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款识的表现方式

文气紫砂 2020-01-06 15:23:09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约公元前15世纪),自此之后,印章的使用就没有断过,到汉代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而后清代也是印章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上下数千年的时间里,印章石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官印,姓名印,斋堂印,肖形印,闲章等等,种类可谓数不胜数。

汉出土封泥印款

与印章同步发展的是中国的篆刻艺术,篆刻一道源远流长,奠基于元末画家王冕,再由文彭、何震以及包括陈曼生在内的西冷八家,一脉相传,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独特的艺术。

印章材质,隋唐时期以金、铜印为主,宋代则以铜、玉居多。制作的方式一般是文人书写印稿,再交由印工鑿刻。

海昏侯墓出土的“大刘记印”玉印

直到元朝末年,画家王冕用青田石系的花乳石刻自用印,开启了软石治印的风气,集写、刻为一体,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风貌。

此后虽然陆续有玉、玛瑙、木、竹、象牙、牛角、陶印等素材可以入印,但石章仍是治印的主要素材。

比如当代宜兴紫砂艺人的印章,仍以石质居多,间或有陶印、牛角印以及钢印。

清 紫砂印章、砚、茶叶罐

在宜兴的紫砂壶上,印款亦具有相当重要的装饰与征信作用。一把做工精美、气势雄健的好壶,若能钤上一枚章法有笔有墨、刀法酣畅淋漓的好印,便如红花绿叶般,相得益彰,令人倍加喜爱。反之,则成鲜花、牛粪之势,不但今人扼腕,亦不免要对作者的审美产生怀疑。

清晚期 朱泥瓮形壶

正因为紫砂壶的韵致格稠与金石篆刻如此息息相关,所以历代紫砂名手所用印鑑,往往出自当代金石篆刻家之手。譬如清光绪年间的黄玉麟所用的印章,就出自名士吴大溦亲手所制。

清乾隆 孟臣款 朱泥桑扁壶

在清嘉庆、道光以前,紫砂艺人多是自己制壶、自己刻署的,一般是在壶底用姓名全称章,盖内则用略小的不带姓的名章。

自嘉道开始,由于文人的推崇与参与,书法、篆刻才由壶底移到壶的肩腹部以及盖面等明显部位,并逐渐形成一种时尚。

清 朱泥平盖壶

在明代,制壶人均采刻款,如有文人定制,即署文人名号或堂号、斋室名。

到了清代,制壶者多用印款,文人撰铭则采刻款;亦有壶底用文人斋室名作为印款,壶身铭文用刻款,而制壶者在壶盖内,所以一把壶上很有可能包含了四个人的印章,即陶手、画家、雕刻者以及定制者四人,这点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亦殊为少见。

紫砂印款的分类

柴砂陶器的印款,依内容的不同,可约略分为以下几种

(一)姓名款:

此为紫砂器上最常见的款识,不论是制壶者、刻铭者、书画者或是出样定制者,只要与此壶有关的人均可落款于壶上。如「顾景舟」、「杨彭年制」、「冰心道人」、「源远堂藏大彬制」等。

顾景舟款识

顾景舟款识说明

杨彭年款紫砂刻诗画纹茶壶

(二)齋馆款:

齋馆印始用于唐朝李宓的「端居室」,所以早在明代的紫砂器上便出现堂号印,包括齋名、馆名、堂名、轩名、室名等,不一而足。如「桑连理馆」、「清德堂」、「阳羡惜阴室王」、「墨缘齋意堂制」等俱是。

清德堂秋水壶

(三)商标款:

指经由商号经营生产的陶器上所钤盖的商记。如「利永公司」、「金鼎商标」、「铁画轩制」、「陈鼎和」等。

利永公司出品松梅壶

(四)纪年款:

纪年的款识在中国其他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上亦颇为常见,一般纪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采当时的帝皇年号,如「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十三年制」、「民国念六年时年六十四」。另一则为天干地支组合的纪年款,如「万历丁酉年」、「庚子年制」、「甲戍年制」等。

清乾隆孟臣款朱泥桑扁壶

大清乾隆年制半月壶

(五)吉语款:

吉语印起源于商周,古鉩中的「大利」、「长年」俱是。紫砂款识中的古语款则行于清中以迄民国。如「益寿延年」、「福寿」、「寶」等。

清乾隆朱泥吉语印款瓮形壶

(六)肖形款:

多刻著自己的生肖或喜爱的动物,亦有融入姓名者,常见于当代陶手用印。如兔形、羊形、鸡形等。

(七)图案款:

在紫砂器上较为少见,所刻图形多有寓意。如八卦图、龙凤图、龙纹图等。

(八)诗词歌:

多为作者遣兴抒怀之作,如「茶熟香温」、「平生知己」。

清道光申锡制茶熟香温款方井壶

(九)其他:

诸如地名款「荆溪」、「中國宜兴」,或纪事款「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俞国良」、「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得优奖」。

清乾隆 荆溪阳羡款 朱泥高梨壶

民国俞国良制六十三岁江苏全省物品展会特等奖状款紫泥海棠壶

纵观现代紫砂工艺师所用的印章,虽然也有法度严谨、气势雄浑的好印,但大部分功利平平,甚至还有不少章法杂乱、结构松散的劣印盖在紫砂壶上,工艺师对于细节要求可见一斑。

更别提近年还出现了机器描刻之印,这样的印章笔画生硬、布局死板,完全失去了印章应有的生气。

清乾隆 玉瓒黄流 朱泥美人肩壶

但愿所有的紫砂工艺师都能重视自己所用的印款,毕竟印章与紫砂同样是一种艺术形式,更何况这两者在千百年后,便是代表着作者艺术水平与美学涵养的无言证人!

0 阅读: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