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发动机连杆突然断裂,这怎么可能?”当王宝银第一次发现车辆故障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一事件会引发长达数月的维权之路。2022年12月26日,庆阳市的一条普通道路上,一辆北京现代悦纳轿车的发动机突发故障,车主李湘湘及其丈夫王宝银的生活从此被卷入了一场复杂的法律和质量问题争议中。
事件初现端倪
四年前,李湘湘在庆阳恒荣4S店购买了一辆北京现代悦纳轿车,作为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李湘湘本人并未考取驾驶证,车辆一直由丈夫王宝银驾驶和保管。购车时,当时购车没有签合同就只有一份购车发票,三包凭证明确车辆享有五年十万公里的质保服务。然而,这份看似稳妥的保障,在2022年底却成为了夫妻二人维权路上的第一道坎。
维权之路艰难曲折
按照北京现代厂家要求,李湘湘动用自己的保险公司把车辆拖到了庆阳恒荣4s店庆阳恒荣方面表示将车辆运回店内进行检测。然而,令王宝银意想不到的是,车辆到达4S店后,却迟迟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应。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售后人员,似乎都对这起故障表现得漠不关心。多次催促无果后,王宝银只能通过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寻求帮助。尽管如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直到向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情况,才终于促使4S店采取行动。
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庆阳恒荣终于同意拆解发动机以查明故障原因。然而拆解时现场并未发现任何原因导致发动机断的原因,庆阳恒荣4s让我们回去等待他们的处理结果等待了七天告诉我发动机进水导致,关键性问题拆解时未发现任何进水痕迹。。面对这一结果,4S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推诿责任,甚至建议王宝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此时,距离车辆出现故障已经过去了近4个月时间,而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法律战场上的较量
无奈之下,王宝银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2023年4月25日,李湘湘一纸诉状将庆阳恒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告上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法院。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李湘湘夫妇提交了一系列证据材料,包括同款车型同款发动机断连杆的照片、媒体报道视频(来自车质网)以及租车合同等文件,试图说明因车辆故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及经济损失。
庭审过程中,双方就是否需要进行司法鉴定展开了激烈辩论。一审法院认为,鉴于当前以合同与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的鉴定机构为由,且现有证据已足以判断案件性质,没有必要再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专业鉴定,遂依据违约责任作出判决,支持原告部分诉讼请求,对于租车费用,李湘湘没有证据证明有必要租车,租车并非原告,家人租车及家人住院取药必须用车的必要性,对于这一结果,李湘湘夫妇并不满意,认为法院未能充分考虑其实际损失,特别是车辆故障不得不租车出行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二审维持原判背后
不服一审判决的李湘湘夫妇继续上诉至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上诉状中,他们补充了一审所有提出的问题没有证据证明必要租车及租车人并不是原告本人,补充了家里老母亲肢体一级残疾长年住院及取药的证据,证明必要租的目的,还补充庆阳恒荣负责人录音发动机并未进水,力图弥补一审中存在的不足。然而,二审法院审理后仍维持了原判,理由是李湘湘没有证据证明是质量问题造成损失,进而导致租车损失的发生。这一裁决无疑给李湘湘夫妇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人们对类似消费纠纷中的举证责任产生了深刻思考。
反思与启示
回顾整个事件,从最初的故障发生到最终的二审判决,历时数月之久,期间涉及多方主体,暴露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在处理此类消费纠纷时存在的一些短板。首先,对于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程序缺乏统一规定,导致消费者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难以获得权威结论;其次,司法实践中对于产品缺陷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较为严格,使得受害方面临较大举证压力;最后,企业诚信意识淡薄,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容易引发信任危机。
为避免类似事件重演,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第三方检测机制,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水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结语
李湘湘夫妇的经历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