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将大量中药企业拥入怀中,就像妈妈保护孩子一样

老夏的笔记本 2024-11-20 21:00:53

祖国的强大,最了解的莫过于上层和对手。中医药发展的未来,在危难之际时能力挽狂澜的的关键在于国家。在当下重构变化的大环境下,国资正成为中药企业变革的重要变量。中药企业和国资属于双向奔赴,在生存和发展的乾坤定道期,各取所需。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行业的整合或将成为常态。

来源:诊锁界

编辑:东苍

封面来源:pixabay

国家大力支持中药传承创新的总基调不变,支持中医药发展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同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可以预见,随着各项政策落地,相关中药新药获批有望加速。由此,国资主导中医药开始成为大势所趋。

国资方面,通过控股中药民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中药民企方面,通过引入国资,可以获得政策、资金、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国家核心资源避免了流入外企之手。

中药企业大多将由国资控股,近年来呈现“国资进场”的趋势

国内的中医药知名核心企业,大都被国家保护着。诊锁界上篇文章写过,在2023年4月4日,日本津村制药集团以2.5亿人民币收购了中国知名百年药企“紫光辰济”,但在三个月后津村就退出了股东行列,未能实现快速完成日本药企在中国的源头业务控制权的布局目的,主要是因为在政府监管部门等多方介入干预下,紫光辰济被国资委收回。该公司变为由宝鸡市投资(集团)持股34%、深圳市华融泰资产管理持股66%,公司实控人为山西省国资委。 国家一出手,谁也抢不走。

直属国务院的特设机构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保护的中医药企业,不止紫光辰济。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除了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等支持政策,还全力保护着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核心资源,将很多中华老字号和知名企业拥入怀中,既能抵御疾速奔来的外企,还能让其保值增值。近年来,也有多个中药民营企业选择引入国资。例如,2020年4月,康恩贝宣布转交国资,向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全资子公司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转让所持有的5.33亿股股份;在2023年1月,华润三九斥资29亿元收购昆药集团28%股权并正式取得控制权;等等。

目前国内共有72家上市中药企业(以申万中药行业分类为标准)。截至本月,国有企业控股过25家,占35%。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市值排在前面的10家中药企业里有7家企业曾具有国资背景,其中,片仔癀、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同仁堂、白云山和东阿阿胶则全部由国资控股,而这6家企业市值则排在前面6位。截至8月6日收盘数据,在A股市值前20的中药企业中,有12家为国资控股。天士力市值213亿排名第十,在其前面的,仅有296亿市值的济川药业、274亿的以岭药业及263亿的康美药业为民营,其他均为国资控股企业。

国资背景的中药上市公司市值都较高。市值>1000亿元的有1家,即片仔癀(1306亿元);市值500~1000亿元的有2家,即华润三九(601亿元)、同仁堂(586亿元);市值200~500亿元的有3家,即白云山(485亿元)、东阿阿胶(438亿元)、中国中药(214亿元);市值100~200亿元的有5家,即太极集团(188亿元)、江中药业(158亿元)、昆药集团(146亿元)、康恩贝(131亿元)、广誉远(108亿元)。

国资中药巨头构成:国药系2家(中国中药、太极集团);华润系4家(华润三九、昆药集团、江中药业、东阿阿胶);地方国资15家(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白云山、达仁堂、红日药业、康恩贝、广誉远、中恒集团、精华制药、佛慈制药、千金药业、金陵药业、太龙药业、陇神戎发);港股3家(中国中药、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市值八大金刚(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华润三九,白云山,以岭药业,达仁堂,太极集团)。

