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中国一共经历了83个大大小小的朝廷和政权割据,赛事之间,有400多位的皇帝涌现而出。在这么多的皇帝里面,他们的性格自然也就大不相同。
但是,能被称为仁的皇帝却很少。儒家的核心便是仁,仁爱治国是儒家的理想。能被万民赞颂的皇帝更是少之又少,宋仁宗在位42年,基本上算是一个平庸之君,在位期间也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
然后在宋仁宗死后,群臣却突然开始对他大加赞扬。曾经那个被骂作懦弱君主的人,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选用贤能,虚心纳谏,勤俭美德的仁君。促使他的形象发生变化的,就是著名的熙丰变法。
一、仁德之君宋仁宗从上位到驾崩,一共经历了42年。在这42年间,北宋经济空前繁盛,科学技术与文化经济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百姓自给自足,在这个时期更是涌现出了唐宋八大家中的6位,被称为“仁宗盛治”。
1.仁政纳谏
自古君臣有别,哪怕是开创了封建王朝的秦始皇,还有后来虚心纳谏的唐太宗,他们本质上还是封建王朝的皇帝,将皇权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在儒家的治国理念中,理想状态下官员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
这一点宋仁宗做到了,他与朝臣可谓是平起平坐。宋仁宗时期有一套十分完整的批评纠错体系,天子犯错也与庶民同罪。宋仁宗之前还想给自己的爱妃父亲谋一个官职,结果在群臣的批评下不得不放弃。
要知道宋仁宗可是权力的巅峰,赏罚只在他一念之间。这个想给予爱妃父亲一个官职这样的小事,他其实可以做到。然而宋仁宗并没有随意使用皇帝的权利,反而把自己也置身在犯错当罚的体系中。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虚心纳谏,敢于接受批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6位,几乎全部出自宋仁宗时期,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不依附皇权,为北宋的江山做出自己的努力。
同时宋仁宗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节俭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公主嫔妃月俸不过5000钱。就连他有一次晚上特别想喝羊肉汤,却硬生生地忍了下来。
之后对皇后说自己晚上想喝羊肉汤,皇后好奇地问宋仁宗,“您贵为皇帝,难道连一碗羊肉汤都不能左右吗?”
宋仁宗对她说,“不,不是这样的。如果朕今天想要喝羊肉汤,那么以后每个晚上御厨,都会因为我想要喝羊肉汤而宰杀一只羊。”
皇后有些不解,宋仁宗接着说,“因为御厨害怕哪一天朕又想喝羊肉汤而他没有提前准备,那么一年下来就要宰杀300多头羊,这也太过奢侈了!”像宋仁宗这样,害怕自己私欲而影响国力的皇帝少之又少。
宋仁宗时期,正是因为皇帝勤俭节约,不喜铺张浪费。这才让人民有了缓冲之机,百姓富足则国力强盛,当时北宋的经济空前繁盛。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宋仁宗,他的仁政是有目共睹的。
2.边境安定
若用一件事来证明宋仁宗时期维系边境安定,深受辽宋人民的喜爱。那便是在宋仁宗驾崩时期,使者快马将鞭将这个消息带给了辽国。辽国城内,不论贵族平民皆自发哭嚎三日。
就连辽国的统治者,都握着使者的手流泪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可见宋仁宗在位时期对于边境安定所作出的杰出的努力。
辽国还为他建立了衣冠冢。要知道北宋经常受到外敌的入侵,宋朝又是崇文贬武的时代,这些就造成宋朝军队实力薄弱。
作为帝王,宋仁宗知道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打仗,他会选择用岁赐的方式,来缓解边境的压力。仁宗的这一思想,深刻的影响到了之后的宋朝皇帝,他们开始向仁宗一样以财求和。
不可否认的是宋朝是当时商品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百姓在宋仁宗的治理下,在沉重的赋税中得以喘气,真正实现了人民富足。他这只是后世对于宋仁宗的赞美,真实朝代的宋仁宗可不受人民待见。
二、懦弱帝王宋仁宗是一个平庸的皇帝,他所奉行的就是无为而治,说白了就是不作为,任由其自由发展。这就导致了懦弱帝王的名号,一直挂在宋仁宗头上。
1.舍财求和
