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支球队的文化内核,观察他们对待角色球员的方式往往比对待超级巨星的方式更有说服力。
所有球队都会为入选过NBA最佳阵容一阵的球员退役球衣,但若是一名次要的球员能获得同等荣誉,必然是因为他在球队和球迷心中留下了独特印记。
去年迈阿密热火队为乌杜尼斯·哈斯勒姆(Udonis Haslem)的40号球衣举行退役仪式时,正是如此——尽管他生涯场均得分从未超过12分,却是"热火文化"二十载的精神象征。本周六,这一幕在孟菲斯重演:灰熊队在联邦快递球馆将托尼·阿伦(Tony Allen)的9号球衣高悬穹顶,此前球队以125-91大胜状态低迷的热火。
阿伦为灰熊效力七个赛季(2010-2017),场均得分从未上双,却与这支球队的DNA深度绑定。2011年2月客场击败雷霆后,他在场边采访中喊出的口号"Grit and Grind(坚韧与拼搏)",至今仍是灰熊的球队哲学。

"他是完美典范,"阿伦的前队友马克·加索尔在退役仪式上说道,"起初他得不到机会,但他始终以积极态度竞争,这就是'坚韧与拼搏'文化的真谛。无需完美,但永不动摇对比赛的热情。"
"这太酷了,"灰熊主帅泰勒·詹金斯表示,"他的防守能量、投入度、激情和领导力,对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阿伦另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号或许更能解释当前NBA奖项规则的争议——"最佳防守一阵!"(注:2015年季后赛对克雷·汤普森抢断后,阿伦戴着麦克风高喊此句)。阿伦效力灰熊期间三度入选最佳防守一阵,三次入选二阵,并在其中五个赛季进入年度最佳防守球员(DPOY)投票前八。
但若按现行规则,阿伦的荣誉将大幅缩水。新版劳资协议规定,球员需出战至少65场、且其中63场出场时间超过20分钟,才有资格角逐主要奖项。这一旨在遏制"负荷管理"的规则,却意外打击了防守专家——他们的出场时间往往因战术需求波动。
以阿伦为例:若按现行规则,他仅有1次符合最佳防守阵容资格。2010-11赛季,他打出了本世纪单赛季抢断率最高的表现(4.5%),却在第20次出场不足20分钟时(该赛季前19场仅2次超20分钟)就已失去资格。类似地,公牛后卫亚历克斯·卡鲁索(Alex Caruso)在2021-22赛季因累计13场出场不足20分钟而无缘奖项,而该赛季DPOY得主小贾伦·杰克逊(Jaren Jackson Jr.)仅出战63场。

更讽刺的是,本赛季快船防守悍将克里斯·邓恩(Kris Dunn)——防守真实正负值(DBPM)联盟第一、抢断率第二——因规则限制已提前失去资格。截至1月27日,他仅缺席4场,但因累计10场出场不足20分钟而"出局"。这类防守专家往往不是球队核心,出场时间易受战术调整影响,但现行规则未考虑其特殊性。
那么,你认为最佳防守阵容的评选标准是否需要调整,更多考虑现代NBA赛场上防守专家的特殊性呢?