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专家深度指导富力桃园幼儿园课程建设

研学教育 2025-04-17 16:24:42

2025年4月15日下午,春意盎然,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的专家团队在吴颖惠院长的带领下,莅临富力桃园幼儿园,对园所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指导。活动由教科院科研管理研究所宋永健所长主持,赵福葵园长及保教团队参与了此次活动。

一、环境洞察:艺术氛围的沉浸体验

专家们参观了园所环境,漫步于孩子们的艺术长廊,驻足欣赏孩子们充满创意的作品,亲身体验了幼儿园浓厚的艺术氛围。专家们对幼儿园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成长环境,既融合自然之美又蕴含艺术之韵,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课程汇报:《共创“艺术家”游戏世界》的探索之旅

赵福葵园长进行了课程汇报,主题为《共创“艺术家”游戏世界的园本实践探索》。园长从理论基础、课程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游戏类型及实施路径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园所在课程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

三、专家智慧:精准指导,启迪新思

海淀区教科院社会教育研究所科研教师 白鸽

白老师指出要进一步厘清“艺术家”这一概念的界定,探讨艺术家精神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即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教育实践中,使教育方式更贴近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探索性。白老师建议课程设计应更加明确地体现“艺术家”的元素,从而增强课程内容的独特性和深度。

海淀区教科院社会教育研究所科研教师 李艳莹

李老师建议将“艺术家”素养细化拆解,进一步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具体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手段,注意将方法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接。在评估教育效果时,应逐一回应实践中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梳理研究工作推进按照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立体空间进阶的阶段特征,构建出一系列有梯度、相互关联的模型。

海淀区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科研教师 郝  赫

郝老师梳理了艺术家思维的四个特点:非逻辑、非线性的感知;非语言符号的互动交流;以作品为导向的问题解决;组织展览展示活动在对丰富的共创成果的梳理上,可以借鉴以上维度,从而凸显成果对儿童审美素养的培养。

海淀区教科院科研管理研究所科研教师 段庆伟

段老师从文本撰写的角度给出指导,他建议在撰写课程文本时,应确保问题明确化,避免将问题与效果混淆。同时,建议采用图形化手段清晰展示成果间的联系,增强直观性。减少理论性语言,更多地展示实践方法和实际效果,凸显教育实践的创新性和影响力。

海淀区教科院科研管理研究所所长 宋永健

宋所长建议成果的梳理更加突出主线,形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他提出要清晰说明设计的初衷、实践的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展示其影响力和可借鉴性。问题提出应与关键时间节点、政策背景以及15年来的发展历程相联系,展现问题设计的进阶过程和各问题间的关联性。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吴颖惠

面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审美素养教育不足的问题,吴院长着重指出了游戏的重要性以及从小培养幼儿审美素养的必要性。吴院长支持“游戏世界”这一教育模式,并强调审美游戏对于丰富幼儿在不同领域和社会生活经验中的意义。她鼓励孩子们像“艺术家”一样游戏,这样的活动应涵盖五大领域,确保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策略上,吴院长提出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游戏化实施,以此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她提倡不必过分追究概念的来源,而是应该注重教育核心特征的梳理,要关注在这一过程中的儿童的发展和教师成长。

通过此次专家的问诊和指导,富力桃园幼儿园将深思笃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建设。未来会继续改进,让游戏更精彩,在充满艺术氛围的游戏世界中,让每个孩子都能“身有正气、心有灵气、行有大气”,带着强大的内心力量,向阳而生,绽放精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