2024年11月12日,陷入困境的37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九芝堂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振国拟将持有的公司5350万股股份转让给黑龙江辰能工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款合计为3.85亿元。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辰能创投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控股比例为24.04%,李振国持有ST九芝股份比例达18.19%,为其第二大股东,黑龙江省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24年8月4日,发展了30年的天士力公告称,向华润三九合计转让所持公司28%的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为62.12亿元。交易完成后,华润三九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企中国华润 ;2020年,央企国药集团入主发展了27年的太极集团,并先后控制了发展136年的同济堂、发展32年的天江药业、发展31年的华颐药业等企业;2021年,山西省国资委入主发展了483年的广誉远,为广誉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资主导中医药行业是大势所趋,在中药赛道的布局,国企华润医药更为认真。在收购天士力之前,华润医药的中药板块已拥有541亿市值的华润三九、310亿市值的东阿阿胶、142亿市值的江中药业,以及114亿市值的昆药集团,加上210亿市值的天士力,华润医药拥有5家百亿市值中药上市公司,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中药产业集团。不只是国企华润,省属国资和地市国资也在悄悄入局,未来中药市场国资为主要玩家的格局已定,未来几年,中医药发展应有另一番局面。

国资入主中药企业后,带去了强大赋能

国资入主中药企业后,带去了资金资源和政策支持,同时也完善了管理机制。在股权结构调整、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优化公司治理、整合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剥离非主业聚焦主业等多途径的国企改革下,国资背景中药企业有望通过外延+内生式增长实现业绩提升,通过提质增效助力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康恩贝为例,2020年7月该企业迎来国资入主以后,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及优化资产,陆续剥离低效和无效资产,聚焦中药大健康主业。其通过主动调整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加速发展非处方药和健康消费品等自我保健产品核心业务,驱动内生增长情况。如珍视明本是康恩贝旗下一大IP,但为聚焦中药主业,也为推动珍视明独立上市,康恩贝陆续转让珍视明公司股权。目前,康恩贝中药大健康业务稳定增长,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如“康恩贝”牌肠炎宁系列等核心产品销售增长,转让资产增加利润等助力康恩贝盈利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康恩贝实现营业收入67.33亿元,同比增长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2亿元,同比增长65.19%。

再如广誉远,其自2021年山西国资入主后,内控及销售体系不断优化,推进现款现货,应收账款不断下降,账面现金持续提高,公司财务指标持续改善。国资入主后,广誉远改革动力强劲,经营走上正轨。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好转,国资入主以来成果显著,并期待更多改革动能释放。数据显示,2023年度,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同比上涨13.56%;实现归母净利润9007.86万元,顺利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一季度业绩延续向好趋势,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4849.4万元,同比增长76.13%。

可见,国资入主成为中药企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为入主企业带来更多内生动力和活力。但是中药行业企业为何受国资偏爱?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迁,以及国家顶层政策扶持、力推国际化等,中药行业成长空间巨大,景气度高。如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中药板块实现营收同比增长6.4%至372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6%至336亿元。中药企业经营稳健,同时分红策略积极。以云南白药为例,其自1993年上市以来,年年分红,截至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240亿元,其中2023年分红金额达37.06亿。

国有资本的注入不仅有助于中药企业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还能够推动其在创新发展、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业内表示,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将推动中药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国企改革还有望高效解决中药国企现有问题。中药国有企业多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在产品质量与品牌力等方面均已有较好的基础,市场与销售也有稳定的渠道。但过去部分企业存在流程效率较低、业务结构不合理、新产品研发落地速度较慢、销售体系不先进或激励模式不高效等问题,国改有望推动解决以上问题。

国资青睐有加和民营积极引入,两者双向奔赴的具体原因

国资睐中医药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战略意义。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医疗价值和文化价值。国资控股中医药企业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对于日本在企图大量收购中国中药企业的战略布局,是一个明显保护,同时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

第二,产业潜力。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西医体系已经发展很成熟并且弊端频繁出现,而中医药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盈利空间,能够为国资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第三,资源整合。国资可以通过控股中医药企业,整合行业内的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中医药行业推向规范化和成熟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为中医药未来百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政策支持。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国资控股中医药企业能够更好地享受这些政策红利,国家如此高度重视和大量集中设计颁布行业支持的各类政策,在所有行业中都是屈指可数的,未来也还会持续加大加深对于行业的赋能政策,必将促进企业发展。

中医药民营企业选择引入国资控股的原因包括:

第一,资金支持。国资通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与融资便利,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研发创新等,中药企业大都面临应收帐期长、库存压力大、资金链要求高、研发投入大等发展难题。

