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刚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积善成德,收获吉祥!在大年三十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喜欢舞文弄墨的我,写篇《春节遥祭:烧钱纸,寄哀思》的文章,也算作是感恩父母,延续孝道吧!
——题记
春节的脚步渐近,家的温馨召唤着我的脚步。然而,在这个思念尤为强烈的时刻,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忽略的小细节,它们如同拼图一般,构成了我对父母无尽的感激与思念。
回想起小时候,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不仅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更因为那天家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而现在我才明白,那份快乐背后是父母无尽的付出和辛劳。
做孩子时,还未到腊月,便迫不及待,盼望着过年。长大后,虽少了孩提时的那种期盼,但因为一家人可以团聚在父母身边而欢天喜地。及至青丝染霜,父母及亲人陆续离去,春节留给我的,更多是回忆中的惆怅。
今天过后,明天就是大年除夕,按照我的历年习惯,应该给父母一些钱,来表达儿子的孝意。这个习惯从九十年代初,我成为一名连级军官就开始了,不管在家还是在外从未间断过。常言道.:”好酒不常喝,好梦不常在,”2020年牛年、2021年鼠年,连续两年,让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父母会突然离我而去另外的一个世界,从此我再也没有机会也不能给父母钱了。身为父母的儿子,即使手里再有钱,也无法再孝顺两位老人家了,心中的痛苦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于是在父母去世后的每年春节除夕,我和老婆都从超市花上近百元买来几大包“钱纸”焚烧,送给阴间的父母“享用”。
给父母烧纸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风俗,通常称为“烧纸”或“焚纸”。这种习俗主要用于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敬意,尤其是在特定的祭祀节日,如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春节等。通过烧纸钱,人们相信可以在阴间为死者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在死后的世界过着舒适的生活。
烧纸的具体操作包括准备纸制的货币(称为纸钱或冥币)、香烛、供品等,并在指定的地方(如墓地或家内)进行焚烧。此外,烧纸的习俗还伴随着一些传统的仪式,如叩头、祈祷等,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
父母健在时,每当看到父母接到我和媳妇的孝顺费笑容满面时,我这个做儿子的别提多开心了!如今父母不在了,只有按习俗给父母烧“纸钱”了,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无限哀思。
纸钱,又称“冥币”。古往以来,人们确信:“人死了并非真死,灵魂会飘向另一个世界或经历轮回再次重生”。在世的家人、亲朋好友就会以“烧纸钱”的方式祭奠那个“世界”的人,以此表达哀思之情。正如白居易所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烧纸钱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和葬礼仪式中,烧纸钱最早出现在汉朝,当时被称为“黄纸”。到了宋代,纸钱被称为“元宝”。在明清时期,纸钱开始被称为“冥钞”。最初,人们烧的是金银财宝或衣物食品等实物,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纸钞代替实物的形式,并逐渐成为一种祭祀和纪念逝者的习俗。
从古至今,“烧纸钱”这一传统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种习俗已经成为了人们丧葬文化和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春节等节日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关于它的由来也众说纷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传说:
蔡伦纸商的故事:蔡伦发明造纸术后,一位大纸商为了让纸钱在阴间流通,假装死亡,让家人烧纸钱。他声称这些纸钱在阴间变成了真钱,帮助他避免了苦难,从而使得这一习俗得以流传。
慧娘的故事:蔡莫和慧娘的故事中,慧娘假装死亡,蔡莫在她棺材旁哭泣并焚烧纸钱。她声称这些纸钱帮助她在阴间贿赂小鬼,从而被放回人间。这个故事强调了纸钱在阴间的实用性。
朱元璋的故事:在浙江民间传说中,朱元璋在起义期间,为了筹集军费,曾利用百姓家中的神堂中的银钱。他后来登基后,为了避免直接使用这些银钱,命令制造了纸钱,用以代替真正的银钱,从而使得纸钱在民间广泛流传。
这些传说不仅展示了纸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尊重。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节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然而,在这热闹的氛围里,我的心中却怀着一份特殊的思念,一份只能通过烧钱纸来寄托的哀思。
在父母去世后的每年春节,想起远在天堂里的二老,总是以泪洗面,万分悲痛,不知道在天堂里的父母是否过得安好。
我站在远离家乡千山万水的异地,周围是陌生的景象和不同的春节习俗。但记忆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故乡那片熟悉的土地,飘向那些已经离去的亲人。
春节的祭祀传统,在我的家族里有着深厚的渊源。曾经,每到这个时节,一家人会带着准备好的钱纸、香烛等祭品,前往祖先的墓地或者祠堂。长辈们会庄重地摆上供品,点燃香烛,嘴里念念有词,祈求祖先的庇佑,也向他们汇报家族一年的情况。
这些钱纸,在世俗的眼中或许只是一种传统的象征物,但在我心中,它们承载着我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每一张纸化为灰烬,就像是我向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送去的一份心意,一份他们在人间时未曾享用完的财富的象征,希望他们在那个未知的世界里不再为生活的困苦而担忧。
我想起了我的祖父,那个曾经用坚实的臂膀撑起整个家庭的老人。他的脸上总是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沧桑,但他的眼睛里却透着坚定和慈祥。小时候,每到春节,祖父都会亲自准备祭祀用品,他总是认真地把钱纸折叠得整整齐齐,嘴里还念叨着一些祈福的话语。那时候的我并不完全理解这些仪式背后的意义,只觉得那是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传统。如今,祖父已经离去,我站在同样的位置,模仿着他当年的样子,心中五味杂陈。
