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都夸我情绪稳定,我曾崩溃到想轻生,3个方法完成自救

三十七画生 2025-03-23 23:01:42

最近工作过程中,同事们夸我情绪稳定。

同事的夸赞让我有些恍惚,谁又能想到四年前的我曾一度情绪崩溃到想到跳楼自杀。

我是如何从一个轻易情绪失控的人,一步步地学会了控制情绪,甚至能利用情绪来达成目标。

我把这段自我救赎的真实经历分享给你,希望能给被情绪左右的你带来一些启发或帮助。

1.被情绪吞噬,差酿成悲剧

故事要从2020年的春节说起,那年口罩事件暴发,我和我妈被隔离在家。

那时的我不仅没有任何积蓄,还因隔离无法工作,断绝了收入来源,更糟糕的是,父母因感情不和正在闹离婚。

没有收入的焦虑、父母离婚的硝烟、母亲日复一日的抱怨,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那时我犹如一只应激的困兽,母亲每天重复念叨着我父亲当年对她的家暴、亲戚的冷眼等陈年旧怨,还总用阴阳的口吻打探她和父亲在我心中的分量:"你就是更加偏爱你爸,心里根本没有我!"

我在父母离婚拉锯战中被迫成为裁判,母亲充满血泪的控诉像一把钝刀在我心上反复拉锯,我的情绪犹如一颗在火苗边上的炸弹一般,随时都在失控的边缘。

某一次晚饭,当她又一次说起我父亲当年的暴行,我彻底爆发:"你每天和我说这些,是想让我提着刀去报仇吗?!"

积压多日的烦躁突然决堤,愤怒中我抓起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

摔碎的手机零件如同枯叶般四处散落,碎裂的屏幕炸出蜘蛛网纹,正如我们母子关系的裂痕,母亲通红的眼眶里满是错愕与失望。

她哭着跑回房间,隔着房门传来断断续续的啜泣:"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不如死了算了......"

那一刻,窒息感如潮水般涌来,我瘫坐在满地残骸中,蜷缩着身子,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耳边回荡着自己沉重地呼吸声。

我像被困在苏轼笔下"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听着母亲在房间哭诉着要喝农药的声音,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此后,我和母亲陷入冷战,我像被扔进情绪的漩涡,听见母亲的声音就害怕得发抖,母亲没有光彩的眼睛里噙着的泪水令我感到十分窒息。

深夜站在窗户边上,冬天的寒风刮在我脸上,竟感觉不到一丝的寒冷,我不止一次想过:人活着为什么这么痛苦,是不是跳下去就能结束这一切?

那段时间,我非常厌恶我的原生家庭,也非常地自责,既厌恶母亲的负能量,又自责自己的无能。

母亲把婚姻失败的痛苦化作利箭,而我成了无处躲避的靶心。

我失控的情绪也差点酿成一个家庭的悲剧。

现在回想,像极了心理学家说的“情绪溺水者”——越是挣扎,越把彼此拖向深渊。

2.从情绪奴隶到驯服情绪的自救之路

所幸我和我母亲被居家隔离一个多月后,口罩事件防控政策放宽,母亲得以外出工作,我也重返职场。远离母亲的生活让我终于得以暂时喘息。

然而这次情绪失控的余波,仍让我像一只惊弓之鸟般,每次听到母亲电话里传来抱怨的控诉,我就会瞬间炸毛。

电话里的争吵愈演愈烈,我无法忍受她没完没了的抱怨,当我失控地吼出 '”我看看楼有多高,现在就跳下去 “ 这句狠话时,她沉默片刻便挂断了电话。

那会我是真的有想要纵身一跃结束掉自己生命的想法。

作为她唯一的儿子,我竟对她说出这样的话,不敢想象,我母亲听到这句话后有多心灰意冷,她又是如何挺过来的。

这句重话将我们推入长达半年的冷战。这期间她再没主动联系过我,我也对她不闻不问。

后来我才知道,她在这次通话之后拉黑了我的微信,还删除了我的电话号码。

与母亲冷战的日子里,我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以此分散注意力。

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认知水平逐步提升,收入也稳步增长。不再为生计而焦虑,加之思想的成熟,让我的内心渐渐趋于平和。

