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戴笠跪在蒋介石面前,抱住腿失声痛哭,臭骂自己无能

历史详说官 2025-04-14 23:25:52

1936年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此时国民党内一片慌乱,而最慌张的人莫过戴笠。

作为国民党的特务头子,他负责情报工作和蒋介石的安全工作,而事前他对此事竟然一无预警,二无防备,坐看蒋介石落难,毫无疑问,如果追究起来,他将面临不可推卸的责任。

没过多久,黄埔的同学就打来电话质问戴笠:你负有特种工作的责任,何以使校长受此危险?校长如有不测,我们找你算账!

西安事变这场巨大的危机,对戴笠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事实证明,戴笠在此事中应对得当,最终化“危”为“机”,并完成了他仕途上的又一次飞跃。

一、起于微时

戴笠1897年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县,18岁的时候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他虽然很聪明,但性格不羁,入学没多久,他就因为违反校纪被学校开除,从此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

离开学校后,戴笠先是投笔从戎,在浙江潘国纲的学兵营当志愿兵,后又脱离军队,跑到上海当了一阵子浪荡子。期间,他结识了还是小学老师的胡宗南,又在上海股票交易所认识了蒋介石、戴季陶、陈果夫等人,给他们当跑腿伙计。

后来,蒋介石炒股赔本,戴笠失去生活来源,只能离开上海。走投无路之际,他遇到了小学同学毛人凤,毛人凤当时正在黄埔军校当学员,建议戴笠也可以去试一试。

1926年,妻子毛秀丛典当了陪嫁的金簪,拿着这笔路费,戴笠千里迢迢去了广州,并成功考入黄埔第六期骑兵科。当时,骑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已经不大,但戴笠却以其精明活泛的头脑赢得了上级的赏识,北伐战争中,他奉命到南京收集情报,从此踏上了情报之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武力清党,戴笠站出来揭发他的黄埔同学,告发了20多名共产党员,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此后,戴笠开始专门为蒋介石进行情报活动。

1930年,蒋介石成立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戴笠成为其中一员。2年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成立特务情报组,指名戴笠负责领导,这个服务于军事委员会的情报组织,实际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军统”的前身。军统就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下辖组织,全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同年,蒋介石还下令组织了“力行社”,即蓝衣社,戴笠在其中的特务处担任处长,并很快成长为头号人物。

二、转危为机

西安事变的发生,让戴笠这个特务头子备受质疑,很多人都想借机把戴笠扳倒,尤其是那些桀骜不驯的将军们。

实事求是地说,戴笠当特务还是很尽责的,比如他曾因为“属下援女求欢”打过顾祝同的小报告,还批评过胡宗南,说他们战区作战不利,“全因生活优裕军纪涣散致无斗志”,因此国军的高层中有很多人都对他不满。

如果蒋介石真的死在了西安,戴笠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于公于私,戴笠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去西安解救蒋介石,哪怕和蒋介石死在一起也只能认了。

12月23日,蒋介石被关后11天,戴笠召集手下训话,声泪俱下地表示:“此去凶多吉少,我到西安与校长共生死。”

来到西安后,戴笠见到了张学良,当时东北军内也有很多人知道戴笠的厉害,力主除掉他、张学良却知道戴笠对蒋的重要性,于是把他关在了地牢。期间,戴笠写下遗书:

自昨日下午到此即被监视,默察情形,离死不远,来此殉难,固志所愿也,惟未见领袖,死不甘心。

以戴笠当时的资格,还不够参与到西安事变的谈判中,但他能来,心意就得到了证明,这也是戴笠想要的效果。不久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获释,戴笠也脱险,见到蒋介石后,戴笠立刻跪在蒋介石面前,抱住蒋的脚失声痛哭,臭骂自己失职、无能。

其实,在西安事变前,戴笠早就知道了张学良和红军有联系,并把相关的情报送到了蒋介石那里,只不过蒋介石确实没有想到张学良会发动“兵谏”——如果不是事后诸葛亮,谁又能想得到呢?

戴笠的表现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正如蒋介石在1922年登上永丰舰,营救陷于陈炯明之手的孙中山,进而获得孙中山的信任那样。不久后,蒋介石写了一本《西安半月记》,其中专门提到,自己蒙难之际,和宋美龄一起赶到西安的是“蒋鼎文、戴笠、端纳、(宋)子文”。

作家魏斐德曾为戴笠写过一本著名的传记《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他在书中指出,戴笠一生最关键的时刻,就是他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通过在此事中的表现,他成功地强化了他和蒋委员长之间的关系。

西安事变后不久,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组建“军统”,由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担任挂名局长,戴笠担任副局长并负责实际工作。至此,戴笠真正来到了自己的仕途顶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