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史上唯一一个外国皇后,坐上后位第一件事,出兵灭了自己母国

长丰东萌史 2025-01-16 20:25:31

世人皆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却鲜有人知,在这个强盛的帝国之中,曾有一位来自高丽的外国女子,以其过人的智慧和手段,从一个普通的进贡宫女一步步走上了皇后之位。

她的名字叫完者忽都。这个看似柔弱的异国女子,不仅成功俘获了荒淫的元顺帝的心,更是以惊人的手段扫清了通往皇后之位的所有障碍。然而,让世人震惊的是,当她终于坐上了这个位置后,她的第一个决定竟然是对准了自己的祖国!

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能让一个女子不惜发动战争来对付自己的母国?她为何能在短短几年间就掌控了元朝朝政?这个来自异国的皇后,又是如何影响了大元帝国的命运?

从宫女到宠妃的惊人崛起

元至正六年(1346年),高丽又一批选秀女沿着驿道缓缓步入大都城。这些女子中,有一位名叫完者忽都的高丽重臣之女格外引人注目。世人只道她是高丽选秀第一,却不知她的身世竟然大有来头。

完者忽都的父亲奇轸,在高丽朝廷中担任要职,而其母亲则出身高丽著名的贵族家庭。家族的显赫地位让完者忽都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不但精通诗书礼仪,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位高丽女子还精通蒙古语,这在当时的高丽贵族中可谓凤毛麟角。

当时的元顺帝虽然沉迷享乐,但对宫中的秀女选拔却极为严格。每一位进宫的秀女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不仅要测试琴棋书画,还要考察其举止谈吐。完者忽都在这些考核中表现出众,很快就被选为了元顺帝身边的奉茶宫女。

世人都说完者忽都有一手绝妙的沏茶手艺,却不知她真正的本事是在沏茶时总能说出几句恰到好处的话语。一日,元顺帝在品茶时问她高丽的风土人情,完者忽都不慌不忙,用一口流利的蒙古语讲述起高丽的民间故事,听得元顺帝连连点头。

这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完者忽都早有准备。她深知元顺帝虽喜新厌旧,却对异域文化颇感兴趣。每次侍奉茶水时,她都会说些高丽的趣闻轶事,渐渐地就引起了元顺帝的注意。

至正七年春,元顺帝破例召见了这位奉茶宫女。那日,完者忽都穿着一身高丽风格的宫装,在御前献上了一首用蒙古语写就的诗词。元顺帝见她不仅通晓蒙古语,还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龙颜大悦,当即赐下金钗一支。

从此,完者忽都的地位节节攀升。短短半年间,她就从一名普通的奉茶宫女晋升为贵人,成为了可以自由出入御前的宫妃。元顺帝对她的宠爱与日俱增,常常在朝会之后独召她入宫论事。

至正八年冬,完者忽都为元顺帝诞下一子,取名脱古思帖木儿。这个男婴的降生,让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元顺帝龙心大悦,不仅赐下重礼,还破格让她参与宫中政务。

世人只看到完者忽都似乎一夜之间就得到了元顺帝的宠幸,却不知她在宫中早已布下了一张细密的关系网。她不但结交了宫中的蒙古贵族,还与朝中重臣建立了联系。每当元顺帝询问朝政时,她总能说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与朝中重臣的意见不谋而合。

运筹帷幄的权力之路

当完者忽都站稳脚跟后,一场宫廷权力的博弈悄然展开。元顺帝的正宫皇后钦察答纳失里早已注意到这位来自高丽的宫妃。至正八年冬的一个夜晚,皇后突然召见完者忽都,一场足以改变两人命运的对话就此展开。

皇后当面质问完者忽都为何要在元顺帝面前搬弄是非,完者忽都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只是如实回答皇上询问。一向雷厉风行的皇后竟一时语塞,但这场对峙的结果却是皇后下令重责完者忽都二十板子。

这一顿板子不但没有打垮完者忽都,反而成了她日后上位的重要筹码。元顺帝得知此事后震怒不已,立即下令彻查此事。一向谨慎的皇后这次犯了大忌,因为按照宫规,未经皇帝允许,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责罚怀有龙种的妃嫔。

