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资治通鉴:想要说服领导,先让他有危机感再拍他马屁

优优开心职场 2024-10-20 12:15:08
《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二十九年,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译文】 周显王扁二十九年(前340年),公孙鞅对孝公说:“秦国与魏国,如同人有心腹大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居于险要的山岭以西,建都在安邑城,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自占据崤山以东的地利。当国势强盛时就会向西侵略秦国,国力衰微时便向东收土自保。当今秦国在您圣明贤德领导下,国势强盛,而魏国前几年已被齐国打败,各诸侯国都背叛了他,我们可趁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我们的攻击,就会向东迁徙,然后秦国就可占据黄河、崤山的险固之地,向东制服各诸侯国,这是帝王的宏伟大业。” 【材料解析】 1、商鞅在秦国颁布新法已经十年,变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秦国成为战争机器。十年过去,国内资源和人力得到了充分整合,人民的积极性和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秦孝公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对外作战的军事能力没有显示出来。为了凸显商鞅本人的军事能力,就得先从魏国开刀。 2、秦与魏、楚接壤,为什么先拿魏开刀?秦魏两国接壤,犹如心腹之手足,魏对秦有屏障,秦对魏却没有,对秦国来说很危险。以后秦灭魏或魏灭秦是必然的。所以让秦孝公有危机感,让他明白对魏先动刀胜过对楚。再说魏国强大可以向西对秦用兵,干不过起码有黄河,崤山等天险阻隔,弱小可以退居东边自保,进可攻退可守,这点魏比秦强,魏打过来秦没地方躲。 3、秦国国内资源毕竟有限,想要强大就必须扩大领土。扩展领土先要有能力保护自己,把黄河、崤山作为天险,往后同样可以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向东对魏发动战争是东出第一道关。魏国当时在庞涓带领下,几次三番主动对韩、赵发动战争,结果都被齐国打败。国际名声很差,国家被庞涓来回折腾,元气大伤。趁你病要你命,对魏发动战争是扩大领土的最佳时机。 4、商鞅之前,秦国对外攻城略地,简单粗暴,只要有利可图,不服就干,没有做长远打算。商鞅来秦之后,制定长远的战略方针。首先国都从栎阳向后迁移到咸阳,避免屏障被攻破仓促搬迁,楚魏就这样,打败了才迫不得已后撤。其次打开魏国这个口子,如同打开东边五国诸侯口,利用黄河天险,崤山阻隔,守住函谷关就守住国家大门。为将来秦国子孙统一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善于攻击,不善于防守,抢的再多,迟早被别人抢回去。 5、商鞅为人刻薄,刚正不阿。不过他也知道,适当拍领导马屁,可以锦上添花。因为只要他是人,他就有弱点,有弱点就容易拿下。从人的本性来讲,都喜欢听恰到好处的马屁,拒绝任何批评。秦国变法十年,国家钱粮充足,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按道理,这些都是商鞅的功劳,因为没有他的决心,就没有今天的秦国,但是商鞅却把功劳推给秦孝公,说在他圣明贤德领导下,国势强盛。秦孝公听后没有推辞,反而很受用,最终答应他出兵魏国。 商鞅从国际形势,敌国优劣情况,国家战略方针等方面帮秦孝公分析,让他下明白,乘机拿下魏国是国之所需,非个人展现军事才能。 商鞅大力劝说秦孝公对外用兵,明面上确实为国家谋利,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因为他制定的法律明确规定,唯有军功才有资格获得封赏。事实也是如此,商鞅第一次出兵就大获全胜,最后才封为商君。 公众号【鉴史悟道】,通过历史故事的分解,学习古人的智慧。在人生道路上,不迷茫,不气馁,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优势,了解社会潜规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分享学校不教、书里不写的知识学问! 懂点人情世故,分享不为人知的人际关系! 关注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赠送《如何成为领导心腹》《绝密人性天书》等干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