宋仁宗最为诟病的地方,在于他执政时期北宋军事薄弱。所谓“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这是各大历史学家总结出来的事情。北宋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名相,但是名将却堪堪只有狄青一人能拿得出手。
后人对于宋仁宗的指责,大部分都归结于他懦弱求和,因为他开创了以财求和,才导致北宋军事如此薄弱。在当时古人的眼里,宋仁宗堂堂一代天子,居然要和那些粗鄙的辽人称兄道弟,实为不妥。
要知道北宋每年“岁赐”给西夏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7万两白银,15万匹精美绢布,3万斤茶叶。除此之外,逢年过节北宋还会给西夏送去大量的白银绢布茶叶。
这实在是让人憋屈的一件事情,宋仁宗懦弱无能的名声由此传了出去。他虽然是一个仁君,但不愿意用百姓的性命去换取国家的安定。宋仁宗以财求和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让国家军队势力整体下降。
2.三冗问题
宋朝因为重视文官,导致三冗现象尤其严重。三冗就是“冗兵”、“冗官”、“冗费”。虽然在宋仁宗时期,经常给西夏送大量白银,然而这些对于当时北宋财力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真正让北宋财政有所危机的,还得是朝廷的各项开支。虽然我们经常能看到宋仁宗勤俭节约,不仅约束自己还约束皇族子弟,然而他在赏赐方面却十分大方,他的那些文臣个个都富得流油。
三冗问题更是让宋仁宗时期北宋经济开支更加紧张。首先就是冗兵,宋仁宗并不打仗,他却养了一堆的军队人员,要知道供给这么多的军人所要消耗的财力可想而知,巨额的军费让北宋入不敷出。
冗费问题则更加惊人,皇家每年要举办的诸如祭祀的庆典活动,逢年过节皇帝一定要打赏下人,以及消耗巨额财力修建寺庙。这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就连宋仁宗也无法避免。
冗官问题到了宋仁宗时期更是惊人,据记载,宋仁宗拥有320多个州县,这些人员要供养达到48337人的官员。这个官员数目是唐朝最繁荣时期的三倍之多,可见国家财政有多困难。
这也就导致了,虽然宋仁宗所统治的朝廷处于繁荣时期,但是他并不可能面面俱到,繁荣背后必有颓靡之处。“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由于土地买卖自由,有钱人会大量囤积土地压迫穷人。
三、形象改变宋仁宗关于他懦弱形象的改变,很大一部分就归咎于熙丰变法。这个变法因为是由宋朝王安石所提出,一般也被称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很多权贵的利益,虽然大量支持,但仍有反对。
1.遵循旧制
要知道王安石当时变法的各项核心,基本上是把整个士大夫群体得罪了个遍。从欧阳修到苏轼基本上都是持反对意见,但是王安石背后是宋神宗在推动,这场变革也只能继续下去。
因为发现宋神宗推动的这次变法,触及到自己的利益,这些文臣就开始从各朝各代中找出一尊大神来对抗宋神宗创新变法这件事。宋神宗当时变法,变的就是宋仁宗时期所遵循的法治。
遵循旧制的宋仁宗就被文臣们推了出来,大臣们开始不间断地上奏说,“皇帝啊,你看看人家宋仁宗时期广纳谏言,经济多么繁荣!”这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宋神宗向宋仁宗学习“纳谏”。
旧党支持者甚至开始睁着眼睛说瞎话,宋仁宗在位时期根本不敢对西夏动手,虽然失败,但是人民海晏河清,一派欣欣向荣。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为了劝阻宋神宗,不要出兵西夏。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当时欧阳修在折子里是如何形容西夏边陲地区的惨状。百姓流离失所,骨肉分离。而那时候的文臣,却还在为了党派纷争而大打出手,把宋仁宗的“假仁”推上神宗统治时期。
当然在南宋时期,王安石的变法已经宣告失败,王安石这个人的名声也就一降再降,宋神宗更是被推上了舆论巅峰饱受诟病。而与他们相对立的宋仁宗,也因此获得了千古名君的称号。
总结古代历史有个很显著的特征,只有胜利的人才能够资格书写史书。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声名降到极点的宋仁宗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成为一代仁君,这一切都离不开熙丰变法这个历史事件。
王安石变法什么时候变成仁宗的了 不懂别瞎写
对士大夫太好了
宋朝军队实力真没那么弱。只是失去了养马地导致没办法发展骑兵。有没有关隘可守北边一马平川别人说打就打说停就停。战争主动权都没有
岁币是他爹开的头
说书先生功不可没。
你说的自相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