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永远是消费者网购的最大痛点,在直播带货兴起后尤为泛滥,即便是选品已较为严格的头部直播间,也发生了薇娅、辛巴、罗永浩等头部主播卷入假货风波的事件,那么,直播假货问题到底为何如此难以遏制?
假货“重灾区”在哪里?在直播间买什么东西更可能遇上假货?答案是,服装、珠宝首饰、美妆护肤,这三大品类,也是直播带货中的热门类别。
不只是“便宜没好货”电商直播能发展得如火如荼,低价是主要噱头。从直播间假货的涉诉金额来看,整体也都不高,500元以下的商品占比在70%以上,验证了“便宜没好货”的俗语。
但也有人花了大价钱,还是买了假货,比如奢侈品牌箱包、翡翠玉石、金银首饰和手机等高价商品。主播们通常会使用各种似是而非的话术,误导消费者以为是正品、真品。
主播、平台,谁来“背锅”?平台、商家、主播,都是直播带货的参与者,消费者买到假货,谁应负责?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假货的供应者,商家自然责无旁贷。但主播和平台的责任呢?
曾有消费者在投诉时特意撇清主播的责任,但主播真的可以完全“甩锅”吗?对此,专业人士认为,“主播作为广告代言人应该使用过所代言的产品,作为广告发布者应该审查广告内容的真假与合法性,否则要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份判决书中也指出了主播影响力的重要性:“粉丝们之所以会购买主播带货的商品,往往并非仅是看中商品本身,更重要的还是建立在对相关主播的认同和信赖的基础上。”
与屏幕前的主播相比,直播电商平台的力量更加隐秘而庞大。淘宝、快手、抖音等头部玩家占据半壁江山,但在收割巨大利益的同时,平台却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管义务。
消费者不易,又打假又维权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产品质量问题,仅有13.6%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后进行维权投诉。维权率过低会反过来滋长假货蔓延。
但由于行业规范不足,消费者即便主动维权,也不能保证成功。其中的一大难题是,究竟如何判断或证明自己买到的是假货。
对于一些粗制滥造的假货,消费者或许能凭感觉做出判断,但更多时候需要具备强大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查材质、查条码、查企业信息,甚至送往鉴定机构。这样一来又劝退了不少维权的消费者。
频繁出现的直播售假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足够规范的解决。5月25日起,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对直播售假问题的管理效果如何,且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