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写字是竖着从右往左的顺序?

玖姐说冷知识 2025-03-24 10:42:29

如今,人们书写的方向都是从左向右横着写,可不管古时候什么朝代留下来的典籍,里面的文字方向却正好是完全相反的。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其实,文字书写方向的变化,不过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写字一直是从右往左,从上到下,也就是“竖写左行”。

十九世纪末,西方人的各种文化随着洋枪洋炮涌入我国,也包括他们书写文字的习惯。至1904年,翻译家严复所翻译的《英文汉诂》出版,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的横版书。

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实行了文字改革,竖写开始向横写转变,从1956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报纸书籍出版都使用横写,形成如今的书写方式。

以现代人来看,横着从左往右写是相当方便的,不然也不会被全世界推广倡导,那为什么古人却使用从右向左竖着的方向呢?

其原因,得归根于古代的书写工具。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但是在它们出现之前,文字通常是刻写的,如刻在动物骨头或龟甲上的甲骨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刻在石头上的石刻文。

刻字就跟写字不一样了,比如在石头上刻字,需要用到钎子和锤子,而因大多数人是右撇子,所以以靠近右手的一侧开始,由近及远。

并且人们通常左手持钎右手舞锤,这样一来,使劲的方向就是从右往左,于是刻字的方向也是从右边开始。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已经刻好的文字因用力过猛而破坏,因此甲骨文、金文或石刻文几乎都是自右往左竖着刻的。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如今很多墓碑上的铭文依旧采用的“竖写左行”的刻写方向。

至于为什么是竖着,据说最早是由于甲骨文所用的龟甲经过火烧过后,上面有竖向的裂纹,顺着裂纹的方向刻写更加方便。

也有说,由于汉字每一个字的结尾通常在底部,所以竖着的刻写方式更连贯,更节省时间。

往后,竹简或木简的出现也延续了这一刻写方式,因此竹简通常被削成长条形的竹片,通过绳线串连成册形成书籍,也叫“简牍”。

后来毛笔被发明,在纸张出现之前,与简牍这个载体便形成最佳搭档。

这时候,从右向左的方向在竹简上依然有很多优势,比如古人在竹简上记录时,通常左手拿着卷好的竹简,右手持笔书写,同时左手可跟着展开竹简,但如果从左往右写的话是做不到的。

想象一下,要是将竹简放在桌上,从左往右的方向写字,竹简未打开的部分就会一直被压在右手下,非常的不方便。

南北朝前后,纸张被广泛应用,竹简逐渐被淘汰,这一套书写方式便被“移植”到纸张上,历经上千年,即使经历蒙元、满清两朝非汉人政权,这一传统依旧保留。

可现在很少使用毛笔与竹简的组合,对于如今的书写工具来说,“横写右行”才是最好的书写方向,所以才被广泛使用。

2 阅读: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