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湖是颐和园湖山风光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湖中的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桃柳成行,亭桥点缀,据说是刻意模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
虽是隆冬季节,亦可想见西堤春晓时的旖旎风光。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老传说中的东海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
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经常出现在明信片挂历上的标志性建筑十七孔桥,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廓如亭建于乾隆时期,俗称八方亭。占地140余平方米,亭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亭顶采用重檐攒尖的形式,造型舒展而稳重。亭北是烟波浩渺的湖水,亭南是千顷稻田,登亭远眺,一望无际,廓如亭由此得名。廓如亭建造如此壮观,是为了与十七孔桥以西龙王庙岛上高台上的楼阁亭台遥相呼应。此亭是北京所有亭中最大者,同时也居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之冠。
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的铜牛,为镇压水患而设,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桥头一群大妈持五彩丝巾载歌载舞,恣意喧闹,旁若无人。昔日皇家园林,今日广场舞胜地,或许也是一种进步?欣赏不来,遂不上桥,从东门牌坊下出园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