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赞叹她40岁像18岁时,她早已三上富豪榜,还抢占日本漫画地盘

陈洪标写字说画 2020-04-27 21:14:55

陈洪标|文【全文共1945个字,15张图片】

当你赞叹她40岁像18岁时,她早已三上富豪榜,还抢占日本漫画地盘!

1、女人四十美如花

“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这说明男女之间的容颜差距之大。男人是越老越有味道,没有说女人越老越漂亮的,而且残酷的现实告诉了大家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男人不管多老都喜欢年轻的小姑娘。

所以,女人一过18岁就开始在发愁,在担心自己哪一天变老了怎么办。

不过,万事总有例外。一位80后漫画家,眼看已是40岁了,但是她的容颜却一直停留在18岁(见图一、图二),始终不见老,还像十七八岁的青春美少女。

很多网友说,原来那句“男人四十一枝花”的后半句,因为她也要改成“女人四十美如花”。

不仅如此,当你我还在赞叹这位童颜美女画家40岁像18岁的时候,人家却早已闻名世界,而且更气人的是,有这么高的颜值,人家就是不靠脸吃饭,偏偏靠的是才华,拿起一支笔来又写又画的,三次荣登中国作家漫画家富豪榜。

最牛的是,她的漫画在国内屡获大奖,在漫画强国的日本,也敢去抢占地盘,并且战果不错,还捕获了一大批日本铁粉。

难怪有网友发狠地说,下辈子做女人,就要做像她这样的女人,有颜值更有才华,稍微动动手指,就足够了。最关键的是,她这种颜值既不需要保养又不会变老,还可以放着不需要启用它,这模样真是太拽了。

她不愿意别人拿她的容颜来说事,但只要是女人没有不羡慕嫉妒她的。

2、漫画洗涤心灵修身养性

这个女人叫夏达,是一位美女画家。

她已过了三十九周岁的生日,虚岁已是40岁,但是看看她的模样,不仅有一张天生的娃娃脸,而且拥有窈窕的身材和青春的活力,风姿绰约,娴静温婉,气若幽兰。

尤其一脸的自信让人更加明白,才华才是让一个女人容光焕发,永葆青春的良药。这难道是夏达活得越来越年轻的奥秘所在?

"心灵漫画最重要的,就是要洗涤都市生活带来的浮躁和世俗,我以清新自然的画风见长,而这些技巧和体验都能在中国古文化中找到。"夏达说,中国诗词教会她每一笔每一划都需专心体味,画漫画则是她用体会记录下世界的方式,也是洗涤心灵的修身养性。

怎么样?找到了不让自己变老的根源了吗?

3、大学毕业五年成漫画大咖

夏达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从小喜欢画画,从一开始学画起,每天都要画10多个小时,十分刻苦,每到假期她也很少出去游玩。

19岁就在漫画杂志《北京卡通》发表了短篇作品《成长》,大学读的也是艺术设计系,大三凭着漫画作品《冬日童话》获得“中国连环漫画短篇故事漫画优秀奖”,大四又出版了漫画集《四月物语》,很多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她一毕业就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职业漫画家。

经过五年的埋头创作,26岁的夏达名气越来越大,各种中国漫画大奖都向她飞来,有“第五届金龙奖原创漫画大赛”的“最佳故事少女组金奖”,也有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金猴奖”中的“最佳中国漫画作品奖”,还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最佳漫画作品奖”、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奖,以及“中国动漫金龙奖”等。

她不仅登上央视,还先后三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漫画作家榜”,从排名第15位上升到第第8位。现在已经成中国漫画界的头牌,坐拥463万粉丝。

2017年,36岁的夏达在杭州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如今,夏达已成为漫画界的大咖。

4、抢占日本漫画地盘

在外有强大的日漫,甚至有美漫“鬼畜般”的侵蚀,内有某些不可控的因素,国漫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但是当你对国漫失望时,一批年轻的国漫人,他们偏偏不信邪,一心要画出个名堂。夏达就是其中一个。

这位湖南妹子从21岁就已经开始冲出国门、杀进岛国,抢滩日本地盘了。

这一年,她荣获了“第一届中日青少年交流漫画节新人奖”,她的漫画作品引起了日本读者的关注。六年后,夏达的作品《子不语》登上岛国一举成名,日本著名的青年漫画杂志《Ultra Jump》月刊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连载,作品通过古朴清丽的画风,斩获了不少日本粉丝。同时,作为中国作者的身份和美少女形象也成为了日本读者的讨论焦点。

两年后,夏达的“突破之作”《长歌行》再次在日本《Ultra Jump》月刊上连载,并发行了单行本。这让夏达的人气一度飙升。这部讲述唐朝永宁公主李长歌的精彩故事,彻底奠定了在日本漫画界的地位。

很多喜欢夏达作品的日本读者说:“夏达作为中国漫画家,她的清描淡画,把中国文化中的美好用漫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尤其漫画中良好的气氛,布满不可思议而又凄凉幻想的感觉,直抵内心。”

夏达在漫画在日本走红,抢滩成功,引起大批网友讨论,但至少为我们呈现了国漫的一种思路。

如今,夏达的作品不断。《游园惊梦》《步天歌》《拾遗录》等漫画都深受中日漫画读者的喜爱。

看了夏达和她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欢迎发表看法。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