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识是个实用技能,需要实物对比观察,有条件的壶友可以把自己手头上的灌浆壶拿出来辨识一二。
还记得上一期我们学习了灌浆壶的生产工艺,如果大家有遗忘的可以去翻看一下记录,重新学习一下,因为一些辨识特征就是在灌浆壶独特的生产工艺下产生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话不多说,赶紧开始今天的内容:灌浆壶的辨识特征。
为了让壶友能更直观的感受差别,这里我们把半手德钟壶,和市场上面淘的仿古如意灌浆壶为例,做一个详细的对比。首先,我来看这把仿古灌浆壶,它一共由四付模型拼接成型。壶身为一付模型、壶盖为一付模型、壶钮一付模型、壶把一付模型,壶里面的球孔是批量通配的。
虽然这把灌浆壶表面看起来和半手工做出来的壶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通过和半手壶的细节对比,仔细观察,总结出以下七点,用来辨别一把壶到底是不是灌浆壶。
敲黑板,都是知识点,拿起手中的灌浆壶,我们一个点一个点的看!
1、看灌浆壶的外表。灌浆壶的浆料用的是200目或者更细,而传统紫砂壶的泥料是40目或者60目。
这就决定了灌浆壶的外表十分光滑,表面是一层浮光,而不像传统紫砂壶表面具有砂感,是一种哑光。
2、看灌浆壶的壶底。绝大多数灌浆壶壶底多为平底,很少有足,因为如果灌浆壶有足的话,需要灌浆壶模具也要有足,注浆成型之后,足对应的壶底内部会形成一个凹坑,非常的明显,所以很少有灌浆壶有足。
当然如果单独灌浆一个足底,之后在把壶身、足底拼接起来也可以,只不过过程繁琐耗时,不符合灌浆工艺效率,所以不常见。这个点我们反过来思考,也可以这么说:如果一把壶壶底有足,且壶底内部没有凹陷,那么这把壶多半不是灌浆壶。
3、看灌浆壶的壶体。从上期的灌浆工艺中,我们了解到因为灌浆壶的浆料需要额外添加水玻璃,而水玻璃则会造成泥浆有一定程度上的粘结。这就导致灌浆壶胎体上薄下厚,壶体厚薄不均匀。
4.看灌浆壶的底款。
灌浆壶的底款深度较深,线条清晰,这是因为灌浆泥料细腻且质地柔软。而半手壶和全手壶因为底部的泥片较硬,所以在盖章受力时,它的底款较浅,而且有的时候因为受力不匀,所以它的边角会模糊。而灌浆壶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它底部的底款特别清晰,深度较深。
5.看灌浆壶的内壁。
灌浆壶因为是一体灌注成型,所以它不需要像半手壶和全手壶一样去推墙刮底,自然也有没有推墙刮底的纹路。而半手壶需要将泥片与模具尽可能贴合的更紧密,就需要用手指、工具去挤压,所以会有大面积的推墙刮底,而全手壶需要处理底片脂泥,自然会留有推墙刮底纹路。
6.看模具线和壶流孔洞。
如果按照标准的开模法,模具线和半手壶类似。但是因为灌浆壶更追求效率,所以灌浆模具往往是壶嘴壶身甚至壶把都为一体的两瓣模,模具线从壶嘴直接延至到壶身,为一条直线。
另外因为灌浆壶的工艺决定了大部分灌浆壶都是独孔,后期再配球孔再加以掩饰。而半手壶和全手壶都是用工具在壶体表面挖网孔。
7. 看壶内壁的凹洞。
这也是灌浆壶讲究效率而遗留的问题。灌浆模具在制作的时候,会在壶把下方的位置设有一个放浆孔。这样当浆料坯体成型之后,只需要把放浆孔打开,就可以将多余的浆料放掉,而不需要再人工一个个倒置模型放浆。
现在会有一些“高端”的灌浆壶把内壁的凹洞后期处理掉,方法是通过补泥填充,但是用手触摸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出来的。
相信大家通过详细的对比图已经初步掌握灌浆壶的辨识特征。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懂和会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需要大家仔细观察,实物验证,假以时日,就能够完全掌握识别灌浆壶的技能,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下一期,我们来聊聊江西人的儿子:手拉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