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南海局势因美菲一系列动作而备受关注。4月20日,菲律宾36号护卫艇未经中国批准非法侵入黄岩岛领海,南部战区海军依法跟踪监视并警告驱离。这一事件正值美菲2025年“肩并肩”联合军演启动前夕——该军演于4月21日拉开帷幕,持续至5月9日,集结了9000名美军、5000名菲律宾军人,澳大利亚派兵参与,日本、捷克、波兰等国观摩。值得警惕的是,美军首次在菲律宾部署“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反舰导弹系统),将其安置于吕宋岛北部和巴丹群岛,后者距中国台湾不足200公里,被视为第一岛链的战略要冲。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此举不仅威胁巴士海峡过往舰艇,还可能在解放军打击“台独”时对台岛西南部舰艇构成潜在威胁。
南海(资料图)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首次在菲律宾强化军事存在。2024年4月,美国以军演为名在菲律宾北部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原计划当年9月撤离却食言,改为长期驻扎。如今NMESIS与“堤丰”形成远中近打击体系,最远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严重破坏地区稳定。张军社强调,菲律宾引美军演、部署导弹的行为无异于“引狼入室”,一旦冲突爆发,相关部署地点将成为打击目标,最终损害自身安全。
菲律宾在南海的频繁挑衅早有先例。2023年,菲海警拆除中国在黄岩岛潟湖入口的浮动屏障,宣称“夺回控制权”;2024年8月,菲海警船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舰,事后伪造照片污蔑中方;次月,菲方派军舰护航百艘渔船试图闯入黄岩岛潟湖,均被中国海警拦截。这些举动背后,既有配合美国南海战略、为其介入制造借口的意图,也包含转移国内经济矛盾、提升马科斯支持率的考量——数据显示,马科斯支持率已从高位暴跌至25%,不支持率飙升至53%。
菲军舰(资料图)
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中国采取多维度反制:2024年11月向联合国提交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强化法律依据;海警在黄岩岛常态化巡航,配备高压水炮、声波驱离设备;南部战区派轰-6K轰炸机挂载反舰导弹巡航,054A护卫舰协同执法;公布菲船“碰瓷”完整视频,揭露舆论炒作;外交层面敦促东盟保持中立,多数国家拒绝支持菲律宾,主张双边谈判解决争议。
然而,当菲律宾因美国关税政策陷入经济困境时,中国展现出大国担当。美国近期挥舞“关税大棒”,菲律宾面临严峻挑战:超70%受访者认为美关税将冲击石油、贸易部门,引发农业和外包领域连锁反应;2月报告显示,美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菲出口损失达18.9亿美元,加税10%即可重创其经济。在此背景下,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对盟友与对手一视同仁,菲律宾亦属被“收割”对象。他强调,中国致力于通过开放贸易和互利合作建立长期区域伙伴关系,作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完全有能力通过东盟框架维护成员利益,帮助菲律宾规避美关税冲击。
这一提议为菲律宾提供了现实选择:一味追随美国,不仅加剧南海紧张、将本国置于冲突风险边缘,还可能因美经济掠夺陷入更深危机;而依托东盟深化与中国合作,既能缓解关税压力,又可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同繁荣。正如军事专家指出,美菲军演看似“保护”菲律宾,实则利用其作为遏制中国的棋子——美国连中东胡塞武装都无力有效应对,更不可能为菲律宾与中国正面对抗。马科斯政府若继续为换取不确定的美军事援助而铤而走险,终将被民众唾弃;反之,珍惜中国释放的善意,在南海问题上回归理性谈判,才是避免“引火烧身”、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明智之举。
马科斯(资料图)
当前,南海的和平稳定与菲律宾的发展前景,均系于马科斯政府的战略抉择。中国已展现出不计前嫌的诚意,菲律宾能否抓住机遇、摆脱外部势力裹挟,将决定其未来是走向冲突还是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