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表白被拒,朋友圈文案竟然这么高级!

三十七画生 2025-02-26 17:04:27

相传北宋词人贺铸长得比较丑陋。

有一天,他在门口看到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姐姐。

这一眼就是一万年。

可当女孩看到他的一瞬间却扭头就走,在他愣神的功夫,已然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那会正是傍晚时分,日落西山,云朵在天边飘荡,沼泽地的香草也随风摇晃。

如此的遭遇,如此的情景,感情、景象都到位了,不写点东西都对不起自己,于是写下了《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这首词。

正文第一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正文第二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两版的区别:

1、“月桥花院”与“月台花榭” 的区别;

2、“飞云冉冉蘅皋暮”与“碧云冉冉蘅皋暮”的区别;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与“试问闲愁都几许”的区别。

小作者觉得第一版更顺口一些,所以在这里用了第一版做简笔插画。

贺铸是唐朝大文豪贺知章的后裔。

家住横塘路边上。

凌波不过横塘路中的凌波,漂亮小姐姐的意思。

曹植《洛神赋》中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写洛神在水面上行走,身姿婀娜、姿态飘逸出尘的仙子形象,所以后人通常用“凌波”代指美女。

漂亮小姐姐来到横塘路,看到贺铸扭头就走。

贺铸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慢慢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她离开时,带起的尘土仿佛还有着她的芳香。

也不知道小姐姐姓甚名谁,家住何地,如何才能找到她,这下半辈子该和谁过呀?

她现在到底在哪里?是在哪座桥上还是哪个院子里,亦或者是在哪个家中哪个窗户后面的闺房里?

估计只有春天才知道她在哪里了。

此时此刻,正是傍晚时分,望着天边的云朵在沼泽地的香草上空慢慢地飘荡着,夕阳也在下沉,逐渐被香草掩盖。

此情此景,好想提笔写一首歌,来表达此刻忧愁的心情。

要问我有多么的忧愁?

那可太多了,多得想一川的烟草、满城的风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一样的多。

通过DeepSeek查到的资料,此词创作背景为贺铸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参考内容如下: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载:“(贺铸)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叶梦得《石林居士建康集》卷八《贺铸传》:“建中靖国间,黄鲁直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

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有《寄方回》诗:“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黄大临有《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三年黄庭坚《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亦用贺铸词韵。是贺铸《青玉案》词于此时始为流传,其作年疑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

夏承焘《贺方回年谱》:“横塘在吴下,叶传程序谓方回居吴在晚年。诗集结集中四十九年,集中无吴下行迹。”

根据相关资料推测,贺铸这首词,应是五十来岁时在苏州所作。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很多学者认为,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晦地表达在自己的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

所以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借对美人的追求与可望而不可及的怅惘,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内心的愁苦。

附上整张简笔画插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