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6c2e83a6292035dc838e9adb6d2bbb.gif)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心脏病,这个“人类健康的嗜血杀手”,可不是年纪大的专属问题。别以为自己年轻就可以肆无忌惮,心脏可不按年龄来“打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4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c824568621a30cacd832f4b9efe065.jpg)
换句话说,十个人里,四个人因为心血管问题“走”了。更吓人的是,这个“杀手”往往潜伏多年,等到爆发时,才给你一个“猝不及防”。
有人会问:“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心脏病呢?随便查查就行?”可惜,心脏病不是感冒,绝对不能靠“随便”二字。
今天就来跟你聊聊,到底什么检查能查出心脏病?心血管医生用3大类9个重要项目,帮你一次总结到位,建议收藏,别等心脏“罢工”了才后悔。
第一类:基础检查——“地基不牢,心脏先摇”心脏病的检查,第一步就是基础检查。这些项目可能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是发现早期心脏问题的关键。很多大问题,其实早早就藏在这些“小”数据里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50d1e7bb49b77a27d0ef4032e83b55.jpg)
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关系,简直是“狼狈为奸”。血压长期居高不下,会让血管壁受到“持久冲击”,导致动脉硬化、心肌肥厚,最终演变成冠心病、心衰甚至心梗。
重点提示:
每年体检时都要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上人群。
· 正常血压应小于120/80 mmHg,超过140/90 mmHg就要引起重视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bf28eed3f8bc6b37d0183cd47e6715.jpg)
中医怎么看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归于“眩晕”“头痛”等病证,常因“肝阳上亢”“痰浊阻络”所致。高血压初期往往无症状,但气滞血瘀已悄然形成,调理需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主。
2. 血脂检查:脂肪不止长肉,还堵血管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些名字听起来像是“化学名词”,其实是心血管病的大敌。
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缺血就是这么来的。
检查内容:
·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甘油三酯。
· LDL越高,冠心病风险越高;HDL越低,保护力越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b429d3ab2d421e7db4702062281ede.jpg)
生活调节:少吃肥肉、奶油、油炸食品,多吃深海鱼、坚果和燕麦。中医推荐“决明子泡茶”,养肝明目还能降脂,一箭双雕。
3. 血糖检测:糖尿病是心脏病的“隐形帮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4倍。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同时还会引发“糖尿病心肌病”,让心脏功能下降。
检查内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7d3d1a00dd282b432dfd2b3028411da.jpg)
·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空腹血糖超过6.1 mmol/L,HbA1c超过6.5%,需警惕。
生活建议:控制糖分摄入,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甜食。中药“黄连”性苦寒,有助于清热燥湿、降糖调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二类:功能检查——“听诊”心脏的真实声音基础检查虽然重要,但只能算“初筛”,要想真正了解心脏的功能情况,还得靠这些“进阶工具”。
4. 心电图(ECG):心脏的“电力工程师”心电图是最常见的心脏检查,但别小看这几根电极,它能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b67f080d498e1d8d0f61dbf881c7a4.jpg)
适合人群:
· 有胸闷、心悸等不适的人群。
·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中医与心悸:中医认为,心悸多因“心虚胆怯”或“痰火扰心”所致。患者常感“心慌慌”,中药如酸枣仁、茯苓有助于宁心安神。
5. 动态心电图:24小时捕捉心脏的小秘密普通心电图只能记录短暂的心脏活动,但很多心脏问题并不是时时发作,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24小时的心电活动,帮助发现隐匿性心律失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bd83b44528fdf4c1c976fbc1b5a6b5.jpg)
适用场景:
· 偶发性胸闷、心悸,但普通心电图没查出问题的人。
6. 超声心动图:心脏的“B超拍大片”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成像,可以直接看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瓣膜、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adcefb8449a66c00b750a67c3ed4e6.png)
适合人群:
· 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
· 中老年人群体检。
第三类:高级检查——“解剖”血管的真相有些心脏病,仅靠功能检查还不够,这时候就需要更“硬核”的手段。
7. 冠状动脉CTA:看清血管的“堵点”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通过CT扫描冠状动脉,评估有无狭窄、钙化斑块等问题。它是筛查冠心病的首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067fc424d381541cc5f61ecad8041c.jpg)
适合人群:
· 有胸痛、胸闷症状但不确定是否心脏病的人群。
· 冠心病高危人群(吸烟、高血压、高血脂)。
8. 冠状动脉造影:心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通过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是诊断冠心病的“终极武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914796edbefe31a6ec84799fd91bbf.png)
适用场景:
· 冠心病疑似患者,需要精确诊断或做介入治疗的人。
9. 核医学检查:心肌灌注显像核医学检查通过放射性示踪剂评估心肌供血情况,帮助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心梗后的心肌存活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84084455af9b8d60d27c3a60edb0d8.jpg)
适合人群:
· 冠心病确诊患者,需要评估心肌损伤范围。
心脏病检查的中西医结合视角西医检查注重精准诊断,而中医则强调“治未病”。中医认为,心脏病多因“气虚血瘀”“痰浊内阻”所致,调理需从整体出发,注重气血循环、脏腑调和。
日常养护心脏的小妙招:1. 饮食清淡: 少盐少油,多吃红枣、莲子、桂圆等益气养血的食物。
2. 情绪平稳: 中医讲“喜伤心”,过度激动容易伤害心脏,保持心态平和尤为重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cf6e7b60e237e5442cd98b262eeade.jpg)
3. 穴位按摩: 按揉“内关穴”(手腕内侧两横指处),有助于宁心安神,缓解胸闷心悸。
结语:心脏检查不是“可选项”,而是“必修课”心脏病的检查,不是等到症状爆发才去做,而是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健康这件事,从来不是靠侥幸,而是靠行动。记住这3大类9个项目,别让心脏的悲剧在你身上重演。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2. 《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心血管病患者健康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
4. 《心脏检查技术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