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纪交易引爆舆论:李嘉诚“清仓”43港口,巴拿马运河控制权拱手让美
2025年3月4日深夜,李嘉诚家族以228亿美元(约合1657亿元人民币)将旗下43个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核心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战略港口——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直接控制全球6%海运贸易通道,中国21%远洋货轮必经之路一夜易主。消息一出,长和股价次日暴涨21.86%,但舆论场却炸开锅——香港《大公报》痛批“无腰骨跪低”,港澳办罕见转载评论,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直言“商人应有祖国”,全网争议直指李嘉诚“背叛国家利益”。

关键细节:
- 战略咽喉失守: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黄金水道”,美国若掌控两端港口,可对通行船只实施限流、加征“政治附加费”,甚至监控中国货船动向。
- 交易时机敏感:特朗普多次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交易恰逢其国会强硬表态后,被指“配合美国战略”。
- 隐秘操作遭疑:长和深夜公告、取消业绩发布会,被批“先斩后奏”,意图掩盖交易政治风险。

二、祸根深埋!三大危机威胁中国全球供应链
1. 物流成本暴增,中企“海上生命线”遭钳制
美国可通过港口限流、加收费用等手段施压中国货船。以中国经巴拿马运河至美东航线为例,若被迫绕行南美合恩角,单次航程将增加1.2万公里,成本激增30%。贝莱德财团控制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后,更可能联合西方航运联盟对中国“长臂管辖”。

2. 一带一路战略遭“精准打击”
中资在拉美布局的港口、铁路等基建项目,高度依赖巴拿马运河。美方若以“安全检查”为由拖延中国货轮通行,将直接冲击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资源贸易。
3. 地缘博弈“多米诺效应”
美国可能借此次交易掀起“全球港口并购潮”,进一步围堵中企海外布局。此前中远海运被迫退出美国长滩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一带一路”关键节点恐成下一目标。

三、争议漩涡:李嘉诚是“商业天才”还是“政治投机”?
支持者称:
- 避险逻辑成立:特朗普施压巴拿马政府威胁收回港口,提前套现190亿美元符合“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原则。
- 保留中国资产:盐田港、香港货柜码头等核心资产未出售,显示“对中国市场信心”。
反对者怒斥:
- “投降主义”操作:对比华为、TikTok等中企硬刚美国制裁,李嘉诚“连夜撤退”被批缺乏家国担当。

- 利益输送疑云:贝莱德集团背景复杂,涉足新冠疫苗暴利、乌克兰资产收割等争议事件,交易被指“向美递投名状”。
四、国家反制与未来变局:中国如何破局“海上封锁”?
- 替代航道加速布局:尼加拉瓜运河计划重启、北极航线开发、中企投资非洲蒙巴萨港等,或成突破关键。
- “国资化”防御升级:厦门港务等A股港口股近期涨停,中国正加速整合战略港口资产,防止外资渗透。
- 法律武器待出鞘:香港特首李家超强调“依法处理交易”,《香港国安法》能否介入成焦点。

结语:资本无国界,商人应有祖国!
李嘉诚此举或将载入商业史册,但究竟是“及时止损”的经典案例,还是“战略短视”的千古骂名?当全球博弈从商场延伸至国运,企业家的每一次抉择,都需在天平两端衡量利益与大义。正如网友所言:“今日割让的每一寸‘海上领土’,都可能成为明日卡住中国脖子的那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