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起义时,在芒砀山斩了前来迎接赤帝的白蛇,后来就有王莽之乱。曹丕篡汉废了汉献帝,后来司马昭依样画葫芦,同样手法,篡了曹魏江山,隋炀帝杀天下李姓,却偏偏放过了山西的李渊,遂致大隋覆灭;唐太宗不放过天下武姓,结果忽视了身边的武媚娘,大唐皇家血统差点被夷灭殆尽。可知天数难解,天子、帝师亦无可如何。大宋江山“得之小儿,失之小儿”,这都是历史的宿命。
大元朝为区别汉地和尚与番僧,就在汉地和尚脑门上烫了印记,却恰恰被和尚出身的朱元璋赶到了漠北。明太祖为了巩固江山,封诸王子世袭各地,又严厉压制宦官干政,自己又十分节俭勤政,结果后期的皇帝一个被一个会享福,诸位藩王天高皇帝远,由着性子胡来,弄得当地民不聊生。
明英宗开始,宦官便大权在握,弄得朝政乌烟瘴气,就连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宰相张居正,都是依靠宦官挤掉同僚独揽大权的。结果大明朝危机四伏时,诸位藩王不仅不出力,钱财也是一点都不出,坐看李自成、张献忠与朝廷对抗,结果被起义军一家一家的攻破城池,藩王搜刮的民脂民膏都充了起义军的军资。李自成的大军攻到北京城下,大明朝臣都不肯出一份银子资助军资,就连崇祯皇帝的老丈人都装着哭穷,结果被刘宗敏一顿烙铁加酷刑,交出了几万辆白银。
言归正传。且说大明朝自英宗以后,从宪宗开始,历代皇帝都是奇葩迭出,宪宗宠爱比他大十五岁的万贵妃,万贵妃又恩宠万安,弄出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万岁阁老”,在万贵妃的恩宠下,被世人嘲笑“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的内阁大学士万安,堂而皇之地干预、甚至主理朝政,左右彭时、商辂等朝臣与皇帝议事。
万贵妃小名贞儿,乃宪宗幼时祖母孙太后的宫女,四岁入宫,十七岁时陪伴两岁的太子。万贵妃姿色长相一般,身体丰腴,但风情万种,偏偏得宪宗宠爱,以至于后来形影不离,宠幸有加。佞臣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信等千方百计巴结笼络万贵妃,遂使朝政乌烟瘴气,奸臣横行,太监当政,朝纲日益败坏。
成化十三年正月,宪宗皇帝为加强对大臣的统御,设立了臭名昭著的西厂特务机构,在万贵妃的主使下,任命太监汪直为西厂提督。西厂权力大到可以不经过皇上同意,即可随意抓捕查抄三品以上大员,先后有好多二品朝臣皆被关进西厂监狱,家产抄没,家人遣散,搞得天下文武官员人人自危。商辂等大臣十分愤怒,上书直言,要求撤销西厂。
十八年正月,宪宗皇帝终于下令裁撤西厂,但不久又恢复,弄得商辂愤而辞职归隐。
宪宗设立的“传奉官”之制,更是从根子上破坏了大明朝选官任官制度。天顺八年,刚继位不满一月的宪宗,即诏令宫中勤杂太监姚旺为文思院副使。从此,开了“传奉官”之先河。传奉官的使命即是为皇帝或皇后、嫔妃甚至宦官办事。因皇帝直接任命,不受朝纲约束,有很大的权利。
宪宗又设立皇庄田地,专供皇帝及后宫享用。这又是一大弊政。由于万贵妃专权,宪宗朝又经历了激烈的皇后、皇储之争,总体上,大明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传奇贵妃万氏去世,宪宗伤悼不已,无心理政。中秋节过后,宪宗感觉身体不适,逐渐的卧床不起,遂命皇太子朱祐樘在文华殿处理国事。重阳节时,宪宗驾崩,葬茂陵。遗诏皇太子朱祐樘继位,改元弘治,弘治皇帝还有些励精图治的气象。奈何大明朝已近暮年,已经从根子上烂到无可救药了。
大明一朝,自朱元璋的西吴五年即一三六八年开国,至崇祯十九年三月十九日即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正当壮年的思宗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从开国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起,至于思宗朱由检,共二百二百七十六年,历一十六位皇帝。
分别是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一十六位皇帝,自太祖开国,励精图治,恢复国力,天下一统,自不必说。
明成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开疆拓土,北征沙漠,南下西洋,东攻西守,八方来朝。自仁宗朱高炽洪熙以后,皆为守成皇帝,逐渐地丢安南,失缅甸,罢南洋之行,废漠北之武,倭寇骚乱不断、边地烽烟时起。宦官主政掌军,奸臣祸乱朝纲,诸王藩屏崩溃,卫所之制瓦解,人民水深火热,百姓流离失所。遂致西北十三家反王四路出击,三十六营义军八面开花,大明朝风雨飘摇,最后,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自号“大顺皇帝”,八大王张献忠圈占川渝,自号“大西王“”。
大明覆亡,子孙零替。正应了姜子牙《乾坤万年歌》所述:
八只牛来力量大,日月并行照天下。
土猴一兀自消除,四海衣冠新彩霞。
三百年中三七分,十八子马闯进门。
清秋永春保太平,虎头带刀何曾问。
大唐袁天罡、李淳风《推背图》第三十二象,卦《地雷复》谶曰:
马踏北阙,犬嗷西方。二八数尽,日月无光。
颂曰:
李花落尽珠花残,旗分五色自东还。
太息金陵王气尽,一枝春色占长安。
此时,据守山海关观望的吴三桂,投降清军,并引导下清军入关,李自成带病迎战,兵败山海关,兵无战心,四散溃逃,清军四路追剿,势如破竹,闯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八大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朱由菘的弘光、朱聿键的隆武小朝廷,在清军的打击下,如秋风扫落叶般纷纷消失,不几年,南明几个小朝廷也被一个个扫荡殆尽。
只有朱由榔的永历小朝廷,苦苦支撑了几年后退守缅甸。永历十五年,吴三桂率领清军深入缅甸追剿,缅甸王蟒白迫于压力,拿了永历皇帝及其太子交给吴三桂。第二年四月,永历皇帝和太子朱慈煊被吴三桂斩首于昆明。大明朝最后的一点皇脉就此终结。
还在洪武六年时,刘伯温奉旨巡察西北之地,在陕西寻访张三丰时,夜观天象,见陕北一带白气升腾不断,后从河湟之地返回,想再探个究竟,却被洮岷二州民间乱象所扰,遂不曾探得仔细。回京后即遭到皇上猜忌,也忘了报告这事儿,结果二百六十多年后,陕西出了以高迎祥为首的十三家反王,成就了闯王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两支义军力量,几年后,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终于在崇祯十九年三月瓦解。这也是天数不可违呢。
宦官专权,也是大明朝覆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明立国之初,太祖朱皇帝在南京高坐龙位,担心着天下又出真龙,威胁到朱家的江山社稷,遂时刻扫视着华夏神州,哪里有王气所钟,就派刘伯温去除掉,最后连刘伯温自家也不放过。
又大封诸王子于天下四方,作为藩屏,以保得个大明千秋万代。既是这样处心积虑,奈何天不遂人愿,却恰恰忽视了陕北,正是此地不起眼的农民起义最后葬送了明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宦官,为防止宦官干政,禁止宦官学文识字,并立铁碑压制。燕王南下,大量收买宦官通风报信,坐上皇位后,堂而皇之任用宦官,永乐时宦官逐渐抬头,到了正统时,宦官掌权,势力壮大,直至大明覆亡,宦官的贡献却是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