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时候,彭德怀结束了在朝鲜战场两年的战斗任务,回到了祖国。他悄悄去了北京,做了个手术,把头里长的一个瘤子给拿掉了。
好多党内的大人物都特别惦记彭德怀的身体情况,就连那时候管着国家计划委员会的高岗,也拎着一大堆营养品,专门来探望躺在床上的彭德怀。
跟彭德怀聊天时,高岗蹦出了一段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我今年跑了一趟苏联,感觉斯大林老大对周恩来和刘少奇不怎么感冒。”
听到高岗那般说,彭德怀起初愣了一下,接着就轻松地摆了摆手说:“斯大林不喜欢也没啥,关键是咱中国人民乐意就行。”
1954年那会儿,高岗搞的那些反党反人民的勾当被揭穿了,他没法面对大家的审判,最后就选择了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等这事儿过了以后,彭德怀就说了:“想当初,高岗跟我讲了那套话,我一开始还以为他就是个小气巴拉的人,现在想想,是我自个儿把他给想浅了。”
那么,高岗和彭德怀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呢?彭德怀对高岗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高岗和彭德怀,究竟如何结识】
彭德怀是在1928年平江起义那会儿,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之路。而高岗呢,他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陕西的农运,也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彭德怀在南方,高岗在北方,两人在革命早期,就像是两条平行线,并没有啥碰面的机会。
彭德怀和高岗真正熟络起来,是在1935年红军长征结束后那段时间。事情得从1934年10月说起,那时候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没成功,彭德怀就跟着大部队开始了长征。另一边,刘志丹和高岗在西北地区搞起了革命根据地。时间一晃到了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成功到了陕北延安的革命根据地,彭德怀也和他们俩,刘志丹、高岗,碰了头。打那以后,彭德怀和高岗的命运就紧紧绑在了一块儿。
1936年夏天6月份,红军开始了向西的大行动。那会儿,彭德怀带着队伍往靖边县的宁条梁赶,准备打仗的事儿。正好,陕北区党委书记高岗,他手里拿着中央的信,找到了彭德怀。高岗跟彭德怀说:“中央想让彭德怀你去伊克昭盟,跟那边的哥老会大佬们搭上线。你得带上些钱和武器,好办事儿。”
彭德怀一听高岗是带着党中央的任务来的,二话不说,立马就翻出几杆枪和一堆银元,帮高岗解了眼前的大难。高岗一看有了救星,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跟彭德怀道谢,然后就匆匆离开了队伍。要说这次彭德怀和高岗的打交道,头一回嘛,彭德怀心里头也没啥特别的感觉,既不觉得多喜欢,也没啥反感。
不过,当彭德怀跟高岗走得越来越近后,他慢慢就开始对高岗有了不满:那是在1944年,抗日战争眼看就要胜利了,高岗他们给彭德怀这位抗日大将搞了个庆功饭局。在那个饭局上,高岗弄了个大排场,饭桌上竟然还放了一盘炒海参。要知道,那时候一盘炒海参的价值,能抵得上140袋小米呢。
彭德怀瞅见高岗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不顾及西北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心里头就开始嘀咕起来。高岗呢,在酒席上瞧见彭德怀那一脸的不满和数落,脸色立马就拉长了。打那以后,彭德怀和高岗之间,那关系就谈不上多融洽了。不过彭德怀压根儿没想到,高岗干的坏事,那可多了去了,远不止眼前这些。
【高岗试图离间,彭德怀如何回应】
1944年,高岗那场奢华至极的宴会后,彭德怀心里头对高岗就没啥太好的印象了。不过,等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响,彭德怀在那会儿,对高岗的看法有了点转变,给了他一些正面的评价。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以前对高岗不满的彭德怀,后来又和高岗走到一块了呢?
1950年10月份,彭德怀大将军挑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指挥的大梁,带着好几十万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参与抗美援朝。这可是咱们国家头一回有将领带着自家的子弟兵出国打仗。不过,这事儿一来,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就成了火烧眉毛的大难题。
那时候,高岗挑起了中国东北的大梁,当上了人民政府的一把手,主管东北的经济工作。东北这块地方,紧挨着朝鲜半岛,那时候还得给中国人民志愿军送粮草、搞后勤。所以说,高岗身上的责任,那可真不是一般的重。
1951年那会儿,朝鲜战场上打了第四、第五次大战役后,接替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的李奇微,用了个新招儿叫“磁性战术”,专门盯着咱们志愿军的补给线使劲儿打。
志愿军的补给线路几乎断了大半。看到志愿军补给如此艰难,彭德怀心里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赶紧给高岗打了个电话,让他赶紧琢磨个法子,好让志愿军的补给能续得上。
