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警告美国,若不发生战争,与中国搞零和博弈,是一个大错误

老胡的车生活 2025-04-27 14:49:30
约瑟夫·奈的背景和影响力

约瑟夫·奈,美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大咖,1937年出生在新泽西。年轻时就展现出学术天赋,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拿了罗德奖学金去牛津深造,后来在哈佛拿到政治学博士学位。

从1964年起,他在哈佛教书,研究国际关系,写了好几本影响深远的书。他跟罗伯特·基欧汉一起搞出了“复杂相互依存理论”,1977年出了《权力与相互依存》,这本书直接把传统现实主义的思路给颠覆了,说国家之间不光靠硬实力打架,经济和社会联系也很关键。

奈不光是学者,还在政府里干过实事儿。1970年代,他在卡特政府管核不扩散,得了国务院的杰出荣誉奖。

1990年代,克林顿时期,他先是管国家情报委员会,后来又在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拿了杰出服务勋章。

他最出名的概念是“软实力”,1990年在《注定领导》里提出来,后来2004年的《软实力》把这想法讲得更透彻,说国家可以用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别人,不一定非得动拳头。他还搞了个“智能实力”的说法,把软硬实力结合起来,成了美国外交的指导思想之一。

这些年,奈写了《美国权力的悖论》《权力的未来》等书,分析美国在全球的位置。他在《外交事务》这种大刊物上发文章,影响力不小。

2011年,《外交政策》把他列为全球百大思想家,国际关系圈子里的人都觉得他对美国政策影响巨大。1995到2004年,他当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把学院弄得更有名。

现在快90岁了,他还在研究中美关系,提倡“合作性竞争”,说两国得在竞争中找合作点,尤其在气候变化、核问题这些大事儿上。

奈的警告不是随便说说,他有学术底子,也有政策经验。他看中美关系,不是光从书本出发,而是结合自己几十年的观察和实践。这次他说美国跟中国搞零和博弈是个大错误,真不是空话。

专家怎么看零和博弈

中美关系这几年绷得跟弦似的,专家们都捏把汗。零和博弈就是你赢我输,一方得利另一方必须吃亏的那种玩法。

过去,中美竞争还有点“非零和”的意思,大家都能捞点好处,比如贸易上你卖我买,大家经济都往上走。可现在,感觉完全变味儿了,美国把中国当成头号威胁,处处想压一头,中国也不甘示弱,两边针尖对麦芒。

奈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说过,这路子走下去,中美迟早得出大事儿。他不是一个人这么想,美国学术圈不少人都觉得,白宫要是处理不好,战争真不是不可能。两国都是超级大国,体量太大,真打起来谁都吃不消。奈的意思是,美国现在跟中国玩儿零和博弈,完全没必要,非得弄成你死我活的地步。

2018年特朗普上台,贸易战开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关税,中国也回击,双方你来我往,贸易额直线下滑。到2023年,这事儿还没消停,新一轮关税战又来了,美国对中国电子产品、纺织品加了50%的税,中国马上反制,把美国农产品、机械也加了50%。这波操作把全球供应链搞得一团糟,股市也跟着晃。

科技上,美国更狠。华为被卡脖子,芯片和技术不让用,2023年又加码,限制更多中国企业。美国说是为了安全,可中国这边不买账,直接砸钱搞自己的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喊着要技术独立。两边科技圈子越走越远,全球创新都受影响。

军事上,南海和台湾海峡是火药桶。美国拉着日本、韩国、澳洲在南海搞“自由航行”,中国不认,海军规模扩得飞快。2025年3月,美国一艘驱逐舰和中国一艘护卫舰在南海差点撞上,视频传遍全球,大家都看傻了。台湾那边,美国卖武器,强化关系,中国就环台军演,模拟封锁,摆明了不退步。

最让人头疼的,是中美之间高层沟通的彻底断裂。尤其是军方之间,自2023年中美军机南海擦肩而过后,中国军方几乎切断了与美方的热线联系。到了2025年,这一状况依然没有改善。美军多次公开表示希望恢复军事热线,以防止危机时刻误判擦枪走火,但解放军态度冷淡,明确表示“无事不聊,有事更不必聊”。

约瑟夫·奈对此表示高度担忧,他认为,一旦沟通机制停摆,任何误解或战术误差都有可能演变为难以控制的军事冲突,特别是在南海和台海这种高风险地带。

与此同时,经济上的联系虽然还没彻底断裂,但“脱钩”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不再掩饰其意图,要求关键产业链回流本土,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不断扩大出口管制清单。中国则加快自主科技突破与本土替代,响应以技术独立为核心目标的“国内大循环”战略。双边经贸合作空间被迅速压缩,曾经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正在转化为高壁垒、高风险的对抗模式。

奈多次警告:这种彻底的零和博弈将把两国拖入深渊,最坏的结果就是战争。他呼吁,美国必须学会倾听中国的战略关切,而不是一味强硬,否则最终逼到墙角的,不一定是中国,很可能是美国自己。

奈的警告有什么用

2025年,中美关系没缓和,反而更糟。特朗普1月20日又当上总统,政策更硬。新政府上来没俩月,2月就对中国商品加了50%关税,中国反手也加,美国农民和工厂叫苦连天。全球供应链乱成一锅粥,企业忙着搬厂,成本全转嫁给老百姓。

科技战也没停。特朗普政府把更多中国企业拉进黑名单,盟友也得跟上。中国这边,国产芯片产量2025年一季度猛涨,技术自立喊得更响。两边科技圈子彻底分开,全球研发合作受大影响。

军事上,火药味更浓。3月南海那次差点撞船后,美国加码军演,4月中国在台湾附近搞最大规模军演,美国航母直接过台湾海峡,中国抗议声震天。外交上,两边互不信任,什么也谈不下来。

2025年初,奈出了新书《驾驭巨龙》,说中美得学历史,不能重蹈一战前英德的老路。他在《外交事务》发文,提气候变化、AI治理这些能合作的点。可华盛顿不听这套,3月国会通过新制裁法案,限制对华投资,国内两党都支持硬干中国。

2025年一季度,全球GDP增长预期下调,供应链断裂,通胀起来。苹果、特斯拉这些大厂在华布局变了,成本涨了不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中美脱钩可能拖全球进衰退。

奈的警告在学术界确实激起了一定反响,不少国际关系学者、智库研究员都对他提出的“合作性竞争”概念表示认同,认为这是一条在竞争中维持稳定的现实路径。但可惜的是,在政策层面,他的声音并没有被真正采纳。华盛顿的对华战略依旧被强硬派主导,执着于“战略竞争”“脱钩”与“压制”,对奈提出的风险预警几乎置若罔闻。

尽管已经88岁高龄,奈仍在哈佛继续讲课、写书、接受访谈,力图提醒世人中美对抗的危险性。但他的努力更多被视为象牙塔里的理性声音,现实政治却不断朝着他最担心的方向滑落。

中美关系依然高悬在深渊边缘,一旦误判或局部冲突发生,将可能引爆一场无法收场的大国冲突。正如奈所言,美国如果执意走零和之路,不但未必能赢,甚至可能不战而败。在一个全球化退潮、盟友信心动摇的时代,美国真没把握在太平洋另一端全面硬刚另一个大国。如果白宫不及时调整策略,这条路注定是大错特错。

0 阅读:1

老胡的车生活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