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我在莫索湾连队自主筹办婚事,虽简朴但很快乐,想想很知足

修为之 2024-04-03 20:29:02

现在看到有些结婚的新娘新郎满脸喜悦乘着彩车,步入豪华的婚礼殿堂,心里不免产生一种歉疚,觉得欠妻子的太多太多。

因为我们年轻那时的婚礼是在是太简单了,跟这没法比,并且整个婚礼前后都是自个儿一手操办的。我们双方都是高中毕业后一起支边来新疆兵团的,父母兄弟都在老家一点忙也帮不上的。但想想那时我们的婚事虽然很简朴,但也很快乐。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我们是怎么靠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婚事办了的。那年代大家办婚事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可能我这一说,不少在团场呆过的人都可以想起来。

我和我的爱人是高中的同班同学,1965年,我俩同时支边来到新疆,在天山北面的莫索湾垦区连队工作。

1970年,我俩都二十四五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同学们说和,双方的关系就定了,然后就准备结婚,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情,一切都顺其自然。

我的新娘眼睛大而亮,鼻子扁而长,肤色“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论郎才女貌,新娘占了大头,论门当户对,她家庭成分地主,我父亲被打成右派,不存在谁瞧不起谁。

首先是准备新房。我们的新房无需掏腰包买,是自己打土坯盖起来的。

连队每年统一规划盖十来间土坯新房,但老职工换新屋,新婚夫妇只能住“旧房”。

房子谈不上什么装修,全靠自己动手收拾。

先是清除垃圾,然后拉几车新土平整地面,再找几个哥们儿上房泥,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半天就修整好了。

然后,到连队保管员那领一桶石灰,用水搅拌后,到羊圈里找块羊皮绑在棍上就当刷子,粉刷完一两天后,待墙面干透就开始扎顶棚。

扎顶棚是个技术活。

先在房顶四周墙上每隔半张报纸的距离,打上一个木楔,然后在相对墙面上的楔子之间拴紧细麻绳拉成网格状,再在麻绳上粘一层报纸,待糨糊干后,在报纸上再粘一层白纸。

白纸干透后,沿着墙边钉上一圈5厘米宽的红纸,真是漂亮又喜庆。

接下来的活儿更专业,打五孔的火墙和炉灶,把房子隔成内外两间。里间约10平方米,外间约5平方米,新房就算装修得差不多了。

最后,在窗户外用草泥糊上透明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寒作用,然后在门框上钉上门帘,门帘子是爱人用旧被单包旧棉絮做成的。最后是清理菜窖,加固室外堆柴、放煤的草棚子。

新房内用粗木棒和树杈做床凳,粗棒细枝编扎铺板,铺几层牛皮纸,垫两床棉絮,再铺上床单放两床棉被。床头的小木架上,摆放着进疆时带的两个帆布箱,算是床头柜,里面放置日常换洗的衣服和家信。

用土坯和葵花秆子搭个平台,铺上面板,用白纱布缠绕,再铺上白纸和塑料薄膜,就成了外观很不错的书桌和餐桌。

桌上放一对装玻璃杯的茶盘,一对带“双喜”字的玻璃瓶,两本“红宝书”,整个新房就摆得满满当当了。

桌子后面的墙角上贴一张《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画,左下角挂一面小圆镜,算是新娘的梳妆台。

我自己做了个小圆饭桌和两个凳子,厨房里有三个脸盆、一口锅、十双筷子、十个碗、一个瓢勺和一副水桶,还有花两块钱买的一套炉钩、炉盖,这便是我们结婚时的所有家当。

1970年副食品供应奇缺,肉当然也是定量供应,我们凭结婚证买了5公斤甜菜榨汁的黑方块糖、两条“绿洲”牌香烟,又买了20公斤连队自产的葵花籽,招待客人的零食大致准备齐全。

元旦清晨,我先打扫室内的卫生,清洗好茶盘茶杯后,生炉火融化半桶冰水,在桶里放了一把茶叶,再清除室外积雪。等几个帮忙的老乡到来后,已是中午2点多了。

我见新娘还没来,于是匆匆忙忙骑上自行车前去迎亲。她所在的连队离我这儿有10多公里。

新疆的1月份,天气已经很冷了。

我骑着自行车,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沿着拖拉机碾压过的模模糊糊的车辙前行。

在离连队8公里多的路上,遇到了我的新娘。她身穿一套新棉衣棉裤,头扎一条花头巾,脚穿一双大头鞋,背上还背着一个沉重的大书包,里面装着碗、碟,那是她连队老乡送的贺礼。

那情景,叫人看了又喜又心疼。

两人匆匆赶回连队,已是下午6点多了,这时新房里里外外早就挤满了人。

我们拍打掉身上的积雪,就张罗着给小孩子分发糖果和瓜子,给大人们端水沏茶点烟,级别最高的嘉宾是连长夫人,据说连长和指导员都到团部开会去了。

一个没有红地毯,没有伴郎伴娘,没有主婚人,没有双方亲属,更没有司仪和摄像师,连鞭炮也没有的婚礼就这样开始了。

我的新婚礼服是一件套在棉衣上的新帆布工作服、一条毛哔叽裤子和一双军用大头皮鞋。

新娘的新婚礼服是一套新棉衣棉裤。没有拜天地,没有拜高堂,也没有夫妻对拜,15平方米的新房里挤满了人,也实在没有地方拜。

闹新房时,我在人们的哄闹声中,扯开破嗓子,吼了一段京剧《红灯记》,新娘唱了一段《浏阳河》。

热热闹闹地不知不觉到了深夜11点,喧闹的人群散尽,连队的电灯熄灭。

我和新娘点燃一对蜡烛,新房里呈现出如梦如幻的浪漫气氛。

清扫完满床满地的瓜子壳和烟头,细心的新娘在炉灶上用大铁锅精心做了一锅有几块腊肉的大米饭(大米和腊肉是半年前她回湖北探亲时带回的)。

腊肉大米饭香气扑鼻,忙碌了一天的我这才感到饥肠辘辘。那是我们新婚的第一餐饭,吃得特别香甜。

转眼50多年过去了,我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不觉已是秋霜满头,子孙满堂。

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我感到很知足,婚礼虽然足够简朴但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0 阅读:0

修为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