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共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接见了当时的华野战军副司令粟裕。
他们二人展开了亲切地交谈,毛主席也向粟裕下达了一个军事调令,他要求粟裕接替陈毅目前的华野战军司令一职,将陈毅调到中原局当第二书记,分担刘伯承和邓小平的一部分工作。
然而他没想到粟裕竟然拒绝了这一调令,粟裕向毛主席诚恳地说:“主席,华野战区离不开陈毅司令,我没有办法担当他的职务,如果真要把陈毅调走的话,请保留他在华野的职务。”
按理说将粟裕提拔为司令是组织上对他功绩的肯定和嘉奖,为什么他会拒绝升职,甘愿给陈毅当下属呢?
一.初露锋芒,智取宜章
陈毅元帅是国内最早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理念的年轻人,1923年他就在同学颜昌颐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在入党之后,他就一直深入全国多地,开展群众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罢工,成为早期党组织的中坚力量。
年轻时的陈毅
1928年组织上派他和朱德同志带军一起领导湘南起义。陈毅第一次展露军事才华,
陈毅和朱德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宜章县城是湘南地区国民党力量最薄弱的,这里没有国民党正规军驻扎,比较容易拿下。于是他们将目标放在了宜章县。
陈毅马上与宜章县委取得了联系,这时县委工作人员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县委已经成功将宜章游击队长胡少海吸收入党。
胡少海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当地大富豪的儿子,他们家和国民党官员都有生意来往,当地的官员们都对他非常客气。
陈毅和朱德同志决定利用胡少海这一身份,带着军队混进县城,他们找到胡少海制定了智取宜章的计划。
1928年1月11日,胡少海带领陈毅他们的先锋队率先进城,在走到城门哨卡时遇到了哨兵的检查。
按照陈毅的计划,他便假装称自己率领的是国民党第16军第140团,是国民党领导派来协助地方部队维持治安的,还拿出了伪造的调令文书。
哨兵在检查完文书以后,便将他们放进了城中。胡少海进城后,找到了当时宜章国民政府内的官员,告诉他们:“第140团的团长王楷和大部队即将莅临我县,请大家做好欢迎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朱德就化名为“王楷”,和陈毅一起带着部下进入了宜章县。这时宜章县政府官员为他们举办了接风宴席,邀请他们出席参加。
陈毅觉得这是个将官员们一网打尽的好机会,便由朱德带着十几个精锐战士参加了宴会。
当官员们都喝得正起兴的时候,一个陈毅他们事先安排好的,跑堂上菜的人,冲了进来大声说着行动暗号:“鱼来了。”
这时精锐战士们马上将国民党官员全部拿下,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外面埋伏的起义军也冲了进来,将官员们的亲兵带去关押。
而此时陈毅带领大部队控制了县城里的保安队,把监狱中被囚禁的民主人士和无辜老百姓都放了出来,他们还打开了县政府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百姓。
他和朱德解放了宜章以后,在当地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然后他们带领部队继续向国军统治区进攻,先后拿下了坪石、郴州、耒阳。
他们将革命的火种在湘南大地引燃,在他们的动员下,湘南有20多个县的百万名群众参与了起义。
这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派出大量军队来围剿朱德和陈毅率领的起义军。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无谓牺牲,朱德他们和部下只能撤离湘南地区,带兵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汇合。他们的部队与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共同组成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陈毅在这支队伍中担任政治部主任,他为人和气,没有架子,非常擅长做群众工作,一直与广大贫苦农民站在一起。他坚持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
深入群众,体贴农民
1928年,陈毅和部下驻扎在大井村,他走到田间去看农民们收割庄稼,发现山角有块已经成熟的稻田无人收割,稻谷都开始出现倒伏了。
要知道当时的庄稼非常宝贵,是一家人一年的全部口粮。陈毅非常疑惑为什么这片田还没有人来收割,他马上派当地的土地委员柳青去村里了解情况。
柳青调查完情况,回来向他禀报。原来这片田土的主人是邹老倌,他家里的儿子邹根古是红军三十二团的战士,跟随大部队一起出去执行任务了。
前几天,老人的儿媳去了小井红军医院帮受伤的战士洗衣服了,家里只有邹老倌一个人。
他在这农忙之际又病倒了,然而他不愿意将子女们叫回来帮忙,不想耽搁孩子们为革命作贡献,所以他们家的稻谷才迟迟没有收割。
同年冬天,当陈毅和警卫员在宁冈县办完公务,徒步返回井冈山茨萍时。由于天色渐晚,他们俩在上井村一位战士邹干林的家中住了下来。
当天夜晚,邹干林刚满一岁的儿子因为受凉,发起了高烧,开始哇哇大哭起来。
陈毅关切地抚摸了下孩子的额头,把自己身上随身携带的西药递给了邹干林,让他赶紧喂给孩子吃。
邹干林却不愿意收下陈毅给的药,因为在当时西药是非常紧俏稀缺的,购买也非常不容易。陈毅将药给了他的孩子,万一自己生病的时候就没有了。
但陈毅还是坚持把药塞给了他,看着他把药喂给孩子,确定孩子退烧以后才放心地返回房间睡觉。
