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唐山以10003.96亿的GDP成为第27座加入“万亿俱乐部”城市,要知道唐山只是“三线城市”,还不是“准二线城市”,但是就是靠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硬生生将这座英雄城市抬进了“万亿”大关。

具资料显示根据目前各省市公布的GDP总值来看,截止2025年1月底,我国“GDP万亿俱乐部”城市达到27座,包括:上海、北京、重庆、天津、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深圳、广州、佛山、东莞、青岛、济南、烟台、杭州、宁波、福州、泉州、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西安、唐山。从这些城市分布来看,主要居中在沿海城市和长江沿岸城市,而传统的黑吉辽东北地区显得“尴尬”,而最具有荣升为“万亿城市”的可能就是沿海城市大连。
唐山GDP经过五次普调后,最终核准GDP总值为10003.96亿元,咱们也不明白这个怎么计算出来的。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6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42.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00.0亿元,分别增长了1.6%,6.4%,5.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6∶50.4∶4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58.9%和38.8%。
所谓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的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除农业和工业以外的产业,也就是服务行业包括旅游业、金融业等。

唐山能过“鹤立鸡群”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里有些悠久的工业底蕴。早些年一说中国的经济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是京津唐,而不是京津冀,虽然目前一直提倡“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河北省在内的十一个市加一个特区中,唐山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GDP总值远超省会石家庄和其它城市。
但是在北京 GDP49843.1亿和天津GDP18024.32亿面前略显“尴尬”,但是要知道北京是首都,而天津是直辖市,而唐山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线小城市,人口只有770万,面积13472平方公里。但是历史上唐山在世界上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大家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兄》吗?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工业“摇篮”,以钢铁,矿石,水泥等闻名。河北唐山能够从1976年7.8级大地震中再度崛起,成长为比肩京津的工业重镇,完全则要归功于钢铁。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人们常说,世界钢产量排名,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这一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唐山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为 12.6%,具有代表性的钢厂有唐钢新区、九江钢铁、津西钢铁、燕山钢铁、文丰钢铁等。

作为唯一一个三线城市成为“万亿俱乐部”成员,一路走来,唐山真的不容易。建国初期,唐山依靠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煤炭、钢铁、建材等支柱产业。1889年,中国第一桶水泥在唐山细绵土厂生产出来,还有著名“马牌”水泥也在中国水泥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唐山还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正是因为民国时期的基础,使的唐山在建国初工业遥遥领先其它省份。比如:1952年,唐山当时的GDP工业产值就高达2.56亿元,超过当时整个浙江省的GDP,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巨头”。
而197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把这座城市瞬间夷为平地。但是凭借深厚的工业底蕴,震后第10天,唐山产出第一车煤;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可惜的是,就是因为这次地震,足足耗费了唐山将近10年,才完成重建,也耽误了工业的发展,要不然唐山应该会更早的迈入“万亿城市”的大门。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加大,资源采挖的枯竭,唐山不得不面临转型,钢重工业搬迁,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也限制了唐山的GDP发展,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只是迟到但不会缺席,唐山成功了,让中国乃至世界都知道了唐山的雄起,期待它继续领跑,给河北做个好榜样!也给国内其它城市做个好榜样。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