我和我母亲重新恢复了联系,我依然接受不了她在沟通中无休止的抱怨,却不再像过去那样被情绪吞噬至失去理智。

我自救的第一步是在逃离中寻找出口,每当感到不堪重负,我便找借口挂断电话。过年期间,为了避免和她长期相处,我像候鸟般迁徙一样,母亲回来我陪她吃一顿饭之后就逃回奶奶家过年,直到她返工前才匆匆露面。这种“自私”的逃避为我保留了喘息的空间。

2021至2022年间,我的事业迎来转机,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收入稳步增长。

这两年,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像干涸的海绵贪婪地汲取知识甘霖。

随着认知的提升,我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开始理解母亲的艰辛与孤独。

在《情绪自救》中有句话:“抱怨往往是求救的暗号。”

这个含辛茹苦供我读书的女人,这个无人倾诉自己委屈的母亲,她的那些抱怨不过是渴望被倾听的呐喊,渴望得到认可的呼唤。

我开始主动当她的 "情绪树洞":"妈,您真的太不容易了,一个人供我读书、买房,扛起所有重担,您真了不起。"

这句话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让她瞬间红了眼眶,积蓄多年的委屈化作泪水决堤而出,却也让我们母子的心在那一刻悄然靠近。

3.驾驭情绪,让情绪为我所用

2023 年地产行业寒冬来临,我的薪资腰斩,工作强度却成倍增长,但我并未产生任何的不满和焦虑,而是依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

这些年我逐渐修炼出屏蔽负能量的结界,不把琐事放在心上,也不再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

因为我明白大多数人自顾不暇,哪有心思关注我?而真正在意我的人,早已在岁月里默默守护着我。

历史像一个轮回,2024年我失业了,再次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样没有积蓄,但这次我却我带着母亲踏上旅程。

在园博园,她像孩子般在花丛中拍照;在棉花天坑,她望着壮丽景色感叹 "世界真大";在马鞍山,她手扶栈道栏杆远眺层峦叠翠,山风掀起她鬓角的白发,阳光在她满是笑意眼角跳跃,仿佛连岁月都在她的笑容里变得温柔。

今年春节,我第一次为她做年夜饭,看她举着手机笑得合不拢嘴向亲戚炫耀 "我儿子做的菜,好好吃",那一刻我终于读懂:所谓情绪稳定,本质是选择权。

当我选择不再困在她抱怨的漩涡里,而是引导她讲述年轻时开心的趣事时,她的眼睛瞬间亮如星子,我们的饭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上周,我的两部手机先后摔碎,我却在庆幸主力机屏幕完好,而不是产生负面情绪,连我自己都感觉诧异,原来我已经不再那个动辄自怨自艾的脆弱少年。

我早已记不清上次生气是何时,情绪稳定从来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一场自我救赎的修行。

当我在失业期间带着母亲游历山水,看她在年夜饭桌上幸福的笑容。当我理解她省吃俭用的习惯,学会在电话里耐心倾听,曾经的剑拔弩张早已化作绕指柔。

现在的我,不仅能掌控自己的情绪,还能成为他人的情绪树洞,用自己乐观的心态去感染身边的人。

如果你也曾在情绪的漩涡中挣扎,请记得:逃避不是软弱,而是给自己喘息的空间。换位思考不是妥协,而是让心变得更辽阔。情绪也不是洪水猛兽,可以试着去感受情绪,接纳情绪,然后驾驭情绪,活出内心的从容与坚定。

再回头看我的这些经历,正如苏轼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我们学会与情绪和解,终能在岁月的淬炼中,活成自己的摆渡人。

作者 | 画晚离

声明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 | AI生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