在陈毅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将人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地为大家解决问题。在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交手中,也让国民党栽了不少跟头。
三年游击战,虎口脱险
1935年,由于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队伍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为了不让所有的红色革命区落入敌人之手,组织上安排陈毅留守在南方和国民党部队周旋。
陈毅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住国民党队伍,为主力部队转移争取时间,保住革命成果,拖延敌人对红色革命区的摧毁。
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当时留下的陈毅部队和其他民兵加起来不到两万人,而且当时陈毅腿还受了伤。
得知留守阵地的是陈毅之后,蒋介石立即下令消灭陈毅带领的红军游击队。
当陈毅他们转移到粤赣边境的消息被蒋介石知道后,他马上派出他的嫡系部队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及粤军第一军和江西保安团,加在一起一共三万多兵力,要求他们清剿陈毅部队。
他们给游击队设下了三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把所有能通过的渡口码头,以及能够潜过的河段全部包围。
第二道封锁线主要是严格控制大余、南雄、南康、信丰的道路,派遣部队日夜巡逻蹲守。而第三道封锁线设置在了游击根据地附近的所有村镇,他们把军队驻扎在各个乡村里。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包围下,陈毅部队只能藏匿于深山之中,在深山老林中躲避敌人的追捕,而粤军头领余汉谋带着手下进山围剿。
此时的陈毅腿伤并没有康复,他正拄着拐杖和战士们一起转移阵地,在行军途中,他们发现了前来搜捕的余汉谋部队,为了躲避敌人,他和部下跳进了路边的芦苇丛中。
图源网络
这时敌军的一位连长,催促他的手下跳下去检查有没有共产党,但他的手下根本不敢下去,大家互相你推我攘,就是不愿意当第一个下去搜查的人。
然而一位士兵发现了岸边有一只鞋子,他觉得这鞋子肯定是八路军掉的,马上捡起鞋子向长官报道;“我发现这里有一只鞋子,这下面一定有共匪。”长官强迫士兵们马上下去抓捕共匪,不然就枪毙他们。
藏在芦苇中的陈毅也听到了敌人的声音,他觉得自己这次肯定要牺牲了,立即将枪举起来上好子弹,他心想就算死也要多杀几个敌人。
敌军提起枪钻进芦苇丛中,仔细地寻找陈毅他们。这芦苇丛非常深,有足足两米多高。敌军们在芦苇丛中翻找时,正好把压下来的芦苇,盖到了陈毅他们躲藏的地方,将陈毅他们藏得更严密了。
敌军实在找不到人,在芦苇丛边守到了天黑,他们以为陈毅已经逃跑了,才动身离开。陈毅害怕敌军是假意离开,等到了半夜,陈毅才从芦苇中钻了出来,转移到附近的小山坡。
果然第二天敌军就杀了回来,他们提着枪在芦苇中搜查了两个多小时,嘴里还在叫嚣:“我看到你们了,赶紧出来投降,缴枪不杀。”然而最后一直抓不到人的敌军只能悻悻离开。
直到1938年西安事变之后,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陈毅才结束了他的游击战斗。
在这3年的和敌人斗争的过程中,他面临了很多像芦苇丛被围这样的生死考验,但他都坚持了下来,为我党保留下来了南方革命力量。
他最著名的诗作《梅岭三章》就是出自这一时期,当他被敌人围困于梅岭时,感觉自己即将为了革命事业牺牲,抱着英勇就义的豁达精神写下绝笔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虽然三年游击战结束了,国共暂时和平相处。但没过多久,贼心不死的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了新的斗争,他与国民党的较量还在继续。
用兵如神,战胜国军
1940年蒋介石又一次地背叛了人民。他开始实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此时的陈毅正奉中央命令,率领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而这里的新四军就是由他当时带领的红军游击队改组的。
这时蒋介石却发出秘令,要求全国军区注意新四军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附近军队需要马上限制新四军的行动。
当时驻扎在苏北的正是国军高级将领韩德勤,他非常的仇视共产党,有着“反共专家的称号”,当新四军来到他的地盘时,他率先挑起了事端。
1940年9月,韩德勤率军兵分三路集结几万人,向位于黄桥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起攻击,想要全歼新四军主力部队。
陈毅率领7000多名战士发起反击,他考虑到我们与对方的兵力相差悬殊,只能通过智取的方式战胜韩党。他制定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逐个击破”的方针。
首先以黄桥为轴心,可以把握住军事主动权,韩德勤部队的军事据点离黄桥比较远,我军可以切断他们增援的通道,延长他们的援军到达的时间。而且我们在黄桥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人民的帮助。
其次派遣善于用计的陶勇带领第三纵队的两千名官兵作为先锋队,坚守在黄桥,能吸引敌人注意,与韩党的先头部队浴血奋战,而其他新四军去埋伏歼灭赶来增援的韩德勤部队。
所谓擒贼先擒王,新四军首战就将韩部最精锐的独立6旅拿下。这支部队主要由黄埔军校毕业军官组成,拥有最先进的军事设备。
在6旅的先头部队离黄桥县城只有两公里时,新四军早已做好伏击,全歼了独立6旅,旅长自杀。
