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歌,还是诗歌的唐朝。一个以诗为荣的时代

青依风娱乐 2024-08-05 09:44:07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唐诗后就可能具备基本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倍至。千百年来,人们把一个朝代称“唐”,和一种文学体裁“诗”,组成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唐诗”。

在世人心目中,“唐诗”这个名词自身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那么,唐诗为什么能在如此长久的年代里一直得到人们的推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唐朝又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中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无疑是诗。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非常漫长,从《诗经》、《楚辞》开始,不断地发展、演变,一直到元、明、清,从来没有断绝过。在这么漫长的一部诗歌史中,哪个时代的诗歌成就最高呢?

新诗人艾青曾经说过:“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这句话如果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范围里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那么,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又以哪个朝代的诗为最好呢?我们不妨模仿艾青的说法,说唐诗是诗中的诗,唐诗就是中国古代最好的诗歌。那么唐诗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又是怎么个好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义的“诗”是包括四言诗、楚辞体以及词和散曲在内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是狭义的“诗”,是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也包括一些杂言诗在内的诗歌。

在历朝历代的五、七言诗中,成就最接近唐诗的是宋诗,后来的元明清各朝的诗就要差一点了。虽然宋诗的成就最接近唐诗,但是宋代的诗人仍然非常推崇唐诗,北宋三大诗人之一的王安石就说过一句话:“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

老杜就是杜甫,这句话是说,世界上好的诗句都被杜甫写完了。他还说过一句话:“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乐天是指白乐天,就是白居易,“俗语言”是指通俗的好句子。王安石认为,世上典雅的好的诗句,优美的句子,都被杜甫写光了,而通俗一点的好句子,都被白居易写光了。王安石作为北宋的一个大诗人,他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唐朝的诗人太了不起,几乎把所有好句子都写完了。

当然,唐朝的伟大诗人不仅仅是一个杜甫,不仅仅是一个白居易,唐朝还有李白,还有王维,还有李商隐,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他们写出了那么多的好诗。确实可以说,唐代的诗人已经把古代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景象,所能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差不多都写过了,而且都写得非常好。

到了现代,鲁迅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鲁迅有一个朋友叫杨霁云,他给杨霁云写了一封信,说到唐诗。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就是世界上的好诗,都被唐人写光了。他又说,假如你没有齐天大圣,就是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你不能七十二变,你不能一个跟头翻几千里路,跳出如来佛的掌心,没有这个本领,你就不要再写诗,“大可不必再写诗”。

所以说,唐代绝对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鼎盛时代,甚至可以说,整个唐代就是一个诗歌的朝代。闻一多说,人家都说唐诗,我偏要倒过来说,我要说诗唐。什么叫“诗唐”?就是诗歌的唐朝,唐朝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歌,它是一个诗歌的时代。

既然从唐朝直到现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唐诗的评价都很一致,大家公认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中的一座高峰,甚至说好诗几乎都被唐人写尽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唐朝以前,在汉、魏的时代,诗歌没有这么繁荣?为什么唐朝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诗歌也没有这么繁荣?只有在唐朝,诗歌才空前绝后地繁荣昌盛,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当然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所决定的。概括地说,五、七言诗从汉代产生以来,经过了汉魏六朝的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很多的教训。到了唐代,诗歌已经有条件实现重大的突破,得到大幅度的升华了。

文学来源于生活。诗歌发展到唐代,其创作手法讲究情景交融、音律协调、平仄押韵;其创作内容或感怀伤时、抒发独善其身之情,或以天下为己任、表达兼济天下之志,这正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一一以和谐为美且自强不息。

唐诗由古风入律,律诗最终在唐代完成。这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作空间的新体诗,将我国古典诗歌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国后来诗歌发展的主要体式。唐诗内容丰富多彩,总基调是努力向上的,尤以盛唐诗歌积极进取、奋发昂扬,开创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新纪元,为历朝历代奉为典范,乃至有“诗必盛唐”之说。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诗的繁荣的社会背景。唐朝全社会重视诗,喜爱诗,崇尚诗。在唐代,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诗人,全社会最崇尚、最尊敬的是什么人?就是诗人,或者说首先是诗人。

先看社会上层和统治阶级。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诗歌,朝廷经常举行诗歌大奖赛。在这种场合下,你能得到这样的奖赏,就非常荣耀。既然社会的上层,帝王将相,他们重视诗歌,这对于全社会的风气,对于整个社会上的诗歌写作,当然会产生非常有力的激励作用。一个人诗写得好,就会有名气、有地位,甚至会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从而进入仕途。可见唐朝的统治阶级重视诗歌,这对于社会上重视诗歌的风气,对于整个社会中诗人的写作,都起到了一种正面引导的作用。

