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大涨为什么就不可以大跌?”“空楼这么多,没一间我买得起......”最近,关于房产价格的讨论甚嚣尘上。众所周知,自2017年开始,各级政府便开始陆续出台法令以控制房产价格无序增长。此后每年的房地产调控频频加码,次数也屡创新高,2017年全年房产调控200多次,2018年达到420次,2019、2020年则直接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经历长时间的调整,空房余量巨大的情况下,房价为什么还是跌不下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635万㎡,同比增长27.7%;商品房销售额为92931亿元,同比增长了38.9%。据此计算,2021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为10485元,突破了万元大关,与2020年全年的9859元相比,房价涨幅超过6%。
不难看出,即便当前面临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商品房销售面积依旧保持了上涨的势头,而且房价水平的表现也依旧较为坚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经有70多个城市的平均房价突破了万元大关,浙江、江苏全部地级市的房价水平更是纷纷破万。
不过,房地产调控也影响了部分地区的价格。由于调控政策、地理区位、发展水平、人口流向等因素不同,不同的城市也开始面临着不同的房价走向。回顾过去一年,房价上涨较为明显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而房价跌幅较为明显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三四线城市为主.
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房价回落之后,当地政府纷纷又逆向调控,通过约谈房企或出台“限跌令”的方式来限制房价的下跌幅度。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在楼市下行显现以来,多地房地产商普遍都面临市场去库存压力加大的情况,这一局面也是由多个原因导致的。一方面,前些房产价格水涨船高,谁都想要在房地产行业中分一杯羹。因为资本的无序进入,新楼盘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些楼盘甚至不考虑位置和周边居民购买能力,盲目盖房,这使得短短几年时间里房地产存量骤增。
另一方面,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怪:好不容易等来的房地产价格下跌,那我一定要等到价格最低点再买入,不然不就买亏了嘛。自此,便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头顶“三条红线”的房企为了回笼资金就不得不采取打折促销,以价换量的方式。当然,也不乏一些房企甚至打起了价格战,房价的跌幅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但这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第一:对银行来说,难以接受。房价下跌直接影响银行金融安全,大多说房地产商,在进入房地产前都会先向银行进行贷款,作为启动资本的一部分。这些贷款按理说会在房屋出售后按息归还。但房价大幅的下跌使得房地产商资产锐减,银行产生烂账、坏账的风险增加。
除了房地产商有银行违约的风险,已经买房正在还贷的购房者也可能会因为房价下跌过快而“断供”,在房价下跌超过预期,“断供潮”就会产生,彼时银行将要面的坏账压力可想而知,而银行安全影响着国家金融体制的安全,从而影响每一个人的财产安全。
第二:对房企来说很不公平。房价的持续下跌,对早期以低价拿地,早已大赚一笔的房企来说尚可接受,但对于最近两年高价拿地的房企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高成本支撑着房价不会下降的太多。同时,对于新老楼盘来说,已入住的老业主的不满使他们共同要面的问题。
房价下跌使得老业主资产缩水,平白无故多花了十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而业主矛头直接指向的,便是房地产商。近些年,业主通过维权,抗议开放商降价的事情屡有发生,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第三:谨防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在房产价格下跌的当下,下跌最快的往往是一些地段差、品质一般的房子。中国现阶段社会,中低收入人群仍是占大多数,在面对下跌幅度快速的劣等房屋和下跌缓慢的优质房时,多数人为了减轻购房压力,往往会选择前者,而这就导致了房产下行期间,品质好的房子反而更卖不出去这一恶性事件。
这是因此种种,政府才会出台“限跌令”以维持房价的平稳运行。根据目前各地出台的“限跌令”来看,矛头指向的都是恶意降价、无序降价等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行为。换句话说,“限跌令”不是不允许降价,而是不允许房企任性降价,随意降价,不允许借降价来影响楼市秩序。
那对于仍然面临购房压力的年轻人来说该如何应对?其实,2021年政府就逐步完善了“租售同权”的制度。据报道,政府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并且用强调要完善租赁市场的发展,并提议在2021-2025年间,15个新一线城市计划新筹建保障性租赁房超过310.3万套(部分城市为人才公寓数据),比如,佛山提出要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中心城区约30%常住人口的居住需求;重庆筹建40万套保障租赁房等。
随着租赁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租购同权”这个词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了。所谓“租购同权”,就是让购房人和租房人在诸如教育、 医疗等大家都十分关心的方面实现“同权”,和买房人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待遇。显然,这是租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一旦真正实现“同权”,面对当前的房价,买房需求大概率会进一步向租赁市场分流。
日前,央媒经济日报也发话了,在4月27日的报道中提到,大城市的高房价会让很多较早购房的青年人背负沉重资金压力,而适当、安全和负担得起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让他们更轻松解决居住问题,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缓解房价上涨压力。那么对于买房和租房,你又会选择哪一个呢?
房地产集结了大量的奸商!救市救的不是老百姓,是投机倒把分子[呲牙笑]二手房市场有不少涨价二三十万的,真的是想钱想疯了!这种人救无可救!
没人买,价格再高也没用
和房价调控一样,要涨的时候越调越涨。要跌的时候,越限越跌!!
不管什么商品到了保和的状态就不值钱了,太多了,
因为韭菜越高,收割的产量就越高。所以要想“产量”高,就不能“跌”。
开发商拿地高价要让买房人承担什么道理?
因为出台限跌令的人手里上百套的房子都贬值了,出台限跌令就是在保自己的资产。
工作收入满足不了支出,就想办法投机倒把,在就是到刑法里找找门路,
说实话吧,除非是死农村的人因交通等各不方面要在城里买房,一般离市镇近的还是自己建房好,没必要买房子
涨必须涨,不涨就会荒,宁可烂手里也不要降[点赞][点赞][点赞]
你管它跌不跌,不买就是了!
应不遗余力促使房价回归到2000年左右的价格!
房价,涨涨涨。 房子,买买买。 房价,停停停。 买房,无无无。
不是市场经济,又谈什么跌
还用问有些地方没钱收呗
利
忍术!脸止
因为面包便宜就要带动面粉下调
没有为什么,永远正确。
价不降,买房可返现呀!办法总比困难多。买一万一平市场价,每平返八千八都可以的!洗洗睡了
每个月涨500元一平,营造一种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这样买涨不买跌的人会大量抢房!
无奈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