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打胜了最艰难的关键一仗,满盘皆活

淩轩 2024-09-28 16:26:44

文 /编辑:淩轩

1960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向毛主席提问:你一生当中最黑暗的时刻是在什么时候?毛主席思索后回答是1935年,在长征中与张国焘的斗争。

1934到1936年期间,我党为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不得已展开了宏伟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这场征程中我党进行了多次会议,产生了不少的分歧,其中1935年的这次是矛盾最尖锐的一次。

这场分歧的由来是:当时我党做好了北上的充分准备后,张国焘又夺权要求军队南下,党内冲突很严重,若是一个决定走错,可能发生爆发未知的内战,严重危及党的安全!

凶险之下,毛主席力排众议使得全党转危为安,他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呢?

党内命悬一线的决定

1935年的6月中旬,长征的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四方面军的李先念部在达维镇顺利会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国焘等人出席了两河口会师的大会。

这一次会师几乎将我党红军的大部分主力都集结在了一起,各方面军的领导人也能有一起坐下来商讨接下来行动的机会,貌似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但矛盾和危险也在悄然而至。

此时,到达这个地区的红军足有10万余人,在拥有如此实力的情况下,我党接下来的行动该何去何从成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党中央的普遍意见是:为了稳固军队实力,以保证我党的生存,将选择继续维持发展,让军队北上,到国民党力量较为薄弱的陕北地区进行扎根。

就在大家意见纷纷一致的时候,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却站在了党的对立面,他的主张是南下,他认为在军队实力强硬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回头争夺更多的根据地。

张国焘的想法是,北上的困难重重,军队行至达维镇都已经是山穷水尽疲惫不堪了,在缺乏电台、没有通讯工具的情况下再北上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一方面是南下,一方面是北上,我党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分歧之中,当时我党根据当前形势的分析,分别做出了以下计划:

关于红一、四方面军会和后战略方针的决策,中央军委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分左、中、右向松潘及其西北地区前进。

虽然这项作战计划,会使得我党有一个北上契机,但彼时的张国焘却意图带领军队西进青海新疆,消极避战,或南下川、康边。

但当时党中央已经下达了指示,张国焘作为领导者之一,即使与党的意见不一,也应完成所安排的作战任务,这行为是否太过于武断了呢?

由于张国焘的消极态度,作战计划迟迟得不到落实,一直到8月,才由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叶剑英为参谋长组成的右路军。

朱德为总指挥,张国焘为政委,刘伯承为参谋长组成的左路军,两拨人马分别从毛尔盖、卓克基北上,可没想到关键时刻,又出问题了!

毛主席力排众议救党

在行军过程中,毛尔盖会议上,张国焘主张建政四川,或西进新疆等待苏联的军援,但毛主席却认为时不我待,必须尽早到达陕甘宁,甚至退至蒙古国也是可以接受的。

四川固然好,有丰厚的资源,有稳定的交通,但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才导致国民党和我党都想争上一争,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扎根四川则需要承担与敌人交火的风险。

毛主席的想法是在没有壮大己方足够的实力前,尽量选择避战,尽量减少与敌人不必要的交锋,除非遇到足够好的良机才可以考虑打响战斗。

事实证明,国民党对四川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30万总数的川军,拥有充足的武器弹药,甚至还备有空军,如此火力下,一旦交锋我党的后果令人后怕。

而张国焘之所以敢对国民党的川军如此轻视,是因为之前川军佯装输给了他一仗,想要以此诱我军深入,其目的就是希望张国焘率军入川一战,好将我军分开瓦解,逐个击破,严重打击我军实力。

所以,扎根四川这个方案是非常不现实的,那么西进新疆的方案等待苏联的援助又如何呢?

新疆的天气变化极大,高处更是容易缺氧,西进新疆对我军战士当时食不果腹的身体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路途遥远且消耗巨大,即使是张国焘本人也对此方案摇头。

而且,一旦占据新疆,想要从新疆为切口,影响到内地其他城市几乎是很难的,毕竟新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讯也不好,这样做几乎等同于放弃了大块好的地方,让国民党占得先机。

毛主席的领导方针是扎根陕甘宁,在西北靠近中原的地区驻扎,以此为点波及全中国,既保存了军队实力,又有足够的空间来让我党继续发展。

相比较而言,毛主席的眼光更为韬光养晦,更具有战略意义,张国焘思考问题还是带些军阀思想了。

在两河口会议和沙窝会议上,张国焘明面上同意了党中央的指示,但当自己独立带队后又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军,这行为一度让中央十分难做。

1935年的9月9日,张国焘率部背着总指挥陈昌浩竟然南下,当这件事传到中央的时候,正在北上的各部队一时之间陷入到了两难境地。

因为按照原本计划,应该是左右两翼人马共同进行作战,以包夹之势迅速拿下敌人的阵地,但此时张国焘的擅作主张可以说是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而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眉头也一下子皱了起来:“简直是乱弹琴!”在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毛主席力排众议,向中央下达了一个坚定的意见:

所有人员往前推进,放弃张国焘南下的部队,火速行军至陕甘宁地界,到延安扎根,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眼光才是正确的。

张闻天还曾因这件严重的事情发表过《北上和南下是两条路线斗争》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两条路上北上才是正确的,南下确不可行。

从原因和结果上看,这的确是党史上最危险的一次决定,也证明了红军在当时的危险处境,若是一子错,势必满盘皆输。

最后,这场分裂风波让张国焘被开除党籍,毛主席的战略指挥成为了扭转我党生死危机的神来之笔,也为我党保存实力,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信息来源:

党史学习教育2021-04-27《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第十五集 大会师

共产党员网《党的纪律建设启示录之一:张国焘事件》

河北共产党员2021-07-26《「党史故事会」张闻天:从“博洛分歧”到“毛洛合作”》

4 阅读: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