此事过后不久,宫中就传出了皇后与蒙古贵族私下勾结的传言。这些传言来源不明,却恰好被元顺帝听到。更为巧合的是,每当元顺帝询问此事时,总会有朝臣适时地递上新的证据。

至正九年春,皇后被以"谋逆"的罪名幽禁于宫中偏殿。从此,元顺帝后宫虚位,朝中大臣纷纷猜测新后人选。许多人都认为,已经诞下皇子的完者忽都是最有可能的继任者。

然而事情并未如此简单。朝中一派大臣极力反对立一个外国女子为后,他们推举了一位蒙古贵族之女继任皇后之位。这位新皇后名叫拜住,出身显赫,深得朝臣支持。

拜住入主后宫后,完者忽都表现得极为恭顺,时常带着礼物去给新皇后请安。谁知不到半年,拜住就突然染病,卧床不起。太医们束手无策,眼看着拜住的病情日益加重。

世人都说拜住皇后是命运不济,却不知在她病重期间,完者忽都曾多次送去"滋补汤药"。这些汤药都是由完者忽都从高丽带来的"秘方"所制,据说对身体大有裨益。

拜住去世后,朝中一片哗然。有人猜测其中必有蹊跷,但苦于没有证据。正当群臣议论纷纷之际,完者忽都已经在元顺帝面前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她不但为元顺帝分析朝政,还常常提出独到的见解。

至正十年春,元顺帝终于下定决心,不顾群臣反对,立完者忽都为皇后。这位来自异国的女子,终于坐上了大元帝国最尊贵的女性宝座。从此,她不但掌控后宫,更开始干预朝政。那些曾经反对她的大臣,不是被贬官外放,就是莫名其妙地告老还乡。

幕后操纵的权谋手段

世人皆知完者忽都成为皇后后大权在握,却不知她在暗中布下了一张更大的权力网络。至正十年秋,元顺帝突然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朝中重要职位几乎全部换上了新面孔。表面上看是元顺帝励精图治,实则这些新任命的官员都与完者忽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来,完者忽都早在做宫女时就暗中培养了一批心腹。这些人有的是高丽商人,有的是蒙古贵族,还有一些是汉族官员。他们分布在朝廷各个部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每当朝中发生大事小情,完者忽都总是能第一时间得知。

一次,御史台准备弹劾一位与完者忽都关系密切的官员。消息还未递到元顺帝案前,那位御史就突然被调任到了云南。这件事让朝中大臣们看得心惊胆战,从此再也没人敢轻易弹劾完者忽都的亲信。

完者忽都还精心经营着蒙古贵族势力。她深知蒙古贵族在元朝的特殊地位,便让自己的心腹们与各个贵族建立姻亲关系。至正十一年春,完者忽都的一位侄女嫁给了当时最有势力的蒙古贵族之子,这场婚事让她在蒙古贵族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更令人称奇的是,完者忽都竟然在宫中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名为"通政司"。这个机构表面上负责处理后宫日常事务,实际上却成了她掌控朝政的重要工具。通政司的官员们不但要处理政务文书,还要定期向完者忽都汇报朝中大臣的动向。

至正十二年冬,一份密报送到了完者忽都手中。原来有几位大臣正在暗中筹划废黜她的儿子脱古思帖木儿的太子之位。完者忽都立即召集心腹商议对策,不到三日,那几位大臣就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革职查办。

这些大臣们哪里知道,他们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都被完者忽都的密探记录在案。这些密探有的是他们府上的仆人,有的是他们常去的茶楼掌柜,甚至还有他们的家人。完者忽都就这样编织出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朝廷都笼罩其中。

至正十三年春,完者忽都又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她开始在边境地区安插自己的亲信,这些人不但要负责监视边境动向,还要与高丽保持密切联系。没人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后来父亲的噩耗传来,人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完者忽都早就预感到与高丽之间可能会有一场大战,这些布局都是为了日后东征做准备。她在朝中安插的势力,在边境部署的密探,在蒙古贵族中建立的关系网,都成了她日后发动战争的重要筹码。

复仇之路的悲剧开启

至正十四年冬,一个令完者忽都震惊的消息从高丽传来。她的父亲奇轸在高丽王朝的一场政变中被处死,死因竟是"通敌卖国"。原来,高丽朝中一直有人怀疑奇轸暗中为女儿传递朝廷机密,这才招致杀身之祸。

消息传到大都城的当天,完者忽都立即召见了她在边境安插的密探。这些密探带来了更多惊人的内幕:奇轸之死并非单纯的政变,而是高丽王室早有预谋的清洗行动。他们担心完者忽都势力过大,会威胁到高丽的独立地位。

