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Ⅱ和苏-15的对比,别给歼-8Ⅱ乱找爹了

墨书聊天 2023-06-11 03:44:03

今天本来想蹭个热点,聊聊缅甸枭龙首战的事,但想想还是说说苏-15。这种飞机以前墨林曾经聊过一篇《》,今天之所以还要再说,起因在于昨天那篇文章的后面,又有读者老爷留言说歼-8Ⅱ是仿制苏-15。其实歼-8Ⅱ的发展历程很清晰,各种资料网上到处都是,简单来说就是源自歼-7、改自歼-8Ⅰ,和苏-15本来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有上面这种说法,大概都来自于两种飞机采用了差不多的气动布局,所以在外观上“看起来很像”,或者“一般人分不出来”。

歼-7到歼-8再到歼-8Ⅱ,其实是一条“渐改”的路

但“看起来像”绝不意味着一定要照抄。这有点像考试的时候解同一道题,只要做的对,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大部分也会是一样的——另辟蹊径的当然也有,但一般来说风险比较大——但无论如何你不可能认为这些一样答案的都是互相抄袭的,这就是所谓之技术路线趋同——为了满足同样的任务需要,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线,仅此而已。至于“一般人分不出来”,能把波音737和空客A320分清的人恐怕更少,咋就没人说两家互抄呢?更何况一般人都分出来了,你让二班的拿什么混饭吃……

这样的倒是能分得清

机头进气的老歼-8是从1964年开始研制,1969年首飞、歼-8Ⅱ则是1980年开始研制、到1984年首飞。而中苏关系从50年代末期就开始恶化、到60年代中期彻底破裂、直到1985年戈氏上台以后才逐渐缓和,歼-8不断发展的过程恰好是中苏关系的最低谷期,当时不可能从苏联获得任何技术支持;苏-15其实也诞生在这期间,并且从诞生之后一直到退役,连华约国家都没有出口、为数极少的海外部署也是由苏联飞行员驾驶,我国也不可能从其他国家获得关于苏-15的技术资料。

其实歼-8Ⅱ和苏-15最“像”的地方无非是都采用了三角翼和细长机身,但苏-15从1969年开始就已经把单纯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以改善起降性能,1980年才开始研制的歼-8Ⅱ就算要仿,也没必要放着现成的双三角翼不仿、跑去仿早期的纯三角翼。更何况到80年代苏-15早已落伍,比之先进的米格-23、米格-25、甚至F-15、F-16都早已问世,要说参考,这些图片都可以拿来看一眼,完全犯不着去仿这款比老歼-8还早的苏-15。

后期苏-15的双三角翼,该不会又给歼-7E找到爹了吧

之所以长得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歼-8Ⅱ和苏-15的确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线,但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歼-8Ⅰ就和苏-15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线,因为两者的作战任务定位是基本一致的。苏联研制苏-15的最初出发点就在于对美国的新型轰炸机进行截击,歼-8Ⅰ的初衷也是这样,只不过截击目标里除了美国轰炸机,还有苏联轰炸机,但截击机的本质是相同的。

大家来找茬

歼-8Ⅱ在研制时,作战任务中已经加入了与敌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等技术要求,但脱胎于歼-8Ⅰ的老底,截击机的“本色”自然不能丢也丢不掉。但歼-8Ⅱ的最大起飞重量、航程、作战半径、载弹量等等都比苏-15要高出一大截。后期苏联想把苏-15用来当攻击机使,但苏-15因为过于强调截击性能,挂载对地攻击弹药飞行性能严重下降,最后不得不作罢;歼-8Ⅱ早期的外挂重量就超过了4吨,挂架数量也有5个,挂几枚500公斤炸弹完全不在话下,任务适应性比苏-15也要强一大截。

这是对地攻击模式

即使仅从外观上,两者只是从某些角度看上去有点像,实际的差别也是肉眼可见。比如苏-15减速板在机背、歼-8全系列都在腹部;进气口形状虽然都是矩形,但苏-15的进气口明显是斜置,不像歼-8Ⅱ是完全竖列,具体结构上也有差别;歼-8Ⅱ进气口之后的机身线条明显向内收,苏-15则几乎是一直延伸到后机身,因此苏-15机身看起来比歼-8Ⅱ明显更粗壮一些。多说两句,带有这种进气口的进气道,学名叫“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具体 墨林也说不清楚 就不多解释了,但这种进气道在二代机和三代机上都很常见,包括F-14、F-15、苏-27都属于这种,只不过具体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实际上歼-8Ⅱ这种进气口与其说像苏-15,倒不如说更像F-4和米格-23,因为的确更像啊。

