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波兹曼曾用一整本书探讨什么是《童年的消逝》,而如今被媒体全包围的互联网时代里,人们却不再关心大人和孩子的区别了。
只有某些离经叛道的大人,还在试图探讨我们究竟在哪一天背离了孩子的本心。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就是这样一种尝试,而新人导演王子川则是那个大人。
三年级小学生朱同,成绩垫底、调皮捣蛋,标准意义上的差生,整部电影就是他平平无奇却又光怪陆离的一天。
从早上“没带”的卷子到下午成沓的检讨,再到放学后好不容易赶上的体操训练,脏兮兮的校服和一张张倔强的小孩哥、小孩姐面孔,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回了属于自己 的小学鸡时代。
但王子川真的厉害的点在于,他把大家小时候皱巴巴的脑洞简笔画,拍成了真正的电影画面,哪怕特效确实能看出经费不足,仍然佩服这个导演的执行力。
尤其是片中班主任大战外星人这部分。
每个小孩都想过让不可抗力把讨厌的大人带走,但能够透过教室窗户看见数学老师和外星人大战的,国产电影里可能朱同还是第一位。
同样的想象力被放在各种不同语境里,时而隐喻朱同在新学校的生存状况,时而明示他想上厕所的现实感受,可以说王子川在为实体道具赋予意义这方面拍出了许多创意。
可这么有趣的超能力——想象力为什么消失了呢?
这个答案本应该在体操训练中被大书特书,毕竟“能够按时参加训练”就是朱同这一整天的麦高芬,只可惜电影只在最后定格时给了一个被遮挡的笑脸,没有更为残酷的反转与深化。
但至少并不耽误故事主题的输出:
当你选择成为被规训的一部分,属于儿童的超能力就消失了,就好像长大后的我们再也听不到电视信号的某个频段,永远告别了那个年纪特有的秘密。
而且,这个问题在朱同身上被更为具象化地显示为一种迫切得到认同的渴望。
因为在学习好这条赛道上无法得到肯定,就连自己的绘画天赋也无法被认可,体育老师随手一拍的选择,反而实现了朱同最想要的“关注”。
只是朱同不知道,一如朱同般千千万万个被“关注”所绑定的孩子们都不知道,一只脚踏进集体的瞬间,就完成了“时代的召唤”。
在这样的时代里,个性、自我都会被优秀、懂事所埋没,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都以主流的姿态对这一套规则笃信不疑,与众不同的朱同们,也终究都变成了愈发雷同的“大人”,隐藏起拯救过童年生活的超能力,伪装平凡。
不吹不黑,看个电影,说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