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的一系列表态引发国际关注。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专访时,她明确拒绝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孤立中国”的无理要求,直言英国与中国“脱钩”是“非常愚蠢的”,并强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与其接触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是本届政府的态度”。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里夫斯的态度并非空泛表态,而是有着具体的行动支撑。她支持中国快时尚企业希音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认为这是中英经济合作的积极体现。同时,她在专访中多次提及中国电动汽车,指出伦敦街头许多电动出租车虽在英国生产,但所有者是中国公司,“我想我们可能都在伦敦坐过这些电动出租车,它们的存在是一件好事”。
今年1月,里夫斯曾以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英方牵头人的身份访问中国,同行的包括汇丰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渣打银行和保诚集团等英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她表示,这样的安排显然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我将用这种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谈判或金融对话的态度,为英国争取更多发展机遇”。
从英国政府整体来看,里夫斯的言论进一步表明了工党政府深化与中国贸易和金融关系的决心,而这正是英国首相斯塔默数月来一直在推动的议程。斯塔默政府自上台以来,不断加强与中国的接触,英国财政部甚至希望在英中两国部长级官员之间成立工作组,以探索在一系列领域加强合作。
英国首相斯塔(资料图)
英国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院长、知名学者克里·布朗在2025年2月曾于英国《卫报》撰文指出,英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停滞、“脱欧”后贸易壁垒上升、生产力持续低迷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积极寻求对华贸易和投资机会是正确选择。他分析称,2024年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加强同中国市场的联系至关重要。中国金融机构进入伦敦市场,有助于维护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多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能为英国带来技术和资本,而中国的研发投入是英国的20倍,英国科技创新想要跟上全球步伐,就必须加强对华合作。此外,布朗还强调,绝大多数英国政客反对与中国完全“脱钩”,因为如果完全“脱钩”,“英国在中国眼中将缺乏价值”。
与英国的理性务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困境。近期,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操作引发了诸多问题。其关税政策朝令夕改,不仅引发了其他国家的信任危机,还对美国自身的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受美国发起贸易战、游客入境被拘留等事件影响,多国游客赴美旅游意愿大幅下降。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显示,2025年3月赴美外国游客数量同比下降近12%,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中美洲的赴美游客同比减少24%,来自西欧国家的游客同比减少17%,德国游客数量下降28%、西班牙下降25%。即便美国国际游客最大来源国加拿大,在美扬言“吞并”加拿大及宣布对加征收关税后,加拿大赴美旅游航班预订量锐减40%,驾车访问美国的加拿大公民人数下降了近32%,从美国乘飞机返回加拿大的人数下降了13.5%。美国旅游协会预测,2025年美国旅游业收入或将减少720亿美元,酒店、航空、餐饮等行业将面临连锁反应,高盛集团甚至预测在最坏情况下,入境游客和消费双双减少可能给今年美国GDP造成0.3%的损失,约合900亿美元。
在国内,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当地时间4月19日,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多个城市举行抗议活动,抗议者反对特朗普政府侵犯公民权利和宪法的行为,包括驱逐大量移民、缩减联邦政府规模等。CNBC最新全美经济调查显示,由于民众不满特朗普对关税、通胀和政府支出的处理方式,其在总统任期内的经济支持率处于最差水平,44%的受访者认可其总统工作表现,51%的受访者不认可,在经济问题方面,支持率为43%,反对率为55%。此外,49%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美国经济将恶化,这是自2023年以来最悲观的结果,民众对股市的态度也急剧转向悲观。
美国民众(资料图)
回到英国这边,里夫斯近期出访美国,前往华盛顿与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举行会议,并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度峰会,还将与特朗普的贸易部长贝森特进行首次面对面会谈,讨论英美贸易协议。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坚持不与中国“脱钩”的态度,更显其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