由于韩部的精锐主力部队被全部拿下,韩部军心被直接打散,新四军势如破竹地拿下了这场战斗的胜利,韩德勤匆忙逃回了兴化。
陈毅以巧妙的战术,取得了“黄桥之战”的成功,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不久之后,中央又交给了他新的任务。
带军北上,征服华野
1945年6月,中央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命令罗荣恒率领山东军前往东北发展。
而陈毅则带领新四军从华中北上,赶往山东组建华野战军,执行巩固发展山东解放区的任务。
陈毅(第二排左三)
1945年10月还没等陈毅熟悉华野战区的情况,蒋介石的部队就杀了过来。他调动十万大军沿津浦路北上,妄图拿下山东和华北解放区。
蒋介石派出了国民党骑2军和12军以及收编的日伪军吴化文部,作为先头部队到达济南,随后又派遣第97、77、51军朝徐州进攻。我军陷入了巨大危机。
在中央指示下,华东战区马上成立津辅指挥部,由陈毅担任总指挥,痛击敌军。首先我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部队攻占邹县以及大汶口车站,从南北两边切断了津辅铁路,阻断国民党大军开拨。
然后在11月,我军成功拿下吴化文的部队,歼灭4000多名伪军,随后又攻占了津辅线上的枣庄、临城国军驻点,国民党第57军全部投降。我军乘胜追击解放了藤县。
这场津辅战役获全胜,陈毅也在山东军区树立了威望。
1947年,陈毅率领部下在孟良崮与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第74师展开交锋,这场战争改变了华东战区的局势,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当年由于蒋介石军队在全国战场的节节败退,他不得已改变了军事部署,由原来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集结了45万大军向陕西、山东解放区发起猛攻。
他派自己的得意弟子张灵甫率领最精锐的国军74师,作为先锋队,挑衅陈毅所带领的华野军。
企图以74师为诱饵,把华野军引入国民党的十个整编师组成的包围圈,达到全歼华野军占领山东的目的,他们甚至口出狂言:“要将陈毅赶到海里去喂鱼。”
面对来势汹汹的张灵甫军队,陈毅非常冷静地同栗裕分析战况,制定对策,动员全军。他提出:“我们就是要有在百万大军中取下敌人头领首级的气概。这极大的鼓舞了华野军士气。
在中央军委和陈毅栗裕的指挥下,华野军经过两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将74师全部拿下,师长张灵甫被我军在孟良崮的主峰大崮顶击毙。
我军战士是如何用小米步枪,打败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国民党王牌军的呢?
陈毅他们考虑到既然国军以74师为诱饵,那就将计就计,集中优势兵力,拿下王牌74师,打散国民党的军心,实施“中央突破,左右钳制”的策略。
5月13日晚,我军派出第1、8纵队,作为尖刀,迂回至74师的左右两翼,从两边阻断74师与左右邻的联系。而第6纵队绕到敌人后方垛庄一带,从后方切掉第74师的退路。
而第4、9纵队则正面阵地与国军74师展开血战,我军的这几个纵队将74师死死包围在孟良崮山区。
而剩下的第2、3、7、10纵队负责牵制住河阳、莱芜、新泰的国军主力,避免他们前来增援,形成内歼外阻之势。
5月15日,将74师层层围住以后,我军的1、8、6、4、9五个纵队,兵分多路,向74师发起猛攻,将敌人困在芦山、雕窝的岩石山地之中。
尽管敌人拼命抵抗,尝试冲出我们的包围圈。但他们作为重装备部队,他们的军事装备极其依靠开阔的地形,在山区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发挥不出装备优良的优点。
在裸露的岩石阵地中,敌人的人员和装备全部暴露在华野军眼皮下,再加上我军有当地群众的帮助,熟悉当地的地形,我军很快就对被困在山地的74师发起突击。
在5月16日下午,将王牌部队74师全歼。华野军战士们带着收缴的先进军备,押送着投降的俘虏回到战区。一路上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迎。
74师的全军覆没,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在得知战败的消息后痛惜道:“这是内战以来,最痛苦遗憾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是国共内战的重要转折点,为蒋氏王朝的覆灭埋下导火索,是我军获得的伟大胜利。
陈毅元帅在取得胜利之后,抒发心中喜悦之情写下:“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逃。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哪的逃”
陈毅元帅一生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从1923年加入共产党开始,指挥参加上百场战役,创造多次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为解放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他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拥有诗人的浪漫情怀。陈毅元帅始终坚持将革命事业和人民事业放在首位,用自己指挥几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征服华野全军上下将士。
今天和平安宁的社会,是由像陈毅他们这样的革命前辈创造,因为他们付出的汗水和鲜血,才迎来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我们不能遗忘英雄,要铭记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