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1976年去世后,没过多久,北京就来了些人到陕北搜集资料。这些人最后找到了卜兰兰。卜兰兰呢,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村里妇女,可要是回到那个打仗的年代,她和毛主席一家却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关系。
毛主席在陕北打仗那会儿,到过不少小山沟里的村子住。这回,为了躲开国民党董钊、刘勘那些大部队的围追堵截,他带着队伍来到了靖边的小河村。这村子位置真好,靠着山,挨着水,景色美得没法说。
毛主席住到了贾树堂家的窑洞里。这窑洞是三间相连的,一进门就能看到两边各有一个套间。毛主席住在靠右边的那间,而警卫战士则住在左边的套间。在中间那间窑洞里,贾家养了好几箩筐的蚕。
那时候,江青在党内还没啥具体职务,所以在村子里头就觉得挺无聊的,心里头有点空落落的。可能是李讷没在身边陪着,那段时间她对孩子特别上心,特别喜欢。就这样,她在靖边小河村还收了个干闺女。
这天,江青走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在那儿,她瞧见一个小女孩,特意跑来主席的窑洞想瞧瞧热闹。江青瞅见这小女孩模样长得挺俊,赶忙上前拉住她,开口就问:“你叫啥名字呢?”
这小姑娘开口讲道:“我的名字叫卜兰兰。”
江青一个劲儿夸小女孩的名字:“你这名字起得真悦耳。”接着,她又问了问小女孩家里的一些状况。小女孩老老实实地说,家里有爹有娘还有个哥哥。
江青特别看重这个机灵可爱的小丫头,就招呼她进屋坐坐。她亲手给小女孩斟了杯甜滋滋的糖水,让孩子慢慢享用。一块儿玩了好一阵子,卜兰兰说要回家,江青就笑着跟她说,明天再来找乐子吧。
第二天,卜兰兰按照说好的点儿,又跑到江青的窑洞去了。江青见了她,乐呵呵的,还问卜兰兰认不认得字。卜兰兰摆摆手,表示不会。江青一看,就说:“不认字可不成啊。这样吧,你每天都来,我来教你认字。”
于是,卜兰兰每天都跑到江青那边,跟着江青一起学习认字。没过几天,江青就察觉到,这小丫头挺聪明的,基本上是教一点就懂,学东西特别快。
毛主席对这个小女孩特别有好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他就邀请小女孩留在家里一起吃饭。他还特地跟江青说,得给小女孩准备点海带尝尝。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的陕北,海带这东西可稀罕了,大家都没吃过,算是相当新奇的食物。
就这样,卜兰兰老往江青那儿跑,两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厚。有一天,江青握着卜兰兰的手,轻声细语地说:“兰兰啊,要不你就做我的干闺女吧,我特希望身边能有个闺女陪着。”
卜兰兰赶忙应声,一连说了几个“行嘞,干妈”。到家后,卜兰兰立马把这事儿跟爸妈讲了,家里的大人也都没啥意见,都点头答应了。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部队要告别小河村了。这时候,毛主席和江青都希望卜兰兰能跟他们一起走。江青更是热情地说:“我家李讷才7岁,给兰兰当个小妹妹。兰兰还能帮着我们照看李讷。我们会供兰兰读书,这样一来,不就跟养了两个闺女一样吗?”
不过,卜学忠只有卜兰兰这么一个宝贝闺女,他打心底里不想闺女离开自己。卜兰兰一路小跑着去找江青,看到这一幕,毛主席赶紧劝慰道:“别难过了。等咱们把胡宗南打败了,一回延安就给你写信,到时候接你过去,行不?”
接着,毛主席转头对江青讲:“她爹娘不乐意让咱把孩子带走,那咱也不能硬抢啊。这样做,不妥当。”
江青心里头虽然有点憋屈,但也懂那层意思,就没再多嘴。要走的时候,她给了卜兰兰一条裤子、一双外国袜子、一个银勺子,还有几片鞋面材料。这么一来,两人就各奔东西了,再没了联系。
解放以后,卜兰兰有次瞅着领袖的画像,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她以前的那个姨父就是毛主席。但她既没去寻毛主席,也没去找江青,还是留在小河村,过着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日子。
之后,卜兰兰和当地的一个庄稼汉成了家。过了好些年,她老公不在了,卜兰兰就又找了户人家。她一共生了9个孩子,手头一直不怎么宽裕。
1976年,毛主席离开后,卜兰兰碰到了从北京专门来搜集资料的人。等他们要回去的时候,卜兰兰拜托他们给江青带点东西,是两升葵花籽和一个绣着花的枕头。卜兰兰讲:“这是给我干娘的。”
不过没多久,寄出去的东西就被邮局原样退回来了。卜兰兰琢磨着到底为啥,可就是没法问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