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DeepSeek,人生最重要三件事:答案让我懵了,第1条就没想到

九木的生活 2025-03-25 22:08:34

人活在世上,总是被各种人生大事所困扰。

尤其是现代人,怎样才能赚大钱,要不要买房买车,要不要结婚……

每一件事都让人焦虑,不知道该怎么抉择。

而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我问了一位真正的“旁观者”,问它“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而它的答案,出乎我的预料。

01

“好好吃饭”

我怎么也没想到——

DeepSeek给出的第一个答案,竟然是这件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小事。

我盯着屏幕哑然失笑,这算什么答案?

吃饭是生存的根本,难道谁还不会好好吃饭吗。

直到看见它后续展开的数据,我的笑容凝结在了嘴角。

18-30岁群体,日均盐摄入量已经达到了12.3g,超标了两倍多;

20-35岁的群体,有高达69%的人不规律吃早餐;

67%的上班族,午餐时间平均10分钟;

42%的科技从业者,日均摄入热量有30%是来自代餐饮料;

晚上十点之后,外卖订单占比43%,接近一半;

从2000到2023年,人们对鲜味的感知阈值,已经提高了足足3倍……

一日三餐,看似简单,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人开始“刻薄”对待。

早上根本来不及吃,路上能买两个包子已经算是对付;

中午吃外卖,预制菜、重油重盐

劳累了一天,晚上要犒劳自己,开始大快朵颐,还要加顿宵夜。

好好吃饭,已经正慢慢成为稀缺的生存技能。

我有一个朋友小L,简直就是“拼命三郎”。

他的工作本来就很繁忙,责任心又强,经常看到他晚上十点还在公司加班。

每次想约他出来吃饭,他总是回复:

“吃饭太浪费时间了,我点个外卖对付一下就好。”

他是江西人,喜欢吃重口味,每顿无辣不欢。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胃痛到不能走路,与之相伴的还有出虚汗、四肢无力、呕吐等症状。

他还想扛一扛,把手头的工作先忙完,但最后实在扛不住,都快要晕倒了。

到了医院一检查,急性胃溃疡伴出血,再拖下去还可能会导致胃穿孔。

躺在病床上的小L,第一次感到后怕——

原来,身体真的会“报复”他的任性。

“以前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一两顿没吃好没什么,生病了才明白,身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当我们将吃饭降格为“对付”,本质上是在用工业文明的效率,消解生命最本真的仪式。

我们总以为“拼命”是奋斗的代名词,却忘了身体才是承载梦想的容器。

好好吃饭,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对身体最基本的呵护。

记得《一人食》中有句话:

“我认为擅长做饭的人,也一定是会安排生活的人。”

爱人如养花,爱己亦如是。

不需要山珍海味,一碗热汤、一碟时蔬、一份按时吃掉的早餐,都是对自己最温柔的关照。

爱自己,从认真对待每一顿饭开始。

02

好好睡觉

一个扎心却很现实的事实:现代人的睡眠,已经越来越少了。

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中的数据——

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间,仅仅只有6.75个小时;超过40%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碍。

生活的压力,让睡觉成了大家的奢望。

但就像DeepSeek说的:

“越是人到中年,就越明白好好睡觉的重要性。”

想起这两天看到的一个新闻,让人痛心不已。

那位在2000年1月1日0点0分出生的“世纪婴儿”千千,因心源性猝死突然离世,年仅25岁。

她伴随着新千年的鞭炮声,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降生,仿佛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

她天资聪颖,多才多艺。

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能弹奏乐器、登台歌唱,还很爱画画、潜水。

但命运无常,她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世人无尽惋惜。

千千的离去,并不是个例。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年轻生命的猝然消逝:

25岁程序员加班后猝死,22岁大学生通宵游戏后心脏骤停,30岁宝妈长期熬夜突发心梗……

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

猝死,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

40岁以下猝死者中,超80%有长期熬夜史。

有人为工作拼命,凌晨还在改方案;

有人因为生活的压力,焦虑到睡不着;

有人单纯就是报复性熬夜,深夜刷手机"找回自我"……

而DeepSeek的这句话,真的让我醍醐灌顶:

“睡眠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大脑在‘离线升级’。”

为什么那些睡得好的人,身体都很好?

DeepSeek给出了答案:

因为人睡着时,大脑中的“脑脊液”,会将所有废物沿血管清出,使身体快速代谢,意识得到修复。

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一夜好觉,精神百倍。

人类是唯一会主动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但真正聪明的人懂得:

好好睡觉,不是懒惰,而是对生命最划算的投资。

03

好好读书

好好吃饭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好好睡觉是为了能有更好的精力去应对明天。

那么,好好读书呢?

DeepSeek的回答是:

为了让丰盈自己的灵魂。

还记得那个写诗的外卖员王计兵吗。

他的家境贫寒,不抽烟也不喝酒,唯独看书写诗,怎么也割舍不下。

在建筑工地打工时,男人们在一起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女人、喝酒、打牌,只有王计兵融不进他们的谈话。

他下班后的唯一乐趣,便是一个人去书摊上蹭书看。

虽然都是些二手旧书,但他看得如痴如醉,直到老板要收摊了才恋恋不舍地把书放下。

生活艰苦,读书成了他的“止疼药”。

如今,他坚持写诗近二十年,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赶时间的人》。

他写自己去寺庙送外卖的奇思妙想:

“此刻,我才是菩萨,面对众多的许愿人。”

他记录被顾客刁难的复杂心情:

“我遭受的白眼,像白云一样多,赔出的笑脸,像星星一样璀璨。”

他感慨忙碌生活的人: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

尽管,读书写诗并没有给王计兵带来财富,他依然在送外卖,但他说:

“诗歌,是我生活中的糖。”

这就是读书的作用:

那些被生活捶打的淤青,终将被诗情画意酿成甜美的蜜。

没有读书,出口就让人鄙夷。

看到晚霞满天,只会干瘪地喊"卧槽好美",却道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没有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站在故宫前,看到的不过是几根红柱、一片金瓦,读不懂斗拱间的王朝更迭,听不见青砖下的历史回响。

没有读书,内心永远贫瘠。

心里惦记的永远是车子房子票子,却装不下山川湖海的壮阔,读不懂风花雪月的浪漫,更触不到古往今来的智慧。

不读书的人,一辈子都在过现实的生活;

而读书的人,同时活在一千种人生里。

三毛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当身体被生活压弯时,书籍会成为你的脊梁;

当现实模糊不清时,思想能为你点亮微光;

当世界喧嚣浮躁时,文字给你一方宁静的土壤。

年龄越大,经历的越多,就会越加明白:

读书,是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读书。

这三件事看似简单,却蕴含了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天道。

一粥一饭里,藏着对自然的敬畏;

一枕一梦中,蓄满生命的能量;

一字一行间,滋养着灵魂的沃土。

它们平凡如空气,却重要如氧气。

最后,愿大家都能把这三件事做好——

在烟火气中修得从容,在沉眠里蓄满力量,在文字间长出翅膀。

如此,便不负人间这一趟。

感谢你读到最后,我是双木君,这是我的第86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喜欢,烦请点个关注,这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作者:双木君,一位三观正、思想深、态度明的90后中年男人。我写八卦,更写人生。我没有酒,但有很多故事。

0 阅读:15

九木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