久,在1910年的秋天毛泽东离开了韶山前往东山学堂读书,这是湖南最早的新式学校。

1911年,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开始了他深入学习现代知识的第一步,在这所长沙的学校里,他第一次看到了报纸,了解到了中国当时的形势,知道有一群人正在反对腐朽的清政府。

就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0月22日长沙发生起义,湖南宣布独立。毛泽东在这期间加入了起义军,成为了一名列兵。

只不过,这段经历十分短暂,在1912年初他就退役继续求学,但这段经历却让他对革命有了具体的认识,也为他未来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被抓的革命党人

随后,在1913年到1918年整整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都在湖南省立师范读书。

在上学期间,他曾经游学两次,一次一个月,一次两个月,足迹遍及整个湖南省。

在这些调查里,他一方面对中国社会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的身体和意志,让他有勇气和决心去变革社会。

毛泽东上学期间因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所写文章封面

1917年毛泽东当选了学校的学友会总务,负责领导学校的“学生自愿军”。

同年11月15日,一股3000人的溃兵从衡阳一路掳掠破坏到了长沙附近。毛泽东率领学校的自愿军配合当地警察,将溃兵缴械,成功保卫了学校和附近的居民。

正是有这样的成绩毕业之后的毛泽东在湖南才有了发声的基础,让他能够在遇到社会问题的时候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毛泽东的毕业照

而且,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他还曾经前往北京,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直接接触到了当时中国思想最先进的一群人。

再次回到长沙之后,毛泽东发起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支持五四运动,并且创办了《湘江评论》,成为了当地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宣传改造中国社会之纲领。

正因如此,在赵五贞事件发生之后,青年毛泽东才能迅速在报纸上连续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分析的鞭辟入里,将问题直接指向那腐朽的旧社会。

青年毛泽东

当然,这只是青年毛泽东在小试身手,随后他就要再次前往北京参与驱逐湖南都督张敬尧的运动,开始真正踏入到改造中国社会的浪潮中,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领袖。

而如今,我们或许唯有理解当初青年毛泽东所处之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当时为何会提出,只要父母主婚的事情存在,危险的种子就始终存在。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