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份简历突然在网络上爆火,也让“李泞玉”这个名字彻底火了一把。
这位女干部1997年还在重庆市涪陵区财贸学校学习,结果到了1998年就已经是武隆县龙坝乡副乡长了,如此快速升迁的经历也让很多人感到惊讶;而且在那几年,不少被挂在互联网上的干部通常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可关于李泞玉的调查结果着实打了很多人的脸。
火箭提拔的背后
事情最初是从2013年的一个网络帖子开始的。
帖子详细剖析了李泞玉升任的每一个过程,尤其是开头的那段。
重庆市涪陵区财贸学校是一个中专院校,明明1997年才毕业参加工作的李泞玉却在1998年就当上了副乡长,此后她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在1999年就入了党,度过了三年起步“黄金时期”。
待到帖子发出的时候,李泞玉已经是武隆县副县长了,时年不过33岁。
不过,网友最为质疑的事情在当时已经是十多年前发生的了,“究竟有没有什么隐情”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真相。
一些网友发表的观点也极具代表性,比如网友“菜鸟混超大”评论表示:19岁明明才毕业一年,肯定有猫腻。
还有一位名叫“菽麦不识”的网友更是斩钉截铁:不排除背后另有隐情,因为没有人能够在19岁就当乡长。
这样的争论其实是有漏洞存在的,因为大部分网友都是结合当下的政治生态去剖析此前的事情。
由于网络的传播力度迅速,此事件直接惊动了人民网“求真”栏目,栏目组于2月19日上午就去联系了武隆县人民政府应急办、县委组织部、县长公开电话等部门,然而他们当时都没有给出回应。
就在人民网致电的当日下午,重庆市武隆县委组织部就正式发表回应了:李泞玉同志简历属实。
这句话宛若“一锤定音”,然而仍然有部分网友表示不认同,他们甚至认为李泞玉的背后有更大的“靠山”,权力已经大到能把这件事给压下来。
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网络世界错综复杂,很多人已经不愿意相信真相了。
要知道,李泞玉被提拔为副乡长时,她所在的乡并非北上广这种条件好的大城市,属于边远地区,时代背景是下海经商潮涌起的1998年。
真实情况其实也很简单。
1998年,经由重庆市政府批准,武隆县进行了乡镇体制调整,全县由37个乡镇分到了46个乡镇,一下就多出来了9个乡镇。
多出来的镇就意味着需要新的领导班子管理,按照相关要求:每个领导班子都要配备1名年轻干部和1名女干部。
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是极为必要的,这种安排方式能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国家刚刚经历过特殊时期,党的干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变化、打破一些思维僵化,需要有更加年轻的干部进行补充递进。
干部选拔上一直把年轻干部培养作为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才有了不少年轻干部拥有了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
这种方式总体是好的,但在基层会出现一些新问题。
比如官场里虽然没有“子承父业”的情况,但有了干部年轻化后,就有一些老干部能通过特殊手段把子女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中,形成了“家族式干部”;还有些干部在年轻时急功近利,只是把乡镇视为自己仕途的跳台,不考虑如何为民服务。
因此在类似问题不断曝出后,就有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方式,年轻干部在90年代还是很有市场的。
而对于李泞玉来说,她也是幸运的,不仅年龄没有问题,还正好卡在1997年中专毕业。
到了1999年6月,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对乡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出了各种条件规定,一般新政策出台后都不会去追究政策之前的事情,李泞玉也是合适的。
那年头初中就能上中专,上了中专出来就是能够被分配的国家干部,一个乡镇能找到愿意留下的、有文凭的、有干劲的女干部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被提拔也不奇怪。
监督是好事,但网友需要理性
哪怕县里面已经做出回应了,架不住网友“热情”,不少人都抱着刨根问底的心态去探寻“真相”,包括当时的具体情况、李泞玉的家庭信息等等,看看能否从中找到蹊跷的事。
也有几家报社记者前往现场,这才从很多人口中听出了事情原委。
在交通已经比较便捷的年代,李泞玉当年所在的武隆县火炉镇距离县城都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镇上连个政府办公楼都没有,一位马上就要退休的当地干部回忆起了过往:“这里属于偏远乡镇,90年代末从镇上过来都要3、4个小时,因此很难留住人才。”
镇政府办的另一名工作人员也说:“1998年才恢复的火炉镇,一个乡里只有一二十名工作人员,在他们中挑选干部的话,一个工作一年的中专生被提拔为乡长也很正常。”
如今本科生多如牛毛,当年中专生都极为少见,再加上大换届,当年除了李泞玉外还有很多年轻人被提拔上来。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李泞玉被分配到行政岗位的时候,还没公务员这种说法,也没有公务员考试,干部选拔标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份条例是在1995年下发的,和现在大为不同。
新华社的记者还特意前往武隆县组织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寻找李泞玉家庭信息资料,经过核实,李泞玉绝非“官二代”,更不是“富二代”。
他的父亲曾在武隆县公安局当一名小干部,母亲也只是在武隆县荷乡负责妇女工作,两人分别在2001年与1998年退休,都不算高官。
只能说,这样的家庭背景放在一个边远地区的小县城还是比较不错了,可只要进入更大的城市就属于一般水平。
当一切事实的真相浮出水面,很多质疑的网友都不见了踪影,似乎这一切并未发生。
一些人甚至在没有等到任何官方报道的实质性消息下就恶语相向,认为“19岁提拔”一定与父母的干预或其他非正当手段有关,这种情况反倒是更加值得注意的。
李泞玉从始至终没有怎么发言,她或许也很清楚,就算她再怎么解释,不相信的人还是不相信。
也有可能,她已经看到过不少网友不怀好意的发言,心里也一定会很难过,可这些恶毒语言发布的地区遍布天南海北,也不可能一一沟通。
在那个年头,网络反腐已经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确实对净化权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效果在质疑李泞玉这件事上也充分显露了出来。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表示:“网民对此次事件的质疑,本质上是对人才任用机制更加透明的呼唤。”
尽管各方都在要求网民在发言时要“睁大眼睛”,可动辄“质疑先行”体现的本就是一种不信任。
那几年,一些地方政府曝出了各种暗箱操作手段,直接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网络监督的最终目的为抵达事实真相,这也就要求广大网民要控制表达情绪,不损害对方人格。
一切真相大白,也有网友表示: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9岁能当上副乡长又如何?
若是仅仅因“19岁当副乡长”就表示绝不相信,那便是真的有些以偏概全了,在官方已经给出解释的情况下还不顾场合地向外界传播,那至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好在,李泞玉并没有受到这件事影响,在2012年就当上了武隆县副县长,她在工作时还考上了重庆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结合2024年的消息,李泞玉已经是武隆区残联理事长了。
9月26日,她与其他同志一同来到济南市明天儿童康复中心交流,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康复救助、康复教学的情况,并表示:“要加强武隆区与济南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交流,促进两地残疾人事业的共同发展。”
这也表明,李泞玉的工作一直是极为认真负责的。
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年轻女孩站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没有主动迎合时代潮流去想办法挣钱,反倒去了更加艰苦的乡镇为这里的老百姓服务,她不知道手上的工作将来会成为“铁饭碗”,更不知道十几年后会因为自己当年的勇敢被质疑。
如今的她更是心系社会的特殊困难群体,用自己温柔的内心做好每一件事,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干部。
参考资料
1.李泞玉 19岁当副乡长引争议 现代快报
2.光明网:别把注意力全放到“19岁女副乡长”上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