如今,我身处他乡,无法亲自到亲人的墓前祭拜。于是,在每年除夕之夜,我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纸。望着那一张张印着冥币图案的纸张,我仿佛看到了与亲人沟通的一种特殊媒介。一沓沓黄纸被点燃,火焰燃起,跳跃着,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仿佛是在与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或先辈对话的前奏。每一个春节,对于我来说,烧钱纸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深深的眷恋与缅怀的表达……
每一张燃烧的钱纸,都带着我的问候和敬意。我在心中默默诉说着对已逝亲人的想念,回忆着往昔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春节,长辈们慈祥的笑容、他们给予的温暖拥抱、还有那充满家庭温馨氛围的年夜饭,都如同电影般在我眼前放映。我告诉他们,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努力打拼的生活,分享着我的喜怒哀乐,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并且继续护佑着我。
我觉得我烧的不是纸钱,是对先人的哀思;是对父母的牵挂;是对父母的缅怀;是对父母的寄托;是我们活着的人对逝者的尊敬,也寄托了我们对逝者的美好祝福。
在父母走后每年置办的年货中,黄色的粗糙的纸钱总是必不可少之物。我专门抽出时间,拿出笔,在最外层的纸钱上非常郑重地写上爷爷奶奶和父母以及外公外婆、岳父母的名字——还有其他逝去亲人的名字——然后再把这些纸钱放好。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我总会看得很认真、很仔细地准备。
每年春节给父母烧纸线,我都按照山东人的习俗准备。首先选择好黄草纸,这是一种传统的烧纸材料,象征着黄金。烧纸前,在纸上压上一张百元仿制钞,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盖满整张纸,这样可以增加烧纸的信用。将烧纸叠好,并用刀切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这样便于燃烧。在烧纸前,准备一个防风火机和一根小树枝。用树枝轻轻挑动烧纸,帮助空气流通,使烧纸更易燃烧。
我在空旷的地方把钱纸放成堆,钱纸周边倒上一圈酒,等于画了一个圈,在圈内不要站人,西北角留一个缺口,象征让逝去的亲人能顺利进入。然后装上香,鞠上三躬,拜三下,先点燃两张烧纸扔到圈外,祭祀未能收到烧纸的孤魂野鬼。后给父母点燃钱纸,只见冥火满天飞,一片哀思扑面而来。我口中开始念念有词,不停地说着“爸爸妈妈:给您们送钱来了!”等话语,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关心。
大年三十团年饭前开始的烧纸,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它寄托的是我对父母的哀思,我虔诚地站在火边,在鞭炮轰鸣、礼花满天的傍晚,望着那一团火出神。
母亲走在2020年鼠年的5月底,在患脑溢血医治无效的情况下,躺在老屋的床上,不吃不喝一周的时间就走了。父亲在2021年牛年的中秋节前夜,在养老院突发疾病,不到两小时就离开了我们。父母走的都匆匆忙忙,没有惊动满堂儿孙,如同一片落叶,无声无息,没和子孙们打一声招呼。走时都体谅子孙们,怕子孙们受苦受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孙们深感愧疚。
乙巳年到,新春将至,烧点纸钱,祭奠父母。为父母点燃一把香烛,祈祷父母都能平平安安,为父母烧一点儿纸钱,愿父母在天堂里不受苦。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除夕,我烧给父母成千上万上亿的纸钱,让父母住上豪华别墅,坐上豪华飞机,乘上豪华游艇,约上众多逝去的亲人们结伴出国旅游,环游世界。父母在世时没有跨出国门一步,父亲更是连省城也没去过。他们这辈子吃过太多的苦,受过不少的罪!我们年年烧纸钱给他们,就是念想、就是愧疚、就是弥补、就是感恩,这绝非迷信。
随着钱纸的燃烧,火苗迅速蹿起,烟雾袅袅升起,黑色的灰烬打着旋儿飞舞在空中。那跳跃的火焰仿佛是我心中思念的具象化,炽热而又难以抑制。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我仿佛看到了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的微笑,他们或许正在用这些特殊的“财富”建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在这个团圆的春节,虽然我们阴阳两隔,但这种遥祭的方式却让我感觉我们之间并没有完全断开联系。
烧钱纸的过程,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情感的仪式。尽管现代社会许多人可能对这些习俗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于我而言,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传承,更是我表达哀思的重要方式。在这春节的喧嚣背后,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我在精神上与家族的先辈们有了连接,让我感受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我的身上承载着家族的爱与期望。
烧钱纸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慰藉的过程。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总是在忙碌中不经意间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而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缅怀过去,思念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亲人。尽管这种方式带有一些传统的迷信色彩,但它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却是真实而强大的。
钱纸在火苗中很快化为灰烬,那跳跃的火光就像是我心中思念的闪烁。当一缕青烟散去,我默默地在心中许下心愿。愿逝去的亲人在天堂幸福安康,愿逝去的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愿他们的爱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如同这春节的烟火一般,绚烂而又持久,愿新的一年我能带着家族给予的力量勇敢前行。我知道,生活还要继续前行,但这些思念和哀思将会成为我内心最柔软、最珍贵的部分,激励着我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个团圆的时刻。
春节的遥祭,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我无尽的思念和对家族情感延续的坚守。
☆ 本文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舞文弄墨。常行走于文字间,掬一捧清泉,撷一朵浪花,品一壶茗茶,捧一卷好书。享受生活之淡美,感悟人生之真谛。用书的馨香来滋养孤寂的灵魂。喜欢写一些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随感。数十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有百余篇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