此外,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拨人才入仕。尽管科举制度在后来受到批评,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时代,大家都批评科举制度。但是应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人非常高明的一种政治设计,所以当欧洲人刚开始知道中国很早就有科举制度时,他们非常惊讶,一千年以前中国就有文官考试制度,国家选拔人才是通过考试的,这是多么先进的制度!唐代的科举有好多种类,名目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类,一类叫做明经科,还有一类大家很熟悉,叫做进士科。但是当时人们最重视的,也是朝廷最重视的,首先是进士科,而不是明经科。当时流传着这样两句俗话,一句叫做“三十老明经”,还有一句叫做“五十少进士”。

那么来看看唐朝进士科考些什么?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考诗赋,考生要写一首诗,还要写一篇赋,其中诗又是特别重要。也就是说在唐朝,一个人能不能考上进士,最关键的,是在于你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这样一来,当时全社会的读书人,只要你想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你一定要非常努力地来学习写诗,练习写诗的技巧,因为只有诗写得好,你才能考上。所以说,对于唐代全社会重视诗歌,大家都努力练习写诗的社会风气,科举制度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唐代社会上层如此,那么中下层社会又是如何呢?民间的情形也是一样的,相传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

盛唐时候有三个很有名的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有一天,这三个诗人在长安相遇,见面以后三个诗人就走进一家酒店去喝酒,一边喝酒,一边谈诗。过了一会儿,突然看到一群歌女走进来,她们在酒店的另外一个角落坐下了。

三个诗人就说,我们平时都觉得自己是比较有名的诗人,三个人都以为自己的诗写得不错,你也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正好今天有机会了,来了一群歌女。你们知道唐朝人唱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就是唱这些五、七言的诗歌,盛唐时代还很少有词。所以歌女唱的歌曲,就是诗人的作品,主要是绝句,诗就是流行歌曲的歌词。所以三个诗人就说,现在有一群歌女来了,歌女凑在一起肯定要唱歌,她们带着乐器呢,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待会儿她们唱歌的时候,唱谁的作品更多,唱你的诗多,还是唱我的诗多。唱谁的诗多,就说明谁的诗更有名,更流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些歌女开始唱歌了。第一个歌女站起来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选进《唐诗三百首》的名篇。王昌龄一听非常高兴,唱我的作品了!王昌龄就伸出手,在他背后的墙壁上划上一道记号,说:“一首绝句。”就是我已经有一首绝句被人歌唱了。

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歌女又站起来唱: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这首诗是高适的。高适一听也很高兴, 也在墙上划一道,说:“一首绝句。”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唱: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又是王昌龄的,叫《长信秋词》,也是选到《唐诗三百首》里名篇。王昌龄就更加高兴,转过身去又画了一道,说:“两首绝句。”

这时王昌龄跟高适一起转过头来,朝着王之涣笑。王之涣脸上就挂不住了,他们两人一个是一首,一个是两首,自己却一首也没有。王之涣就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她们这三个歌女,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他说还有那个最美丽的歌女还没有唱,待会她唱,要是还唱你们的作品,我就甘拜下风。要是她唱我的诗,你们就要拜我为师!

又过了一会儿,第四个歌女,也就是王之涣说的长得最美的那个歌女站起来了,她开口一唱,就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是选到《唐诗三百首》中的。这下王之涣就高兴了,给他说中了,最美的歌女站起来就是唱他的诗。王之涣说,怎么样,你们两个乡巴佬,我难道是瞎说的吗?三个人就哈哈大笑。那些歌女听见这边三个人哈哈大笑,就跑过来问,三位先生你们高兴什么呢?他们就说,你们刚才唱的诗都是我们三个人写的。哎呀,那些歌女说,真是有眼不识“神仙”!然后一起过来朝他们行礼,邀请他们一起过去喝酒,大家都很愉快。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在盛唐的时候,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受到人民普遍欣赏的作品,就是诗,你诗写得好,你的名声就非常大,你就非常受民众喜爱。“旗亭画壁”的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大,百姓安居乐业。唐代社会从上到下都有崇尚诗歌的风气。在这样一种风气下,当然大家都会来写诗,最有才华的人都把他们的才华用在诗歌写作上。所以说,唐诗要想不好也难!这就是闻一多所说的“诗唐”,也就是诗歌的唐朝!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