高岗接到彭德怀的求援后,马上跟管志愿军后勤的洪学智一起想办法。两人琢磨来琢磨去,决定让志愿军白天休息晚上行动,走特定的路线补给,还安排人员轮流上阵。这样一来,他们给志愿军建起了一条特别坚韧的后勤补给线,就像钢铁一样牢不可破。这条补给线,为志愿军在前线打赢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国后,中国和朝鲜给他颁发了两枚勋章。他拿着勋章,情绪挺激动地说:“说实话,我觉得这两枚勋章不该给我。我觉得应该给一个给高岗,另一个给洪学智。”他说的高岗,就是平时大家叫的高麻子。而洪学智呢,他就管叫洪麻子。这么说吧,因为在朝鲜战场上一起打仗,彭德怀那时候对高岗的印象特别好,可以说是好到了极点。
但是,高岗在彭德怀心目中的好形象没多久就被他自己给毁了。1952年的时候,彭德怀因为脑袋里长了个瘤子,不得不从朝鲜战场撤回来,悄悄回北京做了手术,然后在家养病。差不多同一时间,高岗也从苏联回来了,他一到家就拿了些补品,跑去看望正在床上养病的彭德怀。
不过,高岗这次来找彭德怀,心里是打着小算盘的。他拎了点补品过来,先跟彭德怀闲聊了几句,然后就突然拐到了苏联的话题上。高岗开口说:“我啊,已经去过苏联两趟了。跟斯大林聊的时候,感觉他对刘少奇和周恩来都没什么好感。”
彭德怀一听高岗那番话,当下就愣了愣,心里直犯嘀咕,不明白高岗为啥要对他说那些关于刘少奇、周恩来的话。随后,他慢悠悠地开口:“斯大林喜不喜欢无所谓,关键是咱们中国人民喜欢就行。”
高岗被彭德怀的回话给噎住了,但他不甘心地接着说:“斯大林有个看法,说周恩来是个非常实际的家伙,遇到问题就只管眼前,不去想长远,在国际大事上拿不出彻底的解决办法。”
彭德怀回答说:“你提的是周公吧,周公在我们国家外交圈子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实在。现在知识分子里头,像周恩来同志这样,不图私利,满心都是公家事的人,真的不多了。他啊,可以说是个挑不出毛病的好人。”
高岗觉得在这个话题上实在没啥好说的了,就开始跟彭德怀套近乎。他直接说:“斯大林对朝鲜战争的局势挺不高兴的。我一直跟他讲,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遇到的那些难题。斯大林也觉得这些难题是真有,所以才没让你回国,继续留在志愿军里。”高岗这话,明摆着是想让彭德怀心里有点数,知道自己是得了人情的。
高岗压根儿没料到,彭德怀根本不买他的账。彭德怀嘿嘿一笑,说道:“斯大林觉得朝鲜那场仗打得不行,是指第五次战役里的第二次会战吧?那场仗我确实得担点责任,志愿军的水平没完全发挥出来。但斯大林要是真想撤我的职,我正好顺水推舟,现在正好在家养养身子呢。”
高岗接着讲:“我这次跑了一趟苏联,跟斯大林聊了聊,成果还不错。他答应给咱们提供大约60个师的装备支援,咱们得好好谢谢人家斯大林。”他这话背后的意思,还是想叫彭德怀听“斯大林”的,按他的意思来办。
彭德怀听后便说:“去抗美援朝,咱们中国人出人力,苏联那边出武器,这不是很应该的嘛,保卫朝鲜是理所当然的事,哪里谈得上什么大方不讲人情之类的。”
看到彭德怀态度坚决,说啥都不听,高岗只好闷闷不乐地走了。可彭德怀压根儿没想到的是,高岗这一走,其实是去筹划更阴险的计划了。
【高岗身死后,彭德怀如何评价】
1953年,抗美援朝打完胜仗后,高岗因为在战场上给中国志愿军搞后勤工作,功劳大大,受到了毛主席的重视,很快就被调到北京去干活了。但到了1954年,高岗的心思开始不老实了,他和饶漱石勾结在一起,暗中琢磨着怎么把刘少奇和周恩来给挤下去,自己上位。
1954年那会儿,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大会,高岗和饶漱石两人联手,对刘少奇、周恩来他们发起了指责。他俩这一举动,没过多久就让毛主席察觉出了不对劲。
不过,高岗的离谱行为可不止这点儿。他为了拉帮结派,居然经常请不少女舞伴到家里,隔几天就办场舞会,连彭德怀都被他邀请了。但那时候,彭德怀对高岗那一套已经特别看不惯,所以就直接拒绝了高岗的邀请。
1954年那会儿,毛主席察觉到高岗要搞小动作,他首先站出来指责了高岗。在一次工作会上,毛主席直接讲了:“咱们这儿现在有两个头儿在指挥,一个是我,是正大光明的那种。另一个呢,就暗地里使坏。到底咱们是听一个头儿的,还是让这两个头儿都说话,你们自己心里得有个数。”
主席的那番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明显是对高岗那些不对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高岗一听就明白了,他立马写了篇文章,好好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不过,他心里头那个愧疚啊,再加上想到要被人民群众审判,实在是吓得不行。所以,在1954年8月17日那天,高岗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时候他49岁。
高岗选择自我了断,这事儿在共和国那会儿可闹得沸沸扬扬。等事情真相浮出水面,大家伙儿对高岗那是骂声一片。有人就琢磨着,以前高岗提着补品,跑到彭德怀那儿嚼舌根,说刘少奇、周恩来的不是,彭老总当时咋就那么沉得住气,没咋搭理他呢?
说到这事儿,彭德怀就直说了:“那时候我压根儿没想那么多,可高岗说的那些话,真让我心里头别扭极了。一开始吧,我还以为他就是个小气巴拉的人,哪成想他背后竟藏着那么大的坏心思!”
高岗确实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过一些足迹,但他对权力的过度渴望,却让他一步步迷失了方向,最终落得了身败名裂的下场,至今仍被视为历史上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