让人没想到的是,完者忽都并未立即向元顺帝请战。她先是派出使者,要求高丽交出杀害其父的凶手。高丽自然不肯就范,反而加紧了边境防御。至正十五年春,完者忽都终于在元顺帝面前提出了征讨高丽的建议。

元顺帝原本并不想对高丽用兵。毕竟高丽一直是元朝的藩属国,每年都按时进贡。但完者忽都早已在朝中布下重兵,那些受她控制的大臣纷纷上书支持出兵。他们声称高丽已经在密谋反叛,如不及早剿灭,后患无穷。

就在朝廷争论不休之际,边境突然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有高丽密探潜入边境,企图刺杀元朝官员。这个消息一出,主战派立即占据上风。元顺帝再也按捺不住,下令发兵十万讨伐高丽。

世人都说这场战争来得突然,却不知这背后早有预谋。完者忽都的密探们不但在边境制造了多起摩擦事件,还散布各种对高丽不利的谣言。高丽使者想要解释,却根本无法见到元顺帝。

至正十五年秋,元朝大军分三路攻入高丽。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惩罚叛逆的战争,实则是完者忽都为父报仇的开始。大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那些与奇轸案有关的高丽官员,更是被全家抄斩。

然而,这场战争的后果远超完者忽都的预料。大军远征消耗了元朝大量粮饷,各地仓库渐渐空虚。为了筹措军费,朝廷不得不加重赋税,导致民怨沸腾。江南地区更是连年歉收,饥民四处流窜。

更糟糕的是,高丽战事并不顺利。高丽人凭借险要地形,采取游击战术,让元军疲于奔命。战事拖延日久,军中瘟疫肆虐,伤亡惨重。许多将士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军心逐渐涣散。

就这样,一个女人的复仇之举,竟成了加速大元帝国衰落的导火索。各地反元势力纷纷趁机崛起,其中尤以朱元璋的势力发展最快。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变局,就此拉开序幕。

权力巅峰到覆灭之路

至正十六年春,当元军还在高丽泥潭中苦苦挣扎时,完者忽都的统治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各地灾荒不断,流民四起。那些原本支持她的大臣们,也开始暗中疏远。就连一向听她话的元顺帝,也越来越少过问朝政。

一日,元顺帝正在御花园赏梅,突然有一位老臣跪地上书,道出了民间疾苦。这位老臣说:"高丽之战已持续一年有余,边境将士伤亡惨重,百姓流离失所。若再不收兵,恐怕会有更大的祸事!"

元顺帝闻言大惊,立即召开朝会商议。然而完者忽都早已安排心腹把持朝政,这些大臣们纷纷进言说战事已到最后关头,此时收兵只会前功尽弃。元顺帝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决定继续用兵。

谁知这个决定彻底激怒了江南百姓。至正十六年夏,朱元璋的红巾军突然在江南发动大规模起义。他们打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很快就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各地响应者众多,一时间烽火四起。

更令完者忽都始料未及的是,她苦心经营的情报网络也开始崩溃。那些原本效忠她的密探,有的投靠了起义军,有的干脆销声匿迹。就连她在蒙古贵族中的盟友,也开始寻求自保之道。

至正十七年初,朱元璋的军队已经攻占了大半个江南。元朝朝廷的税收锐减,军饷供应困难。完者忽都不得不下令搜刮民脂民膏,结果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民变。就连大都城内,也经常有人在街头高喊反元口号。

这时,完者忽都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她立即下令从高丽撤军,想要集中力量对付起义军。但为时已晚,军队在长途跋涉中损失惨重,剩下的将士也早已失去了战斗意志。

至正十八年秋,朱元璋的大军已经逼近大都城。元顺帝在完者忽都的建议下,决定率领残部向北撤退。就这样,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异国皇后,不得不跟随丈夫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路北逃的过程极为艰难。完者忽都年事已高,加上操劳过度,身体每况愈下。他们先是逃到上都,又不得不继续北迁。最终在至正二十年,完者忽都在漠北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她临终前还在念叨着要报父仇,但显然这个愿望已经无法实现。她出身高丽,却为了私仇而倾覆一个王朝,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而她苦心经营的权力帝国,也随着元朝的覆灭而烟消云散。

1 阅读: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