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之星讯,11月8日消息,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2024年第22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星图测控(874016)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犀牛之星APP显示,星图测控是围绕航天器在轨管理与服务,专业从事航天测控管理、航天数字仿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依托航天器高精度轨道、姿态、控制计算,测控资源智能筹划与调度,卫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及测控装备一体化设计与智能管控等核心技术,研发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国产自主可控的洞察者系列产品。公司业务发端于航天特种领域,凭借核心技术团队在特种领域多年来高标准交付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所积累的技术优势,目前已全面拓展至特种领域、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领域。
基于洞察者系列产品以及积累的各类航天领域核心算法,公司支持航天任务全过程管理,包括设计、规划、测试、发射、运行、应用等各环节,响应包括但不限于轨道设计、星座组网设计、地面站网设计、系统仿真验证、航天器监测与管控、碰撞预警与规避、离轨方案设计、模拟训练、科普教育等各种业务需求,为特种领域、民用航天、商业航天领域客户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软件销售、测控地面系统建设、系统集成等航天综合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洞察者应用平台是根据航天测控管理和航天数字仿真领域需求,在基础平台之上融合各领域业务信息、扩展行业应用打造形成的业务专属软硬件平台,包括一体化全功能地面站网建设(天路Space Link)、太空资产管理(天控Space OS)、太空态势感知(天感Space SSA)、航天仿真分析(天仿Space Sim)、航天业务数字化训练(天训Space Train)、太空视景交互(天视Space XR)等航天业务应用平台。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在航天领域拥有3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及189项已登记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一、业绩增速较快,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020-2023年,公司营收从0.27亿元增长至2.29亿元,CAGR达70.65%;2024年1-9月,公司营收为1.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4.34%。
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在航天测控管理、航天数字仿真等主营业务领域实现了技术开发与服务、软件销售、测控地面系统建设、系统集成等产品或服务的业务收入,其中技术开发与服务占比较高。2023年,公司开展测控地面系统建设业务,根据用户测控需求,提供地面站设计与建设、测控中心设计与建设等服务,获得销售收入,使得公司2023年的营业收入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961.53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6262.79万元,CAGR达59.75%;2024年1-9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020.7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2.10%。
研发方面,2020-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65.44万元、1515.72万元、2188.06万元和2781.7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3.65%、14.54%、15.47%和12.15%。2024年1-9月,公司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11.00%。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技术人员数量为166人,占当期期末员工总数的比例为76.15%;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85人,占当期期末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8.99%。同时,公司积极加大创新投入,开展了“商业航天星座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基于北斗天基的商业航天测运控关键技术攻关及验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取得创新成果。
二、商业航天崛起,市场需求增势迅猛
近年来,美国、俄罗斯、中国等航天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表现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传统领域,还延伸到了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等新兴领域。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各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了材料科学、推进技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为航天产业特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的进步,也使航天技术在军事、气象监测、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而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服务能力。据国家航天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在轨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数量已达到300余颗,稳居世界第二位,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以卫星通信、遥感、导航为主体的天地一体化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形成。国家航天局还开通了“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聚合了高分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30多颗卫星的数据资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金砖国家提供遥感卫星数据和产品服务。
与此同时,航天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市场准入门槛的显著降低,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也促使商业航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运营机制,积极投身于航天领域的探索与开发,成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自2013年以来,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年均收入增长率高达7.17%,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也显著高于政府航天投入的年均增长率4.33%。
当前国际太空竞争的加剧不仅促进了航天产业在特种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商业航天的迅速崛起更是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航天测控管理和数字仿真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航天测控管理与数字仿真技术在商业航天市场需求带动下持续扩大
商业航天活动的增加直接带动了对高质量航天测控管理服务的需求。无论是卫星发射前的地面测试,还是在轨运行期间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都需要先进的测控技术支持。从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到运营维护,一个完整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正在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活力。
商业航天项目的增多,意味着需要更加精准、高效的测控管理来确保航天器的安全运行和任务的顺利完成。从技术角度来看,商业航天器通常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测控系统的适应性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卫星星座的部署需要精确的轨道控制和协调,而深空探测任务则要求长时间的稳定通信和数据传输。因此,提供高质量的测控管理服务成为了保障商业航天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市场角度来看,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不断扩大,客户对于服务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政府机构、科研单位还是私营企业,都希望获得更加专业、定制化的测控管理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潜在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航天测控管理服务是推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仅连接了上游的卫星制造和下游的应用服务,还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例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测控管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而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发展,为航天数字仿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航天数字仿真不仅应用于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过程,还在飞行试验、任务规划、宇航员培训等多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模拟复杂的太空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实际测试的风险和成本。伴随着航天产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如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航天数字仿真技术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宽,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四、同行业对比
目前国内A股市场中,尚无在航天测控管理、航天数字仿真领域与公司业务完全可比的公司。从与公司业务范围、客户特征存在部分重叠和相似性等角度出发,选取特种领域仿真以及空天信息领域下游上市公司,包括华如科技(301302)、航天宏图(688066)、超图软件(300036)作为可比上市公司。
IPO募投方面,本次拟募集资金1.91亿元用于商业航天测控服务中心及站网建设(一期)项目、基于AI的新一代洞察者软件平台研制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商业航天测控服务中心及站网建设(一期)项目建成后,公司将能提供测控服务的管理周期覆盖卫星发射、入轨、在轨运行、退役全生命周期,自建及合作站覆盖范围涵盖我国全境和周边,并逐步将覆盖范围扩展至全球。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