看看和谁最像

其他外观上的不同点包括但不限于:苏-15没有腹鳍,歼-8Ⅱ的腹鳍则既大且又显眼,只不过在停机和起降时是收到水平位置的,不注意的确不容易看出来。这个腹鳍倒是可以找到源头,当然也不是苏-15,而是米格-23。两者的平尾和垂尾形状也有所不同,苏-15的平尾前缘后掠角比歼-8Ⅱ的更大、但后缘后掠角则要小一些;歼-8系列都有明显的背脊,而苏-15的机背除了垂尾根部向前延伸了一小截,其余部位全是平的;座舱的差别更明显,苏-15的座舱盖是完全凸出于机背上部,而歼-8Ⅱ的座舱和背脊是逐渐过渡的,这种构型其实也来源于歼-7,大家自行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机背、垂尾都不一样,平尾看不到

歼-8Ⅱ腹鳍在飞行时放下、起降时会收到水平位置

飞行中的苏-15,没有腹鳍

米格-23的腹鳍,动作原理并不复杂,倒是真有可能看一眼就怀上了

内部结构的差别当然更大,但这个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一时半会儿墨林也没查到具体的结构图,所以就不细说了;至于机载设备,相信不用墨林说大家也能想到,更不可能是一样的。

其实国外对歼-8Ⅱ由我国自行研制倒是没有太大争议,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歼-8Ⅱ之前,那几年的《简氏航空年鉴》里一直没有“中国战斗机”这个条目(歼-7是列入米格-21的改型、歼-12和歼-8Ⅰ首飞时间早,不知道更早的年鉴里有没有被列入),歼-8Ⅱ至少是70-80年代里,第一种以“中国战斗机”的名义列入这份年鉴的国产战斗机。

后期的改型,更威武了有没有?

归根结底,航空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光是确定气动布局就不知道要吹多少风,即使是现在各种理论数据模型已经十分完善,但最后还是离不开实验的验证。所以看一眼就怀上那只能是玩笑话,真那样做的结果也只能似是而非。我国航空工业的确沉寂了很久、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一度被拉得非常大,之前“仿制”的过程也的确有点长,再加上一些人的捕风捉影,所以有些人总要为国产飞机满世界找“爹”,这种习惯不太好,要改。

不过话说回来,找爹这种事,也不光是国内某些人喜欢找,国际友人也喜欢找。诺斯罗普干了一辈子飞翼布局,最后整出来个B-2愣是被人在60年前的德国找到个爹,你说气人不?

霍腾兄弟的Ho229幸亏没真的飞起来,不然B-2更说不清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阅读:861
评论列表
  • 2023-06-11 15:26

    要是中国设计师隔空都能防苏15,干嘛不直接仿苏27?

  • Mr. 3
    2023-06-11 06:15

    那段时间,中国确实弄了一架米格23回来研究,除了变后掠翼整不成,其它能抄的都抄了

    义务教育我可正儿八经的读了九年 回复:
    弄来米格23,我们学习出来的是强6
  • 2023-06-11 13:16

    那时候为了对抗苏联,好像是格鲁曼推销过F14,太贵没成型,其它公司推销过F16-79(针对中国市场将涡扇发动机改成涡喷发动机降级版),因为不能发射中距弹,发动机没有本质区别,没成型(穷也是关键),因为评估后觉得降级版16的优势主要是航电,而和平典范计划通过升级航电,改进气动外形,可以达到大部分的作战能力,而且花更少的钱学到技术,针对逆火轰炸机82的高空高速截击能力是高于F16,更别说是F16-79,所歼82设计是针对苏联超音速轰炸机来的,基于中美技术的设计取舍

  • Du
    2023-06-11 12:13

    沈飞那帮人……

  • 2023-06-11 12:40

    蔡国庆是米格21的放大版,当年的鹰酱也帮忙设计改进了!“和平典范”呀![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墨书聊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