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译文】
周显王扁十年(前359年),公孙鞅准备变法,秦国贵族们都反对。公孙鞅对秦孝公说:“对普通百姓,不能和他们一起商讨开创的事业,只能和他们分享事业成功的快乐。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会与大众一起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如果想使国家富强,就不能墨守成规。”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旧规章处理政事,官员们做起来熟悉,百姓安定不乱。”公孙鞅说:“普通人一般都安于旧习俗,学者也局限在自己的见闻中,这两种人,可以任他们为官,使其守法,但不能和他们讨论旧章以外开创的事。有智慧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接受法规制约;贤能的人变革旧的礼制,庸碌的人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很好。”于是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命令。
【材料解析】
1、旧的社会制度一定是偏向于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商鞅来到秦国主持变法,说白了就是打破旧制度建立新秩序,这无形中损害了贵族的利益。所以甘龙等人第一个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但又不好直说新制度不利于自己,只能拿百姓生活不安宁,官员不适用来搪塞。他讲究这个法则:制度不利于我,我就拿事实说事;事实不利于我,我就拿制度说事;当制度和事实都不利于我,我就把事情搅黄,闹大。
2、商鞅初来秦国,人生地不熟。按道理在一个新单位,想顺利开展工作,首先低调点,摸清各路大神的底细,然后找到靠谱的大树站队,哪怕后期有阻碍,起码有人帮忙说几句好话。但是他就是不按这个套路出牌。一上来把所有老干部都怼一遍,完全不给面子。这点他很聪明,因为他是变法总设计师,既然坚定信念一定要做到底,那肯定会得罪所有贵族,与其后期扯不清,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这样反而让大家觉得他不好惹。
3、商鞅是位职场新人,以前也没什么成熟的作品给自己背书。他既然敢当面怼这些老干部,让他们下不来台,主要是因为他特别自信,相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而且一定可以成功。其次有秦孝公这位大领导支持,其他人反对或支持没什么大作用。秦孝公这样的领导,他立场坚定,决心大,才促使商鞅铁了心把事情干好。
4、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让人不习惯,难以接受。因为人都是守旧的,甘龙等人说的不无道理。既然旧制度体系那么好,按道理国家早富强,人民早富足了,可现实确实穷困潦倒。所以旧制度体系一定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为了习惯它,大家再坚持它就没意义了。可见想要发家致富,哪怕新事物再不适应,也要放手干。吴起是变法改革者,魏国,楚国在他的带领下,都尝到了甜头,可惜不彻底。
5、旧秦国好比一个贫困的懒汉,你让他改变原来的习惯,每天早起早睡,努力学习技术。他生理上一定会反抗,不适应这种方式。意志不坚定,没有看到效果的人,必然会放弃,所以想改变现状,需要有秦孝公这样的魄力。
6、世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愚蠢,没有思想的。他们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是人的本性。高尚的,意志坚定,深谋远虑的人,他们才是人类发展的导师。当高瞻远瞩的人,对重大的决策摇摆不定时,只可与少部分同频的人讨论,不可与普罗大众谋划,否则给你搅黄。所以说,一件事如果你认定了,只需与认可你的人商量一下,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念,大胆去干。
7、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功成名就,而不是在魏国。
其一领导者占主要因素。秦孝公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就算商鞅是小白,也充分信任并支持他。魏惠王好大喜功,讲究门第,虽求才也只是为了装点门面。
其二商鞅有足够的自信,不怕强权。商鞅原是卫国人,后来前往魏国,又到秦国。刚开始在秦国也不如意,后来才得到秦孝公赏识。在没有做出成绩之前,敢把所有皇亲国戚都给得罪,这需要一定勇气,看来是不想给自己留后路。
以前,我刚到圆通速递做事时,也是满腔热血,总想在那里干出一番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大领导也信誓旦旦,说什么他为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我把这句话听进去了,在工作期间,我没有站队,也没有低调做事,不到一年就把大部分人得罪了,他们开始对我诬告陷害,我寻求大领导帮助,他就装聋作哑,最后我还是被扫地出门。所以说,一个人想干事,首先还得有意志坚定的大领导支持,其次自己立场也要坚定,同时做人还要适当圆滑。虽然商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秦国,但是下场很惨。
公众号【鉴史悟道】,通过历史故事的分解,学习古人的智慧。在人生道路上,不迷茫,不气馁,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优势,了解社会潜规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分享学校不教、书里不写的知识学问!
懂点人情世故,分享不为人知的人际关系!
关注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赠送《如何成为领导心腹》《绝密人性天书》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