第二,资源优势。国资拥有丰富的政策资源、土地资源、市场资源等,民营企业引入国资后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核心资源是有限的,都会有倾向侧重,作为主要战场前线的行业军团,而且还都是皇亲国戚,能够得到的资源赋能很值得期待。

第三,规范治理。国资在企业管理和治理方面通常具有较为规范的制度和经验,引入国资有助于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自我进化和引进外来的先进经验,国家都是很擅长的,而作为国家行业的脸面,必然要助力规范化发展。

第四,信用背书。国资背景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一定的信用背书,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心,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不管是B端还是C端,根据《2023年爱德曼信任度调查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89%,持续领跑全球,企业公信力将明显提升稳定。

收购是国资和中药民企各取所需的结果:国资方面,通过控股中药民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药民企方面,通过引入国资,可以获得资金、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国资的背景和资源,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挑战。但国有资本对中药企业的收购行为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格局,其利弊值得更深入剖析。

利益在于:

第一,有利于发挥国资央企的规模优势发展中药事业,提升我国中药产品的竞争力。例如药物发现与临床前研究、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和扩大化,对生产流程的控制和监测,以及对产品质量反馈的跟踪和分析,通过多种方式极大地缩短药物研发时间、在生产方面实现数字化生产、在产品质量监管上增强质量控制并降低风险,而通过国资收购,此类技术效益可以通过国资网络共享,实现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第二,能够打造一条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中药产业链建设引导中药产业从点状的产业分布发展成链状的产业生态,聚焦于产业链健康长效发展的内功,打造适合产业链发展的产业生态,从共性问题、技术和设施上入手,从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生态位”企业入手,从促进产业发展的人才和服务上入手,优化提升中药产业生态。

第三,有利于各地方政府深化改革,有利于推动地方政企分开、推动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私有药企的企业改制和国有资本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和地方政府的职能边界。国有资本将更多地秉承市场化原则,关注企业经营效益,而地方政府将更多地专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明确分工,促进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相对独立,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政府履职责任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深化地方政府体制机制改革。而国有资本以参股的形式深入到私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可以更好地向地方政府反映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为政府提供更加准确的经济运行数据和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反馈,政府可以更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第四,部分头部中医药企业重视研发、创新,有利于纠偏以往“重销售、轻研发”的情况,推动我国中医药市场向着规范化发展。部分优质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经验,也可以通过加入国资行列当中,在国资系统内大力推广。天士力就是典型的创新型企业, 2023年研发投入13.15亿元,同比增加29.49%。药企研发、创新的基础在于研发管线、人才、科研资源、研究设施,国有资本收购中药企业,将有助于发挥其系统内资源共享的优势,增强行业整体创新水平。

可能的弊端在于:

第一,市场垄断风险。国有资本收购中药企业可能导致行业内少数大型企业控制市场份额,造成市场垄断,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空间,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旦国有资本与市场其他参与者形成“双重标准”,可能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坚持协同合作,继续发挥龙头企业主体支撑作用”应当明确包括“重视中小企业的成长”的要素,一方面提升行业整体的门槛,优化供给;另一方面也需要龙头企业增强社会意识,在必要时为中小企业发展让步,乃至进行必要的扶持。

第二,创新受阻风险。医药行业具有“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回报高”的特点,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会导致国有企业偏向于保守的经营战略。国资收购后的企业可能陷入传统经营模式和保守管理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灵活性,导致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因此应当扬长避短,除发挥头部中医药企业重视研发、创新的风气以外,在部分国资主导的中医药企业中,国资委应当科学设置“保值增值”的认定方式,以避免扼杀企业创造性,为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留下富余空间。

行业全球化的变革已经在加快演变而来,不再是停留在语言阶段,已经在逐步落地呈现,必将涌现新秩序新局面,处于行业大量的运动变化中的新事物,巨头林立,强者更强,对于生存发展主要靠自己的行业中小企业,我们的认知、能力、资源、方式等是否也在同步进化呢?就算不想弯道超车,可也别忘了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行业市场和时代社会都在这个规律之内。我们中小企业占行业大多数,需要继续追求独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更要抱团、紧跟行业平台携手发挥小而精美、船小好掉头等创新和进化的优势。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