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聊幻影IIIV的时候,放了一张下面这张图:

后台有网友问那架带鸭翼的是什么飞机,大概说的是图上右边露半个机身的这架。
这架型号叫诺德1500(Nord 1500),全貌是这样的:

诺德1500是法国50年代研制的一款实验飞机,绰号Griffon,和后来瑞典JAS39 绰号一样,意思是“鹰狮”或“狮鹫”。这架飞机是应法国空军部50年代研制高速截击机的要求研制的,采用了一台冲压喷气式发动机为主发动机,但在起飞着陆阶段还是由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

这款飞机1955 年 9月20 日首飞成功,1957 年 4 月在进行了 150 多次飞行后研制计划取消,主要原因是冲压喷气发动机的推力控制存在问题,只能在全推力和无推力两个状态间做出选择。

除了诺德1500之外,图1的左上角还有一架小飞机也很有意思,就是下面这架

这架飞机叫SO.9000 “trident”,也就是三叉戟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有款很有名的“三叉戟”,就是林彪出逃时坐的那种三发尾吊式客机。这架名称也叫三叉戟,是因为也装了三台发动机,图片上能看到两台翼尖发动机,最后一台在后机身内,是火箭发动机。墨林没有找到后面的图片,但从侧面仔细看也能看到火箭喷口。

这架飞机研制时间实际比诺德1500更早,二战刚结束就开始了研制,设计初衷是高速截击机,火箭发动机只在爬升和拦截时与喷气发动机共同工作,返航时只用喷气发动机。1953年3月2日,第一架三叉戟I型原型机完成了首飞,1954年9月安装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首飞。在火箭发动机装机前,由于气动布局特性、加上发动机总推力较小、飞机的起飞很困难,首次试飞几乎用尽了跑道长度才飞起来,后来也多次遇到险情。

SO.9000在设计时也颇有特色,首先是机头部分整体抛出,而不是采用的弹射座椅;其次是尾翼组都是全动式,在高速飞行时,机翼上的副翼会被锁定,只靠平尾的差动偏转来控制滚转。法国空军一度曾想让SO.9000服役,不过后来火箭发动机不稳定、多次发生飞行事故,整个方案在1957年被取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发动机上驼了个飞机[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