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88年前的广东大陆部分地市地图。

现今广东有21个地级市,是全国地级市数量最多的省份,但是1988年前的广东没有这么多地级市,这个时期的广东大陆部分只有12个地级行政区,分别为广州、韶关、汕头、深圳、佛山、珠海、江门、茂名、湛江9市,以及惠阳、肇庆、梅县3地区,数量相比现在少了将近一半,与另一个经济强省江苏基本相当。
江苏目前有13个地级市,经常被网友称为“十三太保”。江苏经济列全国第二,如今与广东经济总量非常接近,相当的总量下,只有13个地级市的江苏,几乎没有弱市,最差的连云港市2024年GDP4663亿元,放在广东可超过珠海列第6位。
某种意义上说,江苏地级市数量少是其没有弱市的根本原因,假如江苏也像广东那样拆分成20多个地级市,同样有可能出现许多GDP不足2000亿元的地市。而地级市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行政开销可以少点,江苏估计能比广东少不少。所以,广东还有必要保留这么多地级市吗?

广东很多当年拆分出来的地级市,经济发展不见得有多好。
比如清远市,从广州分出提格为地级市,由于离广州太近,不但无暇顾及北部“兄弟”县市,甚至连自己都难逃成为广深的“劳务”输出地。
还有汕头市一分为三,分成汕头、揭阳和潮州3市,结果汕头从曾经的广东第二城,一路跌到广东经济十强之后,整个潮汕地区都逐渐步入衰落。
还有像河源、汕尾、阳江、云浮这些原本经济基础很一般的地方,提格地级市后经济发展一直难见成效,常年处在全省地市末位。
唯一能拿出来成功例子估计就是东莞了,提格地级市后如同摆脱枷锁的“猛兽”,经过30多年发展成为广东排行第4的万亿级城市。

假如广东对现今地级市格局进行调整,对部分弱市、人口小市进行撤并,数量缩少到与江苏相当,那广东弱市能更好集中资源发展地区经济;行政区划的减少还能减少市本